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今,有很多关于乾隆皇帝的清宫戏,比如《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张铁林的乾隆皇帝的形象深入我们心中。但是,你以为小燕子的善解人意、宽大为怀的皇阿玛就是乾隆真实的样子吗?
完全不是这样子的,或者说乾隆十三年之后的乾隆不是这个样子的。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雍正帝去世,张廷玉等老臣拿着雍正的遗诏拥立爱新觉罗弘历为皇帝,当年九月初三弘历正式登基。
此前,父亲雍正的严苛制度让天下苦不堪言,乾隆继位之后改变政策,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乾隆在继位之初,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还纠正了雍正朝的许多弊政,俨然一副康熙皇帝再世的模样。年轻乾隆的政治才干一点都不输给父亲雍正和祖父康熙,这个时候天下人都以为终于等到了一个贤明又仁慈的君主。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在继位的时候,曾经对大臣们说过这样一句话:
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
意思是说乾隆在继位的时候就预感到乾隆十三年一定会发生大事,果然在那一年真的发生了一件让全国地动山摇的事,那就是乾隆的正妻皇后富察氏去世了。
民间有句玩笑话:男人到中年有三大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
而对于这个站在全国顶点的中年男人却截然不同,皇后的死彻底的改变了乾隆的性格。
乾隆与富察皇后的感情非常深,二人你侬我侬,相濡以沫二十二载。
乾隆十二年,富察皇后的第二个嫡子永琮夭折了,第二次经历丧子之痛的富察皇后悲痛欲绝,身体逐渐变差。还好她有个贴心的丈夫,乾隆十三年年初,特地带着她周游山东去。他们拜谒了孔庙,登上了泰山,游览了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富察皇后的身体还是没见好。当年的三月初八,乾隆一行旅游团踏上了返回北京的旅途,为了让皇后舒服一些,特地选择了走水路。然而,命中注定,富察皇后回不去他们的家了,在船经过德州的时候,皇后病逝在船上,享年36岁。
皇后的去世,让乾隆皇帝极度伤心,而且伤心到有些疯狂。因为皇后是在青雀舫上去世的,整艘船上都有她的气息。乾隆帝下令将这艘船整个运进北京城,皇帝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几千个工人推扶拉拽,费尽力气,终于将船运进了北京城内内,永远留住了富察皇后的体温,也留住了乾隆的回忆。
富察皇后去世后,变成了鳏夫的乾隆皇帝有了哪些变化呢?
葬礼上的震怒
1、错别字差点要了人命
在给富察皇后操办丧事的事情上,乾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凡事都会亲自把关。清朝的公文中全都使用满汉双重文字,乾隆在核对礼部给富察皇后写册文的时候,在上面发现了一个错误,满文译文中将“皇妣”一词译成了“先太后”一词,皇后如何能变成先太后,可见这帮臣子根本就对爱妻的葬礼不上心,乾隆于是怒火中烧,马上把刑部尚书阿克敦给下了大狱了。
这让朝廷官员都为之震惊,心想这么点大的事,批评教育一下不就行了,也不是什么大错误嘛。让众人想不到的是,龙颜大怒的后果,是直接把刑部尚书阿克敦下了大狱判处秋后问斩。(最后并没有斩首)
这还是那个仁慈的乾隆皇帝吗?
2、皇子的罪责
在皇后的葬礼上,乾隆主观上觉得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表情不够悲痛,于是严厉斥责了他们。他还请来了权贵和重臣,当众宣布这两个皇子将来永远丧失继承皇位的资格。
秘密建储本就是为了提升每个皇子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努力给皇帝看,争夺皇帝的赏识。这样一来,皇长子和皇三子永远失去角逐皇位的可能,还谈什么积极性呢!事实上,这个决定绝不是偶然兴起的意气用事,而是乾隆精心策划的决定,皇子的表情管理只是刻意找出来的借口而已。
看来,对于皇子来说,表情管理也是一门需要修行的学问啊!
为什么乾隆要这么做呢?
为的就是给皇子和大臣敲钟,告诉他们,现在是乾隆王朝,要明白现在说了算的人到底是谁。乾隆他也确实不喜欢这两个最年长的皇子,不想让他们继承皇位,同时利用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威信。
(他最喜欢的皇二子永琏是富察皇后的第一个嫡子,8岁的时候夭折了!)
3、遭殃的大臣们
清朝的男人要维持那个“帅气”的发型需要十天半个月就要剃头,这已经是习惯了,跟我们现在洗脸刷牙一样。但是按照满族的旧习,帝后之丧,官员百日之内不能剃头,以表悲痛。富察皇后死后,这个习俗很多大臣没有遵守,没几天就把头发给剃了。乾隆看见朝堂之上亮堂堂的脑瓜蹦,非常生气。
乾隆认为这些官员对自己的富察皇后“大不敬”,下令把所有剃头官员一律处死。后来发现人实在是太多,不能都杀了,就处死了几个领头的。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和湖广总督塞楞两个人就因为剃了个头,被皇帝赐自尽,把命给弄丢了,湖南湖北巡抚也因此而被革职。
这件事完美诠释了“伴君如伴虎”的内涵,剃个头就丢了命。
以上这些是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刚去世时折腾出来的事端,大臣们之后才发现这个皇帝已经性情大变,仁爱已经和他没有一丝关系了。
性情大变的乾隆
1、对失败不留情面
边疆的金川之战失败,庆复、张广泗、讷亲三位重要将领被乾隆直接处死。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乾隆却不给他们任何机会,可见当皇帝真的可以任性妄为。
2、严惩罪犯
乾隆十三年之前,秋审的时候,仁慈的乾隆皇帝面对全国的死刑犯,能不处死的尽量不处死。而在乾隆十四年秋审的时候,皇帝却一反常态,所有大小罪犯,能处死的绝不放过,尤其是对所有贪污罪犯毫不留情。
3、严惩贪官
乾隆十五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寿辰,乾隆十六年是皇太后六十岁寿辰,按照以往惯例,这两年全国的死缓犯人一律不处决。然而乾隆却宣布,贪污挪用公款的贪官不在宽恕之列,哪怕破坏节日氛围也要置贪官于死地。
乾隆十三年之后的像极了雍正,在贪污问题上,也运用了和父亲雍正一样的法子。他规定,贪污的官员需要用自家的资产弥补亏空,弥补不了的部分超过80两,就直接处死,毫不留情。这一招让所有官员都为之一震,许多贪官命丧九泉,以为“雍正”又活过来了!
总结乾隆执政的变化
乾隆从小就不喜欢父亲雍正的执政方式,他崇拜的是爷爷康熙。因而乾隆登基之后,首先模仿的对象就是康熙大帝,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一方面因为丧妻之痛需要找地方发泄痛苦,另一方面,的确发现了官场上的许多弊端需要暴力解决,所以他开始模仿父亲雍正,这就是血统的力量。
在融合了康熙和雍正的执政理念之后,乾隆逐渐形成的自己的理念,尤其是在三朝老臣鄂尔泰辞世,张廷玉辞职之后。
综合上述叙述,乾隆的改变本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内心中蓄意已久的谋划。改变之后的乾隆帝虽然变得嗜血残暴,但却铸造了一个三亿人口的强大的康乾盛世,把大清朝的政治经济水平推上了顶峰。民间传言说,国有乾隆,国运昌隆,可见乾隆皇帝“十全老人”的称号也不全是水分。
最后开个脑洞
《还珠格格》中的故事背景大概是在乾隆三十年左右,那时候往前推算,在乾隆十三年带着伤病的皇后去山东游玩的时候,邂逅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然后就有了夏紫薇。
《演戏攻略》里气死富察皇后的是皇帝出轨尔晴,那么《还珠格格》里富察皇后的死是不是因为皇帝出轨夏雨荷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