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文汇报
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关注建设高质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为“两高一轻”企业打通融资裉节 ■本报记者 王嘉旖
信用评级,犹如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身份证。申请贷款、发行证券等募资行为统统离不开它。
作为资本市场“守门人”,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擅长与各类经营主体打交道。他发现,众多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常常难以获得恰当的信用评级,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具备相应实力的中小经营主体,如何在金融市场上获得“对等”的融资待遇?他系统梳理脉络、找准裉节,建议细化研究和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方法。去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打造高质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下银行信贷全面发展的建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与国计民生紧密关联的高质量建议,不仅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督办建议,也引起中国人民银行的高度关注。目前,相关部门正积极优化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设。譬如,针对科创型中小企业,计划将科研经费投入等关键指标纳入其中。
从重资产到重经营,公正评估“科创种子”
在新技术持续迭代的当下,一批“科创种子”破土而出。但调研中,朱建弟发现,相当一部分有含金量的技术成果没能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技型企业一般都是“高人力成本、高研发投入、轻资产”。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由于不少科创企业未能获得恰当评级,仅有极少数能达到贷款发放要求。“市场缺乏符合科技型企业特征的信用模型。”朱建弟认为,探索优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技术,关键在于改进评级机制,缓解银行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他建议,应注重将纳税、社保、用电量等企业经营情况数据纳入中小企业评级指标体系,作为财务数据之外的补充指标。
建设和完善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也有助于提升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便利。 ▼下转第六版(上接第一版) 朱建弟关注到一组数据:截至去年末,银行机构通过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23.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5.3万亿元。未来,该平台还将持续扩大信用信息共享范围,“这将有效提升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
服务监管并重,当好资本市场“守门人”
朱建弟的办公室地处人流如织的南京东路。从鳞次栉比的商户摊贩到寸土寸金的外滩金融带,尽收眼底。这也影响着他的建言思路——既要有温度,更要有高度。
“打造高质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仅事关中小经营主体的融资便利和融资成本,也关系到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带着强烈的紧迫感,朱建弟曾在多场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债券市场,应推动提升与之相匹配的信用评级国际话语权。
目前,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巨头占据全球市场的90%以上。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业务量、业务品种和收入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准确性、独立性、透明度、市场认可度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朱建弟建议,从源头入手推动建立由国有资本控股,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服务机构、科技公司、高等院校等多方合作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
迈开创新步伐,也要夯实监管职责。“许多评级机构受到的最大监管处罚仅是‘暂停业务’,只进不出的结果导致监管效力甚微。”在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团队共同参加的多场座谈会上,朱建弟建议加强对评级行业的监管,促进评级机构的良性竞争和优胜劣汰。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对6家信用评级机构重拳出击,合计罚款超3400万元。“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引导支持更多信用评级机构以公信立口碑。”朱建弟认为,建设高质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难以一蹴而就,需各方共同努力。作为扎根资本市场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将持续跟进监督、抓好落实反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2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