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我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用最严的机制护蓝增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05 08:10:00 来源:南京日报

我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用最严的机制护蓝增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徐徐铺展

我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用最严的机制护蓝增绿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六合长江湿地保护中心供图

我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用最严的机制护蓝增绿

玄武湖环洲白桥区域水生态治理区内,百余只绿头鸭、白骨顶鸡、鸬鹚等越冬候鸟在此栖息、觅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我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用最严的机制护蓝增绿

一只羽化不久的中华虎凤蝶停在延胡索上吸收阳光。中华虎凤蝶比较挑食,它主要以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的花蜜为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华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瑜

6月3日,周六。南京生物多样性夏季社会同步调查活动在紫金山、幕府山、鱼嘴湿地公园三处启动,生态保护志愿者和专家一道,对野生动植物开展观测和记录。

这是今年以来,南京市第二次开展生物多样性社会同步调查。

生物多样性社会同步调查兼具调查和科普两重作用且更注重后者,旨在提高市民的参与度,让大家更加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态家底,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山水画卷里的南京——

从触目可及的蓝天白云,到碧水长流的江河湖泊;从苍翠葱茏的森林,到浓荫蔽日的街巷;从逐浪微笑的江豚,到随处可见的花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徐徐铺展。

TA们,最好的印证

4月,南京的老山春已深。重重树影下,一株杜衡的叶片背面正悄悄萌发着新生命:它们从大约1毫米直径的“家”中破壳而出,探出和身体相比有些比例失调的大脑袋,头顶长长的刚毛和褐色的皮肤是它们最独特的标志。这群体长只有1毫米的小东西是中华虎凤蝶的幼虫,在一整个春天里,它们将在林间生长。初夏,它们就会躲起来蛹化,直到来年惊蛰羽化成蝶。

中华虎凤蝶被称为昆虫中的“国宝”,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蝴蝶种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气候、环境的要求极高。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已连续五年,在每年3月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中华虎凤蝶种群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老山、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汤山、青龙山、横山、祖堂山、方山、无想山、东庐山、游子山等,几乎覆盖南京全域。值得欣慰的是,中华虎凤蝶在南京已有稳定种群分布。

今年2月,来自遥远俄罗斯的“一家三口”进入生物多样性调查组的镜头,镜头聚焦处,丹顶鹤“夫妇”带着“宝宝”在石臼湖觅食、栖息。发现丹顶鹤的地点是石臼湖溧水段,根据它们携带的GPS可断定,它们是从俄罗斯来此越冬,这是江苏省内首次记录到在长江以南有它们的越冬地。

“这是南京紫金山南麓一处自然生长的南方红豆杉种群,也是江苏首次发现的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一天,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南方红豆杉种群的发现成为一个标志——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珍稀濒危树种迁地保护的成功案例,而它的发现地紫金山是南京的城中森林,这,是南京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最好印证。

空气质量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退出“十里造船带”等生产型岸线,沿江生态修复基地串联成链,长江岸线重焕生机;实施生态移民,新济洲从人鸟争食到变成动植物天堂;划定江豚保护区,南京成为长江沿线唯一一个能在主城区观测到江豚的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以及“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一张张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南京答卷,书写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篇章。

他们,向“绿”奔跑的人

认真比对环境监测数据,对每一件环境执法案件进行分析,给年轻的同事业务指导,满头银发的聂健芳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聂老。

在鼓楼区污染防治攻坚办,聂健芳、刘飞宇、丁小川、霍鲁宁和郑伟被称为“五老”——他们都是南京市第一代环保人,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就加入环保队伍,一干就是大半辈子。退休后,出于对环保工作的热爱,五位老环保人又回到环保战线,排污企业调查取证、长江岸线整治、减排控污帮扶……治污攻坚的“战场”,依然能看到他们坚守的身影。

晚上6—10点检查餐饮,晚上10—12点检查工地,凌晨0—3点检查露天餐饮油烟……这,是建邺区攻坚办综合组组长徐向荣的时间表。从部队转业的徐向荣,在环保战线完成了从“新兵”到“老兵”的转变,他几乎全年无休,创新推出多项扬尘管控措施并在全市推广,他用每一天的拼劲践行“蓝天卫士”的承诺。

日均两万步,这是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李刚和同事们的日常。守在马路边监测机动车尾气等移动污染源,爬到七八层甚至更高的企业废气排口取证,作为环境执法者,他常常要“上天入地”。凭着过硬的业务,2022年,李刚参与的一起利用在线监控精准查处篡改伪造数据及超总量排放案,被生态环境部列入2022年公布的第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在今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关于表扬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的函》中,李刚在104名表现突出个人中排名第一。

为了追踪从俄罗斯飞来南京越冬的丹顶鹤“一家三口”,南京农业大学的包浩然已连续蹲守三个冬天。包浩然和他的同事们是南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组的成员,自调查启动以来,南京的密林、湿地、山洞、江滩芦苇荡……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风餐露宿只为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老马第一次进入熊馆外场探索时,正是美好晴亮的春天,老马坐在油菜花旁抬头打量飞舞的蝴蝶,温暖的风从城市吹来又吹回到城市。”

年初,一则南京红山动物园马来熊“老马”的讣告感动了无数人。“它是亲人。”面对媒体的采访,园长沈志军这样说。改建动物场馆、取缔动物表演……红山动物园被网友称为“最不像动物园的动物园”“动物福利待遇最好的动物园”。多年来,沈志军和他的同事们致力于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动物园还与高校合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研究课题,在今年第三届“南京最美生态环保人”评选中,沈志军当选。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在南京,一代又一代环保人努力奔跑,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以最严的机制护蓝增绿

深入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5月30日,《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工作论证会召开,对该条例修订工作进行研究。

立法保护、完善机制、监督执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青山添绿,生态向好,南京,正用最严的机制护蓝增绿。

“红杏枝头春意闹”。今年,江北新区杏湖公园迎来开园后第一个春天,园内的千株杏树争相开放,春光迤逦。住在附近沿江街道新化社区的居民们还清晰记得这里以前的样子——这一片曾是华能南京电厂的贮灰场,堆积了大量的灰渣,环境脏乱差。2021年3月,这一片启动改造,迎来巨变。

全面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并实施《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船厂变绿地、灰场变公园……在南京,“生产岸线”蝶变“生态岸线”的案例,正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的生动写照。

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才能发挥制度优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各板块“一把手”签订责任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每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会议上,全年污染防治形成任务清单并明确责任单位,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严格落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以低碳城市试点为主线,印发出台“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1+3+12+N”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正在加快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上升1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升7.1个、2.4个百分点。

在省内率先开展生态红线区域整治,全市划定生态空间保护区域107块,占国土面积比例21.58%;长江生产岸线占比降至14.69%,生态岸线占比升至80.26%;全市林木覆盖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自然湿地保护率保持全省前列。

南京调查记录物种共计2708种,长江江豚、青头潜鸭、南方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84种。

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绿色经济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绿色正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成为南京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11: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豚分布南京段最密 虎凤蝶栖息最爱老山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3672种!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初步摸清江豚分布南京段最密 虎凤蝶栖息最爱老山本报讯(记者 江瑜 马忆玲) 12月28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
2023-12-29 07:27:00
...理、网格巡护、科学修复等措施守护美好生态,使得生物多样性蓬勃发展、物种不断“上新”。同时,当地还通过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式,努力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
2024-01-09 07:39:00
...漾城市生态公园等项目。除了打造蓝绿空间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是未来城全力打造“最生态”样板地的另一个重要抓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委托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
2024-01-08 07:24:00
镇江市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陆生昆虫332种
镇江市生态环境局日前组织开展了镇江市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陆生昆虫第一次野外调查,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电子标本。经过近1个月的室内鉴定,调查初步成果新鲜出炉。截至目前,已鉴定出镇江
2023-08-28 21:33:00
一瓢水知一池鱼
...上传终端系统,全过程一气呵成。这是江苏省为解决生物多样性传统调查方法数据滞后、效率低等问题,研发的AI识别系统。“通过研发这一系统,能够快速掌握鸟类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江苏
2023-01-30 07:47:00
...濒危物种“回升”南报网讯(记者杜莹)江苏省首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正式发布。省生态环境厅28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8年多的系统调查,全省共记录到各类生物物种9266
2025-08-29 07:36:00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界的“大熊猫”
...们千姿百态、多姿多彩,无一不体现着大自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4月6日,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指导,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扬子晚报共同主办的“发现生态江苏共同
2024-04-07 14:12:00
浙江丽水建设全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实现物种自动识别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是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客观评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3月28日上午,浙江省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及智慧监测体
2024-03-29 10:14:00
2665种!济南历下区已初步摸清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本底情况
...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南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工作。历下区是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生态良好
2024-05-29 15:0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有楼盘假期首日到访超300组,紫金山下、南部新城新盘日均到访超百组“吸睛”假期,“好房子”点燃南京楼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浩何钢国庆假期
2025-10-08 08:05:00
人机对弈五子棋 孩童“发掘”古生物双节期间,南京科普场馆人潮涌动,科创科普双向赋能,体验形式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9月是新修订的科普法施行后首个全国科普月
2025-10-08 08:05:00
青春华章 | 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
怀旧展复刻人文记忆,“画中人”重现市井繁华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邓露洁“一条长江路
2025-10-08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宁工萱)电梯故障排查效率提升3倍,AI工具两天内玩转多场景应用——日前,南京工匠学院电梯基础与实务
2025-10-08 08:06:00
“城管蓝”值守巡查管好“街面的事”,“环卫橙”清运垃圾确保街巷整治中秋月满科巷时,“蓝”“橙”守护烟火气□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10月6日清晨6时多
2025-10-08 08:06:00
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对2025年散煤“清零”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今年要实现散煤“清零”,并持续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
2025-10-08 08:09:00
近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二跑道顺利通过行业验收,标志着三期改扩建工程关键环节已全面达到行业标准,为年内投运奠定重要基础
2025-10-08 08:09:00
2025黄河流域九省联动中秋赏月活动,10月7日晚在晋祠园林中心晋文公艺术博物馆举办,中秋团圆之际,沿黄九省区再度携手共赴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盛宴
2025-10-08 08:09:00
央媒看太原10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以《博物馆“潮玩”创新 让文物融入现代生活》为题,报道了晋祠博物馆在展示文物
2025-10-08 08:10:00
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
10月5日,无人机航拍京礼高速赤城服务区西南侧山头上的烽火台。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服务区管理部门以“一区一特色、一区一主题”为核心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累计建成30对集公共服务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10月5日
2025-10-08 07:44:00
多姿多彩 畅享假日
10月3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9月25日至10月6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举办“山庄升明月·金秋共此时”主题活动
2025-10-08 07:44:00
记者走基层丨河北博物院:文物“活”起来 趣味体验多
10月6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方寸春秋——中国古代玺印展”。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这里太奇妙了!灯光一亮,古代玺印上的文字就投射在墙上
2025-10-08 07:46:00
记者走基层丨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考古研学课 模拟挖“宝贝”
10月3日,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讲师向孩子们介绍文物考古工具。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摄研学课堂能有多大
2025-10-08 07:47:00
夜游秦皇小巷
10月6日晚,游客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游玩。国庆节假期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人流如织游客逛集市、观演出、品美食畅享假日欢乐时光秦皇岛市海港区持续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在满足群众假日休闲需求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10月6日晚
2025-10-08 07:48:00
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①丨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
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走进定州孟家庄村史馆开栏的话乡村深处,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散落其间,不仅讲述着一个个村庄的时光变迁
2025-10-08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