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温韬是五代时期的人物。五代是我国的大分裂时期,出现人物较多,但留给世人的印象都不怎么深。而对于温韬,就不同了。温韬职位并不算太高,却是为数不多让人记住的一个。温韬的方式很特别。
有奶便是娘,“墙头草”随风倒
据《新五代史》记载,温韬是唐末京兆府华原(今铜川市耀州区)人。温韬早年拉人入伙,聚啸山林,是个典型的地方盗匪。温韬做大后,投靠了凤翔兼陇右节度使的李茂贞。李茂贞势力强大,威震西陲。温韬便认李茂贞为义父,并改姓为李,取名彦韬。很快,温韬做了耀州(原来的华原)刺史。朱温西攻凤翔时,温韬举城投降,不久又叛变复归李茂贞。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眼看大厦将倾,温韬再次转而投靠朱温,并做了后梁的节度使,管辖包括崇州(原耀州)、裕州(原鼎州)在内的广大区域。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温韬极为识趣地投靠后唐政权,温韬似乎找到了最终的靠山。
连续盗掘18座唐代陵墓
在节度使任上,为了解决军饷问题,温韬还做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盗墓。当时,军阀之间的战事主要在山西、河南一带进行,陕西地区沦为真空,这为温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旧五代史.唐书.温韬传》载: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意思是说,温韬做节度使时将唐代帝王陵都发掘了个遍,盗取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图书字画,其中就包括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温韬是粗通文墨之人,这些艺术珍品的下场可想而知。
唐代有皇陵18座,只有乾陵温韬未曾深入内部。乾陵也由此成为是唐陵中主墓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
温韬之死
温韬虽然投靠后唐,并没有活得太长久。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庄宗李存勖中箭而亡,李嗣源进入洛阳,随即即位。这就是唐明宗。李嗣源上位后,非常果断地赐死了温韬,并诛灭其三族。关于温韬之死,纯属咎由自取,时人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盗墓臭名昭著。盗墓为不问自取的行为,历来为人所不齿,人们时常将其与贼联系起来,其鄙夷的态度可见一斑。况且,温韬所盗取的恰是前朝规格最高的皇陵,更不会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后唐宰相郭崇韬就说:“此劫陵贼尔,罪不可赦!”二是温韬反复无常。在乱世寻找靠山并没有什么,但如果像“墙头草”随便倒伏,没有政治立场,自然就会被大家所厌弃。三是李嗣源是后唐比较开明的皇帝,在位期间他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很有手腕。这样的君主,自然是不会容忍温韬这样一类人的。事实上,早在李嗣源监国时,就已经剥夺温韬赐姓,放归田里,杀他也是迟早的事情。
五代十国是一个动乱不安、“礼崩乐坏”的时代。历史上任何一个这样的时代都会产生一批罪大恶极的人物,但像“温韬”这样公然盗掘皇家陵墓的还是比较少见的。温韬给帝王陵寝带来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也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人注定要被后人唾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