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车间开出“致富花”(新春走基层)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16 05:3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邵玉姿

拿起一个个菌棒,稍稍调整位置,然后又轻轻放下……正月初六,河北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一处农房内,57岁的白晓侠一早就忙碌了起来,“晚几天你再来,就能看到我这屋里开满‘致富花’,那会儿更好看!”

白晓侠口中的“致富花”是一朵朵鲜银耳。为了带动群众增收,近年来,盐山县瞄准闲置农房资源,引进银耳工厂化种植项目,通过把闲置农房改造成家庭智能车间,发展银耳特色种植产业。

将南方的银耳“搬”到北方,并不是件容易事。2020年,盐山县向福建农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院校寻求农业科技合作,联系当地龙头农企,在全县选了9户农户开展实验种植。“突破设备、种植工艺等技术难关后,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家庭种植银耳的模式。”盐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铁球说。

控温、加湿等设备自动运行,技术人员定期巡护,改造后的农房成了智能车间。在一茬菌棒的生长周期内,白晓侠只需在上棒、菌棒开口、移位调整、采收这4个环节多上心。干的活没以前多,收入却没减少,“去掉水电成本,头一年我就挣了3万多元。”第二年,白晓侠把自己剩下的闲置房也腾出来种银耳。

2022年,依托村企共建,杨庄村建设银耳种植基地,建成投用9个大型车间。趁着自家家庭车间管理的空当,白晓侠又去种植基地打了份工,“都是一样的活儿,咱有经验。去年一年,我自家种的银耳挣了将近8万元,在基地打工又收入4万元。”忙完手中的活儿,白晓侠算起收入账。

张铁球介绍,迄今为止,盐山县依托村企共建方式建成智能种植车间220个,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改造家庭智能车间261个,已吸引200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000余名群众加入银耳种植产业。

“今年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盘活更多闲置农房,争取到年底改造完成家庭智能车间500个左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张铁球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6日 01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21: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春走基层 | 河北盐山县:“致富花”开满屋
...,稍稍调整位置,然后又轻轻放下……正月初六,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一处农房内,57岁的白晓侠一早就忙碌了起来。“适当将菌棒调整移位,可以保障它们有充足的生长空间,让这些‘花
2024-02-17 19:52:00
车间开出“致富花”
...中的活儿,白晓侠算起收入账。张铁球介绍,迄今为止,盐山县依托村企共建方式建成智能种植车间220个,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改造家庭智能车间261个,已吸引200多
2024-02-16 12:00:00
河北盐山:“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日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千童镇杨庄村村民刘杰亭一大早来到自家的银耳车间,查看银耳长势。他充分利用家中的闲置房种植银耳,不仅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还有一笔不
2024-01-22 17:52:00
...健 通讯员刘国政 石雨川)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大课间,在盐山县圣佛中学操场上,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节拍,学生们舒展手臂,腾转跳跃,跳起啦啦操,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阳光青春健康之美。“这
2023-11-22 09:25:00
“盐山礼记”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暨产销对接会成功举办
...提升“盐山礼记”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盐山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日前,由河北省盐山县人民政府主办、盐山县农业农村局承办的“盐山礼记”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暨产销对接会
2024-01-11 20:13:00
...费优惠政策进行现场辅导,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河北省盐山县韩集镇薛堂村银耳种植户王万里感慨地说。据介绍,王万里家有3间平房闲置了好些年,整理以后现在用来种植银耳,一年能种9到1
2024-03-18 15:16:00
河北盐山: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传承国粹助成长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盐山县中医医师教学生们通过鼻闻辨识中药材。 刘蒙蒙摄为进一步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药文化,用“知行合一”方式体现中医药文化魅力。近日,河北省盐山县卫健局
2023-03-07 18:34:00
各地因地制宜 不断拓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空间
...源现在也成为了村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新空间。在河北省盐山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村民们通过整合农村闲置房和闲置的集体资产,探索建立家庭银耳车间种植项目,目前已经建成银耳
2023-09-22 14:42:00
盐山县盘活低效用地 “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盐山县盘活低效用地 “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程一诺据新华社一边是对发展的迫切,一边是因土地指标有限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
2024-01-11 10:2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