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期,中山大学一学生在网络上炫富,用着苹果四件套,看着千元演唱会,却领取着国家助学金,档案上赫然写着“特别困难”,此举引发网络热议,后学校通报该生存在生活不节俭、过度消费的问题,终止向其发放助学金。前不久,天津某大学一学生实名举报学校助学金分配不公,经学校查证后,举报内容情况不属实,同样引发舆论关注。相似的事件在短期内接连发生,引发思考,维护教育公平的助学金为何屡屡被推上“风口浪尖”?
“助学金”,顾名思义,是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方式,《202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国家助学金资助高校学生1221.42万人次,金额达467.4亿元。十多年来,我国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了教育公平、社会公平。但面对层出不穷的助学金争议,要注重三“治”并行,方能做好助学金的“大学问”。
助学,首先要强“制”。在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不少高校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给贫困生困难程度排名,进而导致助学金难免掺杂人情因素,助学金的评选过程应公开透明,统一规范,但不是要学生在同班同学面前“哭穷”“比惨”。助学金作为教育扶贫的一项有效制度,初衷是以政府之力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维护教育公平,高校在执行助学金政策时,可以多费点心思,将流程人性化,助学隐性化,避免助学金评选成为一场闹剧。比如,不少高校实行“暖心饭卡”项目,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饭卡月消费低的学生,悄悄将补贴打到学生卡上,既关心关爱困难学生,又呵护学生尊严,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助学,初衷为增“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助学金是国家给予贫困大学生无偿的教育支持,帮助学生不受经济困难的影响,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其出发点在于雪中送炭的“助学”,而非锦上添花的“助玩”。学生应“把钱花在刀刃上”,利用助学金免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投入学习,提升知识,增长才干,更应将其化为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回馈社会,而不是将其作为奖励,购买奢侈品,甚至炫富,这不仅违背了助学金的初衷,更是辜负国家和社会的良苦用心。
助学,更要重励“志”。由于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学生接受助学金时,一方面心怀感激,另一方面又会因贫困出身而心理敏感,感到自卑羞耻,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人格的扭曲,酿成始料不及的后果。助学,不仅要采取“真金白银”的经济补助,更要注重心灵上的救助,坚持“助学与励志”并重,积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直面暂时贫困的现实,树立自信自强,奋发向上的人生观、生活观,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同沐春风化雨,共享春华秋实”,各部门、各高校要看到争议背后的问题,多措并举,完善贫困生和助学金的评判标准,确保每一笔助学金发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做好助学金的“大”学问,这不止关乎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发展,更关乎教育资助体制的健全完善与教育的公平普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露(武汉东西湖区)
责编:郭蕾【责任编辑:郭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