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眉山日报
眉山市文明家庭
张尚秋家庭:传承节俭家风 涵养乡风文明
张尚秋一家。(受访者供图)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梅
“爸、妈,我回来了。”5月9日,张尚秋的小女儿一大早就带着孙子回到娘家。由于嫁得近,张尚秋的小女儿隔三差五就会来看望住在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的父母。张尚秋夫妇总会提前准备食材,招待女儿和在家务农的大儿子一家。
今年81岁的张尚秋和82岁的妻子刘卉英共育有两儿两女,大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居住在丹棱县杨场镇,小儿子退役后定居重庆。张尚秋夫妇现在住在小儿子在老家修建的房子里,农闲时间,女儿们都要回来看望他们,大家一起做饭、拉家常,其乐融融。他们一家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感染和带动了当地群众,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关注。2022年,张尚秋一家被评为眉山市第二届“绿色节俭”类文明家庭。
张尚秋夫妇从小生活在农村,在条件艰苦的年代,夫妻俩吃苦耐劳,生活上勤俭节约,将子女们供养成人。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孝敬长辈、诚实善良,靠着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张尚秋的大女儿家有10余亩柑橘,多年来坚持绿色种植,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坚持少打农药,种出的柑橘品质很好,每年靠柑橘收入近20万元。他们还积极参与当地人居环境治理,主动回收农药瓶、废弃袋,到村委会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但由于长期劳累,张尚秋的大女儿右手肌肉拉伤,刘卉英心疼不已,每次见到大女儿便嘘寒问暖,一边帮她揉捏右手,一边叮嘱她要注意身体。张尚秋的小女儿现在在家带孙子,空闲时间经常带着孙子来看望张尚秋夫妇,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直以来,张尚秋夫妇都种有水稻、油菜、玉米,供老两口简单的生活。在他们看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应该动起来,一来能减轻子女的负担,二来劳动也能锻炼身体。如今,老两口年龄大了,土地流转出去了,只留有一块自留地种瓜果蔬菜,以保障平日的蔬菜供应。
历经岁月的洗礼,绿色节俭已成为张尚秋夫妇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和教养,也是他们一家艰苦奋斗、和谐相处的家风传承。
有62年党龄、当了24年村干部,张尚秋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勤勤恳恳、公正廉洁,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他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响应号召,带动家人节约用水、用电,减少资源浪费,为当地村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张主任一家勤劳、爱干净,子女们很孝顺,他们一家是文明节俭的典型,值得我们学习。”村民们都这样评价张尚秋。
近年来,古井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张尚秋一家主动改造天然气,响应“厕所革命”,积极修建湿地池,为乡村清洁美丽贡献力量。在常态化的村庄清洁行动中,张尚秋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号召村民们清理自家的农具,美化庭院,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在全村营造“环境卫生 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如今的古井村,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乡村景象。
前两年,张尚秋家面临拆迁,两个儿子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如今,两个儿子都建起了温馨舒适的楼房,拥有宽敞明亮的庭院,还栽下了各式各样的绿植和鲜花。兄弟姐妹间互敬互爱、凡事有商有量,相处得十分融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