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室温超导神话,就这么“超快”破灭了|京酿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8-04 13:55:00 来源:新京报
室温超导神话,就这么“超快”破灭了|京酿馆

▲室温超导如能实现,能源输送、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突破,也因此世界对其满怀期待。新京报资料图

震动世界科技圈,甚至迅猛搅动全球资本市场的“室温超导”神话,在一番“病毒式传播”后,其破灭似乎也来得“超快”——

7月26日,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发现“室温超导”,引发大量关注,相关争议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各国迅速展开重复实验,包括部分中国高校以及美国相关公司、实验室的“复现”结果却并不一致。

8月2日,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宣布成立“LK-99验证委员会”,负责对此进行验证。8月3日,该专家委员会即公开表示,“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

据环球网援引韩联社8月3日报道,自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研究团队公开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造超导物质“LK-99”的论文后,韩国超导低温学会经过科学研判,认为“LK-99”并非室温超导体,因为实验材料没有完全表现出“迈斯纳现象”,且该韩国研究团队成员拒绝提交样本进行测试。

众所周知,室温超导如能实现,能源输送、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突破。因此,尽管室温超导研究已屡次上演“狼来了”,但仍然值得更多期待与不懈努力,全球科学家也必然为之前赴后继。

韩国科研团队一直有“内讧”

此次被戏称为“病毒式传播”的“室温超导热”,始于韩国研究团队发布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论证了一种名为“LK-99”、由普通硅铜矿和磷化铜用简单方法合成的物质,具备常温、常压条件下超导性能。

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科学家李硕培、金智勋和KU-KIST 融合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的权永万,是该论文的联合署名作者,其中李硕培为首席署名者。

事实上,同日发表的同题材论文共有两篇,另一篇和4月份发表在《韩国晶体生长和晶体技术杂志》上、以较为正规格式接受同行评审的论文内容更接近。

而其署名者,除李硕培和金智勋外,还有美国韩裔专家金铉德和同属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林成妍、安秀敏、欧根浩三人,却没有了原属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已在4月被解雇的权永万。

而4月发表的那篇文章,署名同样为6人,却有权永万而无欧根浩。这种宛如玩魔方般的排列组合署名,着实与需要严谨学风的科学论文格格不入。而今,韩国研究团队又开始了“内讧”。

7月28日,被剔除在“网红版”即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三人署名版论文作者之外的金铉德就表示,两篇论文均系未经许可发表,且存在许多缺陷,但并未引起过多关注。

但8月刚刚开了个头,“网红版”首席署名者李硕培便突然通过韩联社这样的权威媒体证实,该论文的发表“未经其他作者许可”,系被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开除的权永万“擅自发表”。

由于李硕培不仅是各版相关论文的首席署名者,更是早在24年前就“意外生成”的“LK-99”材料的命名人,他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论文作者撤稿”等传闻甚嚣尘上。

其实,这恐怕是对韩国研究团队此次“内讧”的误会。李硕培既未撤稿更未改口,仍一口咬定自己的“伟大发现”和“科学结论”。因此,其声明既有从“抢功群体”中剔除权永万的意思,也有为招致专业领域普遍质疑的室温超导发现“危机公关”的作用。

希望研究不再只有“狼来了”

李硕培为什么要进行“危机公关”?因为,正如质疑者所纷纷指出的,这一“病毒式传播”存在太多“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同日在同一非正统平台发表内容相近的两篇非同行评审论文,并将其论点当作“科学结论”广为传播,“不像科学家的手段”。

而其论文立论的两大论据,也都“不合规”——论证超导现象存在的依据之一“无电阻”,只能在纯样品测试中完成才有效,而研究团队实际上迄今根本未合成“LK-99”的纯样品,就更不用说拿来进行无电阻测试了。

至于依据之二的“迈斯纳现象”,即超导体在磁铁上可以悬浮的效应,不仅上传的视频模糊不清且充满疑点。

而且,正如牛津大学化学教授克拉克所言,即便悬浮完全成立也只能证明该材料具有抗磁性,这仅仅是超导材料的必要条件,远非充要条件。因为,自然界有许多材料并非超导体,却同样具备抗磁性。

实际上,自该论文发表至今,由于其“病毒式传播”的影响力,全球许多大大小小的实验室和团队争先恐后投入重复性测试,但迄今为止均无明确结果。

很显然,不论哪一种测试结果,目前都无法完全论证“LK-99”是合乎“立论”标准的常温、常压、廉价低成本超导材料——而此次“病毒式传播”的依据,正是这所谓的“三常”。甚至,论文本身也被指出有许多“致命硬伤”。

为此,李硕培才试图进行“危机公关”,踢出已经被开除的署名者,同时强调“正走流程寻求同行评审”,试图补上“程序不合规”这一硬伤。

此事最有意思的是,“病毒式传播”的最直接效应——全球超导概念股的疯狂,却仍在不管不顾地延续。

在韩国,部分超导概念股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60%和170%,并连续3天上碰涨停板;在美国,美股超导盘前涨幅也超100%。尽管许多证券分析师连声警告,但杠杆的疯狂仍在持续。

8月2日,美国方面报告称,“2022年全球超导市场规模为677209万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736731万美元,2023年至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97%”。这显然折射出投资杠杆界对此次“超导热”的趋附和急迫。

就投资杠杆界而言,他们不会等待“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常温常压超导”的结论,他们只需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八个字,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对室温超导概念的疯狂追捧,实际也表明了人们对这一困难重重但可能会改变世界的科学研究充满了期待。我们也希望,在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室温超导研究领域不再只有“狼来了”,能真正尽早造福人类社会。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1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韩国室温超导团队:论文存在缺陷 系一名成员擅自发布
... 财联社8月2日讯 韩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发布论文称实现了室温超导,在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遭到了质疑。而该研究团队的成员表示,论文存在缺陷,系团队中的一名成员擅自发布,目前
2023-08-02 17:25:00
常温超导若实现iPhone可敌量子计算机 若能够顺利商业化,将颠覆计算器与消费电子
近日“室温超导体”这一概念异常火热,“LK-99”这一词直接登上热搜。一个韩国研究团队日前声称发现了“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对此,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郭明錤认为,常温常压超导
2023-08-03 16:00:00
全球爆火的“室温超导”有多牛?可让iPhone匹敌量子计算机!
近日“室温超导体”这一概念异常火热,“LK-99”这一词直接登上热搜。就连“苹果一哥”郭明錤也参与到话题讨论中。郭明錤今日发文称,常温常压超导体的商业化目前还没有具体时间,但未来
2023-08-03 16:00:00
韩国室温超导复现三周,战况如何?国内外齐上手,仍不保真
自韩国室温超导的论文7月22日发表以来,已过去了近三周。这是跌宕起伏的三周:有兴奋吃瓜的群众,有故事不断被曝“内讧”的韩国团队,还有不断涌现的复现大军——光国内外有头有脸的知名实
2023-08-12 16:57:00
郭明錤:常温超导若实现 iPhone可匹敌量子计算机
...还比较遥远,尽管全球多个科学团队都雄心勃勃想要找到室温超导材料,并用实验证明其科学性,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团队能够做到。最近韩国一研究团队发布论文称实现了室温超导,但事后该团队成
2023-08-02 21:48:00
LK-99超导“神话”破灭!中美团队均否认其超导性
...科技8月9日消息,近一段时间,围绕韩国团队发现的疑似室温超导材料LK-99,全球材料学界都展开了一波浩浩荡荡的复现尝试。但近日,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明,LK-99室温超导的美
2023-08-09 11:00:00
德国马普所也称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科学侦探们接力解开谜团
...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团队及相关团队宣称能够实现室温超导的神奇材料,其神话正在被终结。8月11日17时47分,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的科学家帕斯卡·普帕尔
2023-08-18 09:55:00
韩国超导研究频上热搜 中科院专家称不要盲目炒作室温超导
...究员徐庆金也在采访中谈了他的看法,认为不要盲目炒作室温超导。他认为,公众对室温超导高度关注,说明了大家对于科学话题的热情,这是令人高兴的地方。但有些自媒体过于“标题党”,夸大
2023-08-05 02:00:00
韩国“全球首个室温超导”研究成员回应:LK-99材料或可在一个月内被复制 团队可提供指导 【韩国“全球首个室温超导”研究成员回应:LK-99材料或可在一个月内被复制 团队可提供指
2023-07-31 13:2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