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海网记者 任桐
乡村支教的路有多长?对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来说,答案是:20万公里。地球沿赤道一周是4万公里,20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走了5圈。
这段路,行走于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深入10余个市县,30多个乡镇学校;这段路,一群热爱音乐的人,自发自觉,走了12年,风雨无阻,无怨无悔;这段路,用音乐点亮,携手30个童声合唱团,万余名孩子,一路向上,画出梦想的模样……
成立于1996年的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于201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以普及音乐为初衷,开展“童声飞扬”乡村公益支教项目。来自合唱团的各位老师,深入乡镇学校,教孩子们唱歌,组建合唱团,带领他们比赛、演出,走向省级、全国以至于世界的舞台。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受邀参加CGTN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活动,与法国巴黎宝丽声童声合唱团共同演唱。五指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听,万里之外的法国巴黎,悠扬的歌声飘荡塞纳河上空。那是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歌声,讲述着中法两国的深厚友谊,同样也讲述着海南爱乐乡村支教的故事……
山里的孩子走出国门
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
“波尔多的精酿
与五指山的茶汤
是彼此欣赏的香……”
5月4日,一首以中、法双语演唱的动听歌曲《把五指山唱给法兰西》,响彻法国巴黎13区剧场。舞台上,18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来自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他们最小的7岁,最大的11岁,那活泼纯真的姿态和优美精彩的演唱,赢得法国观众的热烈掌声。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在法国巴黎演唱。五指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曲罢,鞠躬,有序下场……看到等在后台的刘旻老师,孩子们笑了。笑着笑着,几个孩子又哭了,有8岁的陈可欣、10岁的杨姝垚和11岁的王梓诺。
乡村支教老师刘旻在教孩子用法语演唱歌曲。记者 余育桑供图
“老师,我们,唱完了……”一向安静话少的小朋友陈可欣哽咽地对刘旻老师说。听到这些,这位男老师再也难以抵制,抱着孩子们一起哭起来。
这份泪水饱含了太多的不易。2022年8月,水满中心学校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成立,然而,合唱团是有了,却没有人知道合唱团是干什么的,孩子们也不愿意进合唱团。前来支教的刘旻、杨纯两位老师从海口到五指山往返奔波,风里雨里,酷暑严寒,从未懈怠,从最简单的音符教起,带着他们打开音乐殿堂的大门。
乡村支教老师杨纯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指导合唱团孩子们发音。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或许因为支教老师的辛勤付出,也或许因为音乐本身有强大力量,合唱团就这样一点一点有了模样,孩子们越唱越喜欢,越唱越好。2023年3月30日晚,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携新改编的合唱曲目《久久不见久久见》,登上了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舞台。
时隔一年,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作为重要嘉宾受邀参加CGTN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活动,与法国巴黎宝丽声童声合唱团一起用温暖的歌声传递中法两国的友谊。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出发前集训中。记者 余育桑供图
“接到任务是3月28日,距离出发仅一个多月,要谱写新曲,要教孩子们用法语演唱,这个任务非常艰辛。”刘旻说,对于孩子们来说,更难。法语零基础,别说唱歌,能学会说就已经不容易。而且,18个孩子5天要唱7首歌,即便是成人,也会觉得难以完成。
可是,面对困难,孩子们变得异常勇敢,不会法语,他们就记发音,把每一句法语歌词用汉字和拼音备注,生生地一句一句背过;没有太多时间练习,他们就利用下课后或是周末时间,一遍一遍唱着……
就这样,孩子们成功地从五指山唱到塞纳河,圆满完成了任务。那一刻,孩子们的泪水有苦,也有甜。
12年乡村支教路漫漫
为近万名孩子送去音乐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在法国成功演出,让大家看到了乡村美育教育的文化魅力!”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团长、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发起人邢增仪说,让海南乡村的孩子插上歌声的翅膀,飞向世界,这也是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坚持12年,开展乡村美育支教的初心。
邢增仪(中间)和乡村支教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一起。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12年前,要从2012年说起。
“振兴乡村,必先振兴乡村教育。”带着这样的嘱托,那一年9月,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与成美慈善基金会、海南乡村教育促进会合作,正式开启“童声飞扬”乡村公益支教项目。海口4所乡村小学成为首批乡村公益支教项目的对口学校。此后,从海口起步,文昌、万宁、临高、儋州、陵水、定安、五指山等地区都留下了“海南爱乐”乡村支教的足迹。
五指山黎苗童声合唱团到海口参加活动。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2021年,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在省教育厅支持下,成立“海南爱乐文化教育基金会”,并将乡村公益支教项目规划为“点亮星星”“园丁培植”“美化教室”“搭建舞台”“名师助力”五大工程。自此,以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为基础的乡村公益支教项目走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海南爱乐乡村支教学校——海口市龙泉中心小学举办“六月的歌声”音乐会。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回顾过往12年间,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老师及团员对乡村支教项目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他们风雨兼程,下乡、下县几千次,调动人力上万人次,行程约20万公里,共建立了30个乡村童声合唱团。不仅为孩子们送去音乐,也给孩子们送去欢乐、自信、理想,全省近万名孩子从中受益。
“90后”任洁就是“爱乐”的一位乡村支教老师,目前负责文昌潭牛中心小学、定安思源实验学校两所学校的音乐支教工作。
“2023年,当我第一次走进课堂时,我看到孩子们整齐地列队迎接我,眼神清澈,满是对音乐的渴望。”任洁说,就是那样的眼神,让她坚定地留下,并坚持每周从海口赶来,从不落课。
从音符到节奏,再到简单的歌曲,再到合声演唱……任洁与一名钢琴伴奏老师搭档,从“零”开始,用一年时间带出了一支由50余名小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她骄傲地说:“今年,我们合唱团还在文昌市级合唱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乡村支教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于孩子而言,在海南爱乐的陪伴下,成绩与掌声让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和梦想。“音乐让这些孩子不仅学会了歌唱,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爱和感恩。”邢增仪说:“我们坚信,音乐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他们再一代一代地传播下去,这个项目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何以有?何以久?
海南爱乐28年寻找音乐的意义
是什么力量,凝聚一群人,12年来,热情奔跑在乡村支教的公益之路?
是,责任。
每个人的责任各不相同,对于五指山市水满乡的乡村支教老师刘旻来说,责任是为深山里的孩子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助力他们飞向远方。对于“90后”乡村支教老师任洁来说,责任是让那群热爱音乐的孩子们,有处可学,有处可唱……
而对于邢增仪来说,责任则更大,更重。12年乡村支教公益路坚守的背后,是28年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团长邢增仪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与即将赴法国演出的孩子们交流。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为海南而歌,为人民而歌,是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的立团之本。
1996年,为了填补海南合唱比赛的空白,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成立。合唱团从60余人发展到9个团、500多名团员,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屡获大奖,尤其是斩获“世界合唱比赛”金奖,为海南打造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成为海南的骄傲。
乡村支教老师彭隆基在文昌铺前中心小学上合唱课。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同时,合唱团多次代表海南、代表中国,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先后到过亚洲、欧洲、北美、中东等10余个国家,为海外华侨唱起《黄河大合唱》,并走上2005年“釜山2005APEC国际合唱节暨比赛”的舞台,为国而歌。
乡村支教老师张动在儋州市儋耳实验学校合唱团上合唱课。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供图
28年来,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的每一位团员,自觉地将文艺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使命担在肩上,在海南各种大型活动中担当主力,并无偿参加百余场进企业、下乡村的公益演出。也正因此,2013年12月,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被中国合唱协会评为“中国优秀合唱团”;201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光鲜的成绩背后,或许谁也不了解,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发展的28年里,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个自发组织的民间合唱团,能坚持走过这么多年?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那些故事里:那一年,二团的毛善莹身患重病,全合唱团为她捐款,去医院轮流照顾她,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念;那一年,10几名团员争着给留守儿童婷婷(化名)当妈妈,让这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今年,已经是宋芳在海南爱乐的第26年,这26年间她没有从爱乐拿过一分钱酬劳,却四处奔波,统筹着全省乡村支教的工作……
28年春去秋来,一段段故事如小溪汇成江海,一名名海南爱乐人把坚定汇聚成信念,支撑着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一路前行,也支撑着创始人邢增仪在古稀之年,依然为海南爱乐坚守而行。
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海南爱乐合唱团成立28周年音乐会上,全体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齐聚一堂,用歌声回答着“我们为什么而歌”的问题:“狂风暴雨,我们奔走,奔走在支教和排练的路上;冬去春来,我们苦苦寻找,寻找音乐的意义和共振的乐章。我们无怨无悔,因为生命因此而动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