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裴子野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14: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

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部郎中、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县令,合境无讼。得到吏部尚书徐勉提拔,以为著作郎,负责监修国史及起居注,兼任通事舍人,迁通直散骑侍郎,知制诰,迁中书侍郎。大通元年,转鸿胪卿、步兵校尉。中大通二年,卒于任上,时年六十二。追赠散骑常侍,谥号为贞。著有《集注丧服》二卷、《续裴氏家传》二卷、《众僧传》二十卷,《百官九品》二卷,《附益谥法》一卷,《方国使图》一、《宋略》20卷、辑有文集20卷等。

宦海沉浮

裴子野的曾祖父裴松之、祖父裴骃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裴子野从小就对史学极感兴趣,三十岁左右,就将沈约写的史书《宋书》删撰为《宋略》二十卷。此书一出来,立即博得朝野上下一致赞赏,连和裴子野打过笔墨官司的沈约本人,见后也自叹不如。除《宋略》外,裴子野还有《众僧传》、《续裴氏家传》、《方国使图》等著作行世。可惜这些著作都已亡佚,未能流传下来。裴子野虽然是以史学和文学成就闻名于世,但他一生所担任的公职,绝大多数却是秘书官职。他宦海生涯三十多年,其间只到诸暨任过很短一段时间的县令,其余所担任的参军、录事参军、记室参军、左常侍、尚书比部郎、中书通事舍人、中书侍郎等,都是秘书官职。当然,裴子野的仕途并不平坦,刚开始担任公职的十几年内,宦海沉浮,几起几落,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只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由于受到梁武帝的赏识和器重,他才得以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作用。

裴子野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才华初露

裴子野被任命为中书通事舍人,成为皇帝的高级秘书,是吏部尚书徐勉直接向皇帝推荐的。在此之前,尚书仆射范云、中书郎、国子博士范缜,也都推荐过他,范缜甚至提出将自己的职务让给他。由于裴子野官位低,资历浅,用人部门都没有同意。梁武帝对裴子野的名声虽然早有所闻,这次经徐勉推荐,也说得上是破格任用了他,但在使用上,起初却不怎么放手。后来由于裴子野在工作中显露了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才干,博得梁武帝高度赏识和器重,梁武帝才对裴子野刮目相看并予以重用。

有两件事给梁武帝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第一件事是裴子野担任中书通事舍人掌中书诏诰后,西北边界外有两个叫白题和滑国的小国派使者到梁朝来进贡,由于和这两个国家好几代都没有交往了,朝廷里无人知道这两个国家的来历,甚至连是否有这两个国家都不清楚。裴子野却引经据典道:“汉颍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服虔注云:‘白题,胡名也’。又汉定远侯击虏,八滑从之,此其后乎?”其博识如此,众人无不叹服。梁武帝于是命令裴子野撰写《方国使图》,对邻小国家广述怀来之盛,“自要服至于海表,凡二十国”。

第二件事是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梁武帝发动北伐战争,进攻北朝的魏国,要裴子野起草一份伐魏的檄文。他援笔而就,很快完成了任务。为慎重起见,梁武帝又把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中书侍郎朱异等人叫到寿光殿来,要他们认真斟酌修改这篇文稿。这些人既是朝廷大臣,又是公认的文书大手笔,他们看后,竟没有一个不说写得好的。这样,梁武帝自然放了心。他久久地注视着裴子野,深情地说:“看你的样子是这样赢弱,文章却写得如此雄壮。”接着,他又吩咐裴子野,赶快再去写一封信给北魏的宰相元叉,以晓喻大义。这时已是深夜,裴子野说天亮就可交稿。但还未动手,五更鼓声就已敲响了。而梁武帝这时又派人来催说:“赶快把稿子送去!”裴子野于是操起笔,黎明时就写好了。梁武帝读后,深为叹服。

从此,朝廷所有的符檄文件,都由裴子野起草。

文史足用

说到裴子野学识的渊博,不能不再带上一笔。裴子野是一个著名的文人学者,因此同他交游的人,也多半是些学界名流。文人相轻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然而当时那些博览群书,仕途比裴子野得意得多的学界名流如刘之遴、刘显、殷芸、阮孝绪、顾协、韦棱、张缵、肖劢等人,对裴子野却极其推崇和叹服。他们在一起讨论古籍时,每遇意见不合,“咸折中于子野”,也就是以子野的意见为判定是非的标准。裴子野博识的程度,由此可想而知了。

裴子野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裴子野受到时人的推崇,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比如他文思敏捷,起草文书,倚马可待,一挥而就。还有他那简练朴实的文风,也是人们推崇的一个原因。南北朝时盛行骈文体,这种文体偏于形式,堆砌词藻,空尚浮泛,不切实际,过分讲究对仗和声律,表面上看十分华丽,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但很不实用。时人随波逐流,文风败浊。裴子野却不然,他作《雕虫论》,对文章的注重藻饰,表示极大的不满,主张作品应做到“劝美惩恶”、“止乎礼义”;对繁文要“删撮事要”。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宋书》删繁就简,压缩成二十卷的《宋略》,是他实践中的一个大胆的尝试。后来他成为皇帝的秘书,起草公文也是直陈政事,不尚丽靡之词,摒弃形式主义。他写的公文虽然首尾贯通,颇具气势,深得梁武帝的赏识,但由于与当时的文风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还是招来不少人的非议,有的甚至为此而指斥诋毁他。裴子野全然不顾,坚持走自己的路,到最后,就是指斥诋毁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公文应当这样写,于是更加敬重裴子野。

更难得的是,裴子野的个人品德和修养,也堪称古代秘书人员的楷模。

南北朝时期,中书通事舍人这一官职,是十分重要的。朝廷的事权可以说大都落在这些人身上。他们在皇帝左右,可以直接代皇帝发布诏令,有的甚至分别担任各部门的政务,尚书反须受其指导,因而“势倾天下”。裴子野在中书省工作十几年,一直担任中书通事舍人这一官职,后来梁武帝又很赏识器重他,说他是个大权在握的人,应不为过。但他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从不用它来谋一己之私利。据史书上记载,他为官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从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什么要求,或请求解决什么困难。他的外祖母家里和表兄弟家里生活十分穷困,他就拿自己的俸禄接济他们。由于俸禄大都给了亲戚,自己家里的生活也就过得相当艰难。他生活俭朴,淡泊自守,终身“饭麦食蔬”,以致妻子“恒苦饥寒”。对于妻子的叫苦,他总是温言劝喻。说来更让人难以相信,他在朝廷里当这么大的官,家里却连住房都没有,后来借了两亩官地,建了几间茅屋,才得以栖身。他的孩子和侄子,对他“奉若严君”,十分敬畏。他去世前,还反复告诫子女,要“俭约,务在节制”。其高风亮节,连梁武帝都十分感动,闻其死讯而流泪,下诏即日举哀,赞誉他“文史足用,廉白自居”。

裴子野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清高自爱

像裴子野这样清正廉洁的官员,不要说在南北朝这样一个生活奢侈腐化,官吏贪污成风的社会里不多见,就是在整个封建社会,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大概有三个原因。一是他信佛;二是家庭的熏陶和影响;三是他注重自我修养。

南朝佛教流行,很多人相信“因果报应”,迷信“来生”。认为今生多受些苦难,死后就不会被打入地狱。裴子野笃信佛教,于是“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裴子野的父亲裴昭明,是一个当官清勤、不置产业的人。据《南史》记载:裴昭明历郡皆清勤,甚贫罄。齐武帝曰:“裴昭明当罢郡(太守),还遂无宅,我不读书,不知古人中谁可比之。”裴昭明自己也常对人讲:“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故终身不置产业。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裴子野为官清正廉洁,受其父的影响无疑也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他注重自我修养。《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一次宴会前,宋文帝“敕诸子且勿食”,说是到时将赐给他们丰盛的肴馔。天色已晚,而“食不至”,皇子们皆面露饥色。宋文帝这才告诉他们:“汝曹少长丰佚,不见百姓艰难,今使尔识有饥苦,知以节俭期物。”裴子野在《宋略》中也记了此事。但他不是记罢了事,而是借此大发议论:“善乎太祖(宋文帝庙号‘太祖’)之训也!夫侈兴于有余,俭生于不足,欲其隐约,莫若贫贱!”(《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言为心声,从中不难看出裴子野之为官清廉,乃是有其思想基础的。

裴子野的品德和修养好,还表现在他对待朋友和同事心胸宽大、气度恢弘方面。梁天监初,裴子野步入仕途不久,在他担任右军安成王参军时,曾兼任过廷尉正这样一个司法官职。当时的诉讼案件,必须三官署名才有效。有一次裴子野不在,同事就把他的名字签在狱牒上,报上去没有得到批准,怪罪下来,把裴子野的所有官职给免了。有人劝子野去说清楚,就会复职的,他一笑置之,不去解释,情愿为同事朋友分担责任。这次免官,使他赋闲了很长时间,但他对同事始终不抱怨恨。

裴子野还是一个清高自爱的人。梁代齐后,和沈约齐名、时人号为“任笔沈诗”的南朝著名文学家任昉,时任义兴太守等职,颇负盛名。有意仕途的年轻人经常出入其门下,希望得到他的引荐。任昉也是个奖掖后进、爱才如命的人,对来访者,只要有才学,堪任用,他一概向上推荐。而经他推荐的人,又都受到任用。任昉的母亲是裴子野的堂姑母,两个人是堂表兄弟,裴子野当时没有工作,却从不去拜访任昉,求其推荐,使任昉感到非常遗憾。裴子野的所作所为,在现今的某些人看来,也许会觉得他太清高、太要面子了,殊不知正是他的清高自爱,才使得别人更加尊重和佩服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3 16:47: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
...文章,以文速见长。梁普通七年(526年)准备出师伐北魏,梁武帝敕裴子野写讨魏檄文,他在朝中当堂挥笔著文。梁武帝观后说:“其形虽弱,共文甚壮。”至此,梁朝的大小檄文均由裴子野执
2023-06-13 14:13:00
聊聊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裴子野
...奏一件判狱,裴子野不在场,同僚们代他签了名。谁知,梁武帝对此案很不满意,把办案的人全撤了,裴子野也在其中。有人劝他把事情真相讲明,可官复原职。裴子野笑着说:“丢官固然可惜,我
2023-06-13 14:16:00
慕容绍宗的遭遇看古代帝王的子女教育观念
...宝的慕容绍宗。不出所料侯景果然在高欢死后不久便联合梁武帝起兵造反,不过好在当时高澄果断的让慕容绍宗带兵抗敌人,最后不但大获全胜而且还俘获了萧渊明,慕容绍宗在胜利的本来有机会一
2023-12-02 22:15:00
南北朝格局的侯景被杀后,其妻做了一件什么事
...的恨自己的丈夫呢?他又做了什么事呢?这位公主就是南梁武帝萧衍的孙女、简文帝萧纲的女儿萧妙淽,即溧阳公主。而溧阳公主的丈夫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的制造者侯景。侯景在南北朝时期
2024-03-17 20:13:00
...于这点也有验证。南北朝时期,佛教处于鼎盛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是佛教的忠实拥护者,在位期间,不仅耗费无数金钱大兴佛寺,后来更是直接皇帝也不做了,直接跑去出了家,整天沉迷于佛法
2024-06-25 15:18:00
...在村里当上了村官。而这之后,他更是认识了萧映,这个梁武帝的侄子给了他可以发展的机会。陈霸先本就是个聪明人,所以对于萧映给他提供的做将军的机会,陈霸先也是牢牢地把握在手中。很快
2024-06-01 18:15:00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乐府影响
...端。齐梁时期,出现了以描写色情为主要内容的宫体诗。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萧纲被立为皇太子。他和萧纶、萧绎都喜欢以写色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当时围绕东宫周围有一群诗人,诸如
2024-02-29 16:32:00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北宋·苏轼北宋时期,洞霄宫是文人墨客喜欢游览的胜地。铁面御史赵忭曾两次在杭州做知府,却一直没有去过洞霄宫。在元
2024-08-31 11:57:00
侯景的崛起与羯汉王朝的兴衰
...出宇文泰不会收容自己,于是无奈之下,只好投靠南朝的梁武帝萧衍。而萧衍此时无疑年老昏聩,居然真的接纳了侯景。2、侯景叛乱萧衍年轻的时候也算得上一代雄主:毕竟,萧衍年轻时候,通过
2023-12-27 22: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