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宁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海波 宋媛
近年来,兖州区不断完善依法治理工作机制,激活基层“法治细胞”,深化基层治理实践,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元素,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1+3+N”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感谢社区的帮助,现在房子租出去了,家里也多了份收入,关键是兄弟和睦了。”近日,家住鼓楼街道韦园社区的王女士感谢道。原来,王女士想把年迈的父母接过来与自己同住,并将父母的房子租赁出去,但在如何养老、房子收益如何划分上与兄弟产生了矛盾,为此王女士向社区求助。
社区委托“法律明白人”李春玲调解,她协助社区法律顾问起草了赡养协议和房屋租赁合同,并积极与双方沟通,详细解释相关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除双方的心理负担,最终达成了一致,王女士的家庭又重归宁静祥和。
兖州区形成了一名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合指导,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三大主力牵头,多名基层网格员共同参与的“1+3+N”基层治理模式,在劳动用工、出租房管理、邻里矛盾等方面,利用“人熟地熟”优势,结合专家指导,有效发现问题、共同协作、及时化解。
“通过建立‘1+3+N’机制,把法治建设工作延伸至社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发挥‘铁脚板+老面孔+网格化’优势,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清零、安全隐患清零。”兖州区司法局负责同志说。
网络赋能化解基层治理疑难问题
“我有份协议,能不能让咱村的法律顾问帮忙把把关?”“谁家的狗老是不栓绳,你能帮忙给说说不?”兴隆庄街道后小疃村党支部书记李凡亭的微信群每天响个不停。“我每天收集这些信息,反馈给村里的法律顾问,一些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他就带着专家一起来村里开展面对面解答。”李凡亭说。上个月,针对独居老人易上当受骗的问题,他通过平台点单,邀请了法律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宣讲。
兖州区依托网格微信群、“志愿山东”“今兖州”客户端等网络平台,打造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在村(社区)构建“15分钟法治生活圈”,广泛收集民情民意,针对不同法治需求,通过点单式服务进行“量身定制”,化解基层法治的疑难问题。今年,通过群众线上点单,开展法治讲座270余场次。
示范创建打造基层治理“样板间”
“俺现在有‘牛楼小镇’旅游休闲的地方,还有生态农业,各种各样的产业。”新兖镇牛楼社区的苏大爷在村里住了50多年,见证了牛楼社区的蜕变,“社区这么好,多亏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
兖州区把法治示范创建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镇级开展“守法普法示范镇(街)”创建,村级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在改善家园面貌的同时,使村级管理更加有序,民主法治建设更加扎实有效,逐步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全区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14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