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2 01: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总是爱一遍遍地听韩磊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种感觉,他唱的,很大气,很耐人回味,像是他把那个好姑娘给娶到了,不像别人总是那么苍凉、哀伤。听着听着,就知道了那个“好姑娘”居然是真的可以有的。

对于这首歌的背景,今天的人们给出的是这样一个答案:1939年春天,中国电影创始人之一的郑君里,率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金银滩草原,拍摄一部影片《祖国万岁》。当时,邀请了正在西宁教书的王洛宾参加。摄制组在青海湖畔开机。郑君里请当地同曲乎千户的女儿萨耶卓玛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宾扮演萨耶卓玛的帮工……然后,就有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在这个背景里,有这样两个细节:1.因剧情需要,导演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王洛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卓玛却对此毫不理会,忽然纵马狂奔,王洛宾一时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2.有天黄昏牧归,卓玛将羊群入栏,王洛宾看到夕阳下的卓玛亭亭玉立,就痴痴地看了起来。卓玛发现王洛宾的眼中跳出了“火苗”,就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他身上,然后返身走了……

故事真的有这么浪漫吗?细节或来自人们的虚构,但卓玛却是真的有。如今在海晏县三角城,同曲乎千户的老宅大院还在,那就是萨耶卓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叫萨耶卓玛,1922年生,1931年,她的一个姨娘嫁给同曲乎当二奶奶,是姨娘把卓玛从海南州贵德县如玉村娘家带进了千户家,给千户同曲乎当了养女。当时,萨耶卓玛只有9岁。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拍片的1939年,萨耶卓玛17岁,王洛宾26岁。萨耶卓玛与王洛宾一块放羊,一块看电影,经常在一起,但这个时间不长,很快剧组便走了,也没有歌里写的那么浪漫。1940年,王洛宾从西宁来到金银滩草原采风,收集挖掘整理民歌曲调,依然住在同曲乎千户家,萨耶卓玛每天天不亮就陪王洛宾骑着马出门,到天黑才回来。他们在几乎走遍了金银滩草原的各个角落的同时,结下了深情厚谊。此次,王洛宾采风历时三个月,他和萨耶卓玛的友谊有多深多真,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王洛宾走后,萨耶卓玛常对阿妈说,王先生歌儿唱得好,也有文化,她很喜欢他,而她一定要嫁个汉人。但她并没有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欢”告诉王洛宾,从《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来看,王洛宾对萨耶卓玛的心理感受与萨耶卓玛对他的感受相同,浪漫也许仅存在于王洛宾的歌里。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在此,我们先绕道说说说说王洛宾吧。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大约是在1993年,那时候,我在新疆当兵,在新疆军区一干所,王洛宾在军区五干所。当时,我没多少文化,对文化人也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有回,大约是有个老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王洛宾在台上做报告,我们在台下听。也许是当年没注意听吧,现在,王洛宾在台上讲了些什么,我的脑子里已经是一片空白了,只是后来听说,他几乎不用干休所的车,成天骑个自行车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生活也很简朴,每天早晨喝口面糊糊、吃口咸菜就是早餐了。

1994年,我的工作调到了青海,1996年时又调了回来。我到乌鲁木齐时,春节刚过完时间不长,但北国的乌鲁木齐还冷得要命,因为下雪火车在乌拉泊停了好几个小时进不了站,站台上的战友都快冻成冰雕了。接到我,去干休所,路上的雪足足有一尺厚,很多路也都被封了,从火车站到友好北路的干休所,也就三五公里路,但我们的车拐来拐去,走了将近两个小时。寒暄过后,仿佛没什么可说了,战友们告诉我王洛宾去世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因为是名人,干休所系统对王洛宾的去世非常重视,我们作为工作人员也都参加了追悼会。记得,当时人很多,甚至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还有不少的大学生,大家的表情都很庄重,有些人还哭得眼睛红红的。看着地上的厚厚的雪,不知道为什么,很文艺青年的我就想到了《在那遥远地方》,心想,人,恐就像这雪中的一片,最终会再也找不到,但有时却会很意外地被传唱下去。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竟然涌上了一种莫名的悲伤,这种情绪让当年的我有了一种写诗的冲动,虽被冻得瑟瑟发抖,但仍在心里激情喷涌地呼喊——雪啊,你其实就是火,燃烧在天地间——也许,那个场景让我产生的一种对生命的一种感叹和挽留吧,有关也无关王洛宾。

后来,也就是2000年吧,我转业了,到了兰州的一家报社,有回,我们报社有个去新疆采访的任务,领导们想到了在新疆工作过的我。我去了,乌鲁木齐,夏天,我的那些战友真给我面子,把我安排在了一干所当年我住过的那间宿舍里。喝酒,聊天,快醉了时,我随口说了句:“要是王洛宾现在还活着,我们能采访采访他该多好,他这个人在外面(指内地)影响挺大的。”我的一个叫何伟的战友,当时大约也转业到了乌市的一家报社,他说:“嘿,人走了,故事还在,明天我们一起去。”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那个时候,我在一干所的一位领导当了五干所当所长,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位老首长,和王洛宾一起创作过第十首《新疆好》,我们在一起聊了很久。老首长说得最多的是王洛宾非常认真,他们在一起写歌的时候,王洛宾其实已经病了,行动非常不方便了,但还是在病床上一遍遍反复地琢磨着曲调:“不容易呀,他感动了我,没几个月,他就去世了。”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老人躺在病床上,用手指打着节拍,艰难地吟唱,随后,把老首长说的这句话给记下了。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去青海,每每看到青海湖以及环湖草原,我就会想到《在那遥远地方》,想到王洛宾,但即使眼前有骑马的姑娘驰过,也不会想到那个好姑娘。草原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我唱《在那遥远地方》有时候会落泪,但仍然想不到那个好姑娘。也许,别人会说我这人反应迟钝,但平心而论,我觉得那就是一段歌、一段心情,有没有好姑娘也都无所谓。至于,我知道好姑娘真的可以有,则是近几年的事儿了,这时候,我已经40岁了,唱着歌,想起那些草、那些雪,心情就很沉重很复杂。甚至,我还在那草、那雪里问自己——这,难道就是人生吗?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记得,几年前,有记者曾经去金银滩寻找过《在那遥远地方》里的好姑娘,但我一直觉得那是一件没必要的事情——在这个地界上有多少事被传唱,但人们并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或者说是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更何况,找到了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比没找到更好——为什么要那么在乎姓谁名甚,或者一定要对号入座呢,还是记着草原上的那些草和积在地上的那些雪吧,它们都是成片成片的,不一定要抓住一株或者一片,吟唱一生。

王洛宾和好姑娘都走了,但歌人们还都在唱,就像草原上的草、冬天里的雪一直都是个年年岁岁、永生永世的存在。一如萨耶卓玛在或者不在,都是一个永恒的存在。有这样一种说法,好人的命运往往是坎坷的,就像人活着总是不容易的,还找什么呢,能找到什么呢?有些歌,人们唱着唱着,就唱成了自己的,把别人唱成了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唱成了别人。

《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好姑娘真的有,名叫萨耶卓玛,只活了32岁

好了,该回来了。萨耶卓玛在王洛宾走后,有些蒙古族、藏族的大户人家都来提亲,可她都没去,她要像自己说的那样非要把自己嫁一个汉人。后来,她看上了一个史炳章的人,时任海晏县县长。1944年,嫁给了史炳章,当了史炳章的二奶奶。

1945年,萨耶卓玛生下大儿子尼玛多杰,后来又生过一个孩子,不过,一生下来就夭折了。1953年,患病,经常用手捂着肚子说肚子疼得厉害,曾去西宁治疗,但没有治好。1954年在海晏病逝,当时只有32岁……如果,萨耶卓玛还活着,今年,她已经98岁了……也许,她也会像我们一样,唱王洛宾的歌,但一定是把王洛宾给忘了……这,也是人生,不在歌里。(文|路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导致三毛自杀的薄情郎,一段佳话却因一个故事无疾而终
...第,但是一生走遍新疆草原戈壁,做了一辈子民间音乐的王洛宾。“此人十分令人钦佩,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新疆的荒漠和民间音乐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
2024-10-22 18:37:00
...他那标志性的山羊胡子我一下子认出了:这不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吗?我连忙起身上前和他打招呼:“王老师您好!今天有幸遇见您非常高兴。”他一怔,惊讶地问:“你怎么认出我的呢?”我说:“
2024-04-14 15:15:00
“百花文艺周”走进和田 唱谈华语流行音乐四十年
...下对新疆音乐和新疆音乐人的理解。她提到“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开创民谣音乐之先河,倾尽毕生让新疆民间音乐得到传唱。“无论民歌还是民谣,都来自民间,可以超越语言,表达情感。”生于
2024-10-16 14:43:00
三毛自杀前:曾打电话求助好友,17年后录音曝光,才知她有多绝望
...方,也有一位老人,和三毛过着一样痛苦的生活,他就是王洛宾。在这段黑暗笼罩的日子里,三毛才知道,原来还有人和她一样,王洛宾失去爱妻,留守新疆;三毛失去丈夫,浑浑噩噩。两个孤寂的
2024-11-15 23:46:00
高原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奔跑
...路上,沿途有青海湖、金银滩草原、中国原子城纪念馆、王洛宾音乐艺术馆等景观。海晏县西海镇镇长代吉卓玛表示,赛事线路的设置旨在以赛事搭台,推介海晏独有的资源与文化,为海晏全域旅游
2023-07-02 12:21:00
70年·海北·惊艳·时光
...洗、湖水湛蓝,金银滩草原如诗如画。“青海湖音乐节·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同宝山下、美丽的青海湖畔举行。《在那遥远的地方》再次唱响,大家共勉“西部歌王”王洛宾、共赏湖光
2023-08-06 04:05:00
新版儿童剧《大豆谣》全国巡演启动
...每一个人,并笃定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同在狱中的王洛宾颇受触动,为她写下了歌曲《大豆谣》。最终,罗云鹏受尽折磨牺牲在监狱之中,而罗力立在父母和狱友们的呵护下逐渐强大,开始了
2023-08-30 01:56:00
...喜怒哀乐,采风不要仅仅走个过程、走走形式。如音乐家王洛宾采集民歌,就是不辞辛苦亲身去西北采风,从而发掘出《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曲。大众能称道的歌词才会是好歌词
2024-05-16 00:19:00
毛雪峰——国际金牌艺术家
1993年王洛宾为作者题词
2025-04-25 2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
9月9日,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女士携研究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访,并向馆方捐赠其二战期间日军印制的宣传画报实物。
2025-09-09 19:36:00
9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将于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举办。作为核心举办地
2025-09-09 11:38:00
一缕温烟袅袅升 穿越红楼品古香
姜江正在用宋元时期非常流行的焚香方式隔火熏香,品鉴梅花香饼。 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
2025-09-09 07:43:00
百岁光耀映经典,千钧笔墨书小兵。日前,“小兵的故事——于明诠主题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新馆A馆一层知微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主办
2025-09-08 11:43: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举行八年级英语组暑假读书分享活动
鲁网9月8日讯9月5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八年级英语组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师暑假后读书分享活动。在此次分享活动中,多位教师聚焦教育类书籍
2025-09-08 16:38:00
山水意境与体悟哲思结合,问心之旅打造旅游新体验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500多年前,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贬至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无法遗漏的章节——龙场悟道
2025-09-08 17:36: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9月7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办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
2025-09-08 17:37:00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节”“亡者节”或“七月半”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中元节
2025-09-08 18:18:0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