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谈到大唐盛世,上到老人下到学生,无不展现出自豪的神情,可对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总会被一些人诟病,甚至后世讽刺李氏王朝一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等到敦煌出土了一座墓碑的碑文,其中记载了相当一部分关于那段历史的细节,使得玄武门之变逐渐清晰起来,并引出了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常和墓碑
关于玄武门之变,有一件轶事。
当时的史官在描写李世民登基时,对于玄武门之变根本不知道怎么写,李世民知道后丝毫不忌讳,将弑兄时的情况丝毫不差地讲给史官听,也正因如此,这段历史才没有被彻底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不过对于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一直成为后世人们争论的焦点。
成者为王的李世民即便胸宽四海,敢于把当时发生的事情讲给史官听,可其中的细节究竟有没有美化,有没有带入主观色彩,这就不得而知。
上个世纪20年代时,甘肃的敦煌藏经洞中出土了大量文书,大家欣喜若狂,敦煌文物经过历史的风霜和西方侵略者的掠夺,早已支离破碎,这次发现不仅充实了许多文献资料,更揭开了一段关于盛唐的历史。
这份手抄版的碑文名为《常何墓碑》,顾名思义,这是常何去世后的碑文,此人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听说都没听说过,毕竟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没有为此人立传。
常何,汴州浚仪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他也在家乡起兵响应,并在后来投奔了瓦岗寨,被李密任命为上柱国,可以说常何的品级与资历,和我们所熟知的《隋唐英雄传》里那些初唐豪杰比起来毫不逊色。
后来常何又与秦琼、程咬金等人一起归降,成为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除此之外,常何还跟着李建成、李孝恭四处征战,也算得上开国功臣之一,不过初唐杰出的人才太多,常何的军事成就无法与其他人并肩,故而相比之下显得有些“透明”。
然而李世民对于常何的信任一点也不比其他人少,根据碑文记载:“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北门长上”就是对玄武门常驻守军的一种称呼,再用《新唐书·兵志》来作证,“北门长上”即北衙禁军的雏形,属于天子的亲信以及嫡系部队。
这么来看,常何对于玄武门事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常何与李建成的关系也不错,不过李世民对常何的重视程度更甚。
碑文还有记载,李世民对常何就相当于曹操对待关羽,“赐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赐骁勇之夫”,这不仅给常何好处,还连带着让常何给属下好处。
这种收买人心的方式可谓一绝,就像老板给经理报销团队聚餐一样,团队能听经理的话,经理的工作就好展开,就更忠诚于老板,相比之下,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没有这种清晰的思路,仅仅以为常何跟他们一起打过仗拼过命,就能靠这种情谊拴牢常何。
事实证明常何不傻,还有欲望,李建成就像是如今只会画大饼的老板,人家常何明明跟着你四处征战,你居然连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和恩赐都比不上,如何让一个拼杀过的武将甘心?所以常何表面上依附于太子李建成,暗地里却极为偏向李世民。
果然,当唐高祖想要调节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关系时,常何开始发挥作用。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也就是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此次政变的细节在史书中虽然详细,却不能直观的展现出来,而《常何墓碑》的出现,刚巧填了此处空白。
根据记载,接到旨意的李世民率先入宫,所带领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等九人紧紧跟随,这九个人眼神犀利,甚至都带着兵器。
自古以来,除了禁军以外,皇宫大殿都不允许臣子携带武器,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就是,守卫玄武门的守将常何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后而来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俩也带着不少亲信和兵甲,可常何都给拦了下来。
李建成看到常何这个样子,寻思可能宫内也没有什么情况,本来皇宫之中就禁止臣子携带武器,更别说兵甲,再加上常何又是自己人,所以兄弟俩放心地将追随者留在宫门外,只是自己带着兵器进入皇宫之中。
可当两人来到临湖殿时,察觉到有一丝不对劲,当即掉转马头准备回去。
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两人回头,李元吉瞬间心虚,立即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谁知太过紧张,一连射出好几箭都因力道不足坠落在地,此时的李世民终于不再忍耐,起手一箭射死李建成。
尉迟敬德率兵赶到,将李元吉射下马,谁知李世民胯下的马突然受惊,跑进玄武门旁边的树林,将李世民掀翻在地,李元吉抓住机会,用弓弦勒住李世民,尉迟敬德吼声如雷,李元吉一下子没了胆量,慌忙逃向武德殿,希望父亲李渊能够庇护他。
结果尉迟敬德一丝善念都没有留,纵马追上将李元吉射死,李建成的部下得知其死讯,纷纷涌向玄武门,意欲为李建成报仇。
此时常何的作用又出现了,他明面上不阻拦李建成的部下,暗地里却任凭张公谨等人关闭城门阻挡。
按理说,皇宫之中出现这等事情,作为守卫,应当即便不管皇子争斗,也得率先保证皇上李渊的安全,可常何就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守卫在城门无动于衷,甚至间接阻拦了李建成的部队。
也正因如此,当李世民掌权之后,常何虽然也得到了赏赐和晋升,却一直得不到重用,一个能被收买的、处于关键位置的人,并不能让当权者放心,所以后世对常何知之甚少,若非碑文的出现,很可能这个关键性的人物会彻底销声匿迹。
那么李建成、李世民二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让彼此动了如此杀心?
“兄友弟恭”
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同为一个母亲所生,而历朝历代很少出现过同父同母争权夺利的,这两人相差九岁,对待百姓都很好,口碑也一直不错。
只是当李家越来越强大时,李建成从前线转向了幕后,开始为父亲出谋划策,也就在这段时间中,李世民逐渐成长了起来,无论战功还是政绩,直追自己的兄长。
慢慢的,世人对李世民的评价越来越高,反而将李建成比了下去,这一阶段中,李建成对于国家的贡献远远比不上李世民,尤其当李渊大权在握时,权力的欲望腐蚀了李建成的内心,他开始忌惮起一母同胞的弟弟。
彼时的李世民广施恩惠,或许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并没有想动哥哥的蛋糕,可这在李建成看来,就是当着他的面收买人心,是对太子位子的威胁。
再加上弟弟李元吉一直在拱火,李建成逐渐萌生弄死李世民的想法,刚开始只是在父皇李渊的面前诋毁李世民,到了后来,李元吉居然敢正大光明的让李渊杀死李世民。
既然横竖都是一死,那为什么还任人宰割?况且李世民手下的兄弟们早就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搞得人心惶惶,都开始担心起自己的人身安全,在这种情况下,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开始劝说李世民。
刚开始李世民也没想过要怎样,直到李元吉开始派刺客刺杀尉迟敬德,李世民就有些坐不住了。
值得庆幸的是,刺客并没有成功,可不甘心的李元吉仍旧向李渊诬陷尉迟敬德,导致尉迟敬德被关进监狱,甚至被判了死刑。
李世民彻底慌了,再三恳求李渊保全尉迟敬德的性命,与此同时,程知节也被诬陷,被李渊外放,段志玄、房玄龄、杜如晦纷纷被针对,李世民手下文武瞬间分崩离析。
程知节痛心疾首地对李世民说道:“辅佐大王的亲信都快走光了,等到大王无所依靠时,自身又怎么能长久呢?程知节誓死保卫大王,决不离开京城,还望大王早些想出应对之策!”
局势如此,李世民如同被逼梁上,要是再不做些什么,就真的要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害得身首异处,于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三天,秦王府开始密谋发动政变。
在商讨过程当中,李世民一度表示骨肉相残不是他所愿,他想等李建成和李元吉先出手再举兵讨伐,众人急不可耐地搬出了舜的例子来说服李世民,如果当年舜在疏通水井时,没有躲过父亲和弟弟的毒手,那还有如今的成就吗?
李世民仍然很纠结,命人占卜看看吉凶,张公谨抓住占卜的龟壳扔在地上,高声对李世民说:“占卜是用来解决疑难的,如今的事情有何疑难?难道就因为占卜出来的结果不吉利,就放弃了行动吗?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会因为占卜不吉利而放弃对大王的迫害吗?”
看到这番景象,李世民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发动政变,彻底掌握国家大权。
当李建成、李元吉命丧宣武门后,尉迟敬德手握长矛径直来到李渊面前,李渊吓了一跳,慌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尉迟敬德也不含糊,直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作乱,此时已被秦王带兵诛杀,臣此来是保护陛下的。
话说的好听,其实就是逼宫,李渊一时间晕头转向,不知怎么办才好,一旁的臣子当即告诉李渊,本来太子和齐王就没有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还一起针对秦王,现在既然秦王击破了他们的阴谋,不如将其封为太子,将国事委任于他。
不得不说,身边的近臣帮李渊找了一个台阶,此时骑虎难下的李渊看到了台阶,当然顺着说:“正合朕意”。
可李世民的部队仍在与李建成的部队交战,李渊说好没有用,必须颁布诏书。
尉迟敬德也不怕再得罪一次李渊,当即请求李渊亲笔写下敕令,让所有军队听从李世民的安排,解决了争端后,李世民这才来到李渊面前,俯首跪地趴在李渊的身上哭了好久。
不久之后,被架空的李渊选择禅让,自己退居幕后当了太上皇,自此,唐太宗李世民正式登上帝位,改元贞观,开启辉煌的帝王生涯,期间大唐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称“贞观之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