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科技小院里的“编外农民”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06 03:2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一场青春与农业的双向奔赴——

科技小院里的“编外农民”

科技小院里的“编外农民”

□本报记者 刘志贤

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由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科技小院”创新了农科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火热的内蒙古大地上,一个个农科学子驻扎在农村牧区的科技小院,用青春与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一块块广袤的田野,也给予农科学子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这是一场青春与农业的双向奔赴!

广大农科学子牢记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让小经济作物写好增收“大文章”

最近,在内蒙古土右旗甘露子科技小院,今春播种的从甘肃、重庆等12个地区引进的甘露子种籽,已长出了嫩绿的幼苗,50余亩的示范田是小院建设全国甘露子种质资源库的重要支撑。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文秀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们,细致入微观察照料这些田地。

去年11月,这个位于包头市土右旗西老藏营村的甘露子科技小院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团队的干劲儿倍增!甘露子是人们常说的地梨,西老藏营村已经有70多年的地梨种植历史,但是多年来仅销售初级农产品,农民收入微薄。科技小院“一手托两家”,因地制宜开展科普、培训、研究工作,实现甘露子种植的增产增收,同时通过食品加工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通甘露子种植加工全产业链。

黄欢是孙文秀团队的在读博士生,也是小院成长的见证者。去年3月,疫情原因学校没有开学,在家的黄欢接到老师电话,土右旗甘露子产业存在加工难的问题,邀请她一起来攻克难题,她毫不犹豫拖着一个大皮箱就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家中来到土右旗。虽然前期也做好了条件艰苦的心理准备,但真正到了科技小院,她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当我和师妹跟着老师第一次来到小院时,偌大的院子里空空荡荡,只有两排平房和一个小作坊式的酱菜加工厂。工厂几乎没什么先进设备,院里的露天土坑是蔬菜初腌贮存地点,缸里腌着一些泡菜都起了一层白膜。”黄欢一头雾水,这个简陋空旷的小院如何能跟科技产生关联?

而老师孙文秀却说:“小院选到这里非常好,到了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就这样,科技小院算是组建了。

黄欢、张艳香、高娜……几个研究生姑娘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开疆拓土”:小院没有检测仪器,旗农技推广中心爽快地把一些闲置的仪器让出来,姑娘们和农技推广中心的人一起,一趟趟把这些“宝贝”都搬回来。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姑娘们经常选择共享单车出行。比起生活上的不适,姑娘们更不容易适应的是身份上的转变,在学校时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课题,而现在,还要跟村干部沟通团队的需求,跟树荫下的大爷大妈们聊天,了解村里种植甘露子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等等,每天都会提问和回答无数个“为什么”。

一次次地拉家常后,姑娘们了解到,甘露子每亩毛收入能达到1万元左右,但纯收入只有5000元,因为甘露子种植收获的人力成本很高。甘露子生长期长,之前当地农民习惯采用小麦套种甘露子的种植方法,这样又造成小麦收割十分困难。于是,团队提出了前期先在大棚内密植育种甘露子,地里只种植麦子,当麦子采收过后再移栽甘露子的想法,这样可以实现一块土地上一年可以收获两茬作物,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这一实验去年已进行了初步探索,今年团队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此外,甘露子保鲜技术和酱菜口味的研发,也是孙文秀老师交给姑娘们的课题,在传统风味腌制的基础上,姑娘们在实验室里尝试着开发俄式酸黄瓜口味、辣白菜口味、芝士口味等酱菜口味,忙得不亦乐乎。

眼下,科技小院的酱菜厂里,7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改造正在进行,同时也在申请食品加工许可。西老藏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文开充满期待地说:“厂子预计很快就能改造完成并投产,有了科技小院的支撑,我们将实现小酱菜托起乡村大产业的梦想。”

甘露子科技小院团队目前驻扎着黄欢、高娜、郝宇、王嘉欣、张艳香5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清一色的“娘子军”。站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欢感慨颇多:“在小院的这一年多,我深深体会到了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作为一名农科学子,希望脚下能时常沾满泥土,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让玫瑰产业走出芳香之路

这几天,又到了伊金霍洛旗玫瑰小院最繁忙的季节。玫瑰进入盛花期,马正政每天在花田与实验室不知疲倦地奔忙,他觉得这是一份甜蜜的事业。

伊金霍洛旗玫瑰小院由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技术系侯佳副教授牵头组建,作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的科技小院,小院建设的初衷是为鄂尔多斯市生态修复和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形成高品质的玫瑰产业集群。

马正政是侯佳团队的硕士研究生,在小院里,每天天刚亮,他就取上工具来到试验田,根据试验方案对玫瑰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并记录下株高、冠幅等实验数据。有时,他还会采摘玫瑰样本,再骑上三轮车载上装满玫瑰的整理箱返回小院,利用晚上时间抓紧整理数据、录入数据、查阅文献等。

玫瑰小院地处嘎查,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山东男娃马正政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小院里,他第一次见到生长季不断开放的玫瑰,也深感自己玫瑰管理知识、修枝整枝等方面技术的匮乏。于是,他跟随老师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虚心向农户请教,收获了不少在学校接触不到的知识:玫瑰种植大户张海霞,闲暇时会跟团队成员分享一些当地的农谚,大家惊喜地发现,跟他们学的知识能够两相印证;张春梅是玫瑰产品研发的“土专家”,每天呆在实验室琢磨产品制作工艺,由她研发的玫瑰红茶一投入市场便打开了销路,她执着、认真的钻研态度让马正政和同学们深受触动;秦海娥也是当地的玫瑰种植能手,她经常会和这些科班出身的研究生们探讨,为什么有的玫瑰植株矮小、叶片会变黄?为什么有的玫瑰花苞在开放前就变黄了……这些问题,马正政都会记录在日志中,并在组会中与老师和同学们分析、讨论,并确定初步解决方案。

内蒙古冬季气温很低,是玫瑰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马正政便特别留意玫瑰的越冬管理。他发现,当地惯用的平茬方式虽然能使玫瑰安全越冬,但不利于来年枝条大量萌发,这可能是当地玫瑰产量低的原因之一。针对此,他提出了几种特有的整枝方式,并得到了侯佳老师的支持。今年5月以来,通过定期记录不同整枝方式的生长情况、产花量等数据,团队初步确定了整枝方式,下半年将进一步推广。“你刚来时跟我问这问那,还以为你城里娃娃不懂种地,想不到你动动剪刀就能带来这么大变化,我以后得多向你请教啦!”看到地里的玫瑰开花早、花量明显多于往年,张海霞高兴地对马正政说。

“虽然小院的工作苦点儿累点儿,但一想到工作给这里带来的改变,苦累似乎都烟消云散了。”马正政笑着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印发《关于公布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最美研究生”的通知》,内蒙古土右旗甘露子科技小院荣获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称号,是包头市唯一入选的科技小院。土右
2024-05-13 01:24:00
...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1级在读博士,作为土右旗甘露子科技小院的参与者,在与小院共同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土右旗乡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2021年,土右旗甘露子科技小院入选教育部、农
2023-05-26 00:17:00
国家级科技小院增至2家
本文转自:包头日报土右旗国家级科技小院增至2家□记者 姬卉春 通讯员 郝志敏本报讯 近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土右旗金
2024-05-18 00:08:00
建科技小院  助村民增收
...人民日报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建科技小院 助村民增收《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第 06 版)本报呼和浩特6月13日电 (记者张枨)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西老藏营村的甘露子科技小院示范田
2024-06-14 05:56:00
...农文旅的深度融合。据圩厍村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白米荡小院是村里招引的首批农文旅项目,由圩厍村返乡青年范飞自行投资、自建团队、自创品牌、自主经营。小院总面积15亩,投资500多万
2023-12-11 22:21:00
马拉维小伙把“中国方案”带回家 科技小院从河北曲周到了非洲
11月7日,里萨萨兹科技小院揭牌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和当地农民合影。 中国农业大学供图河北日报讯(记者刘荣荣、董立龙)“这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马拉维时间11月7日14时,非
2023-11-09 07:13:00
科技小院让曲周县农村美乡亲富
...报◎本报记者 陈汝健 通讯员 冀延平白寨种养循环科技小院、王庄粮食生产科技小院、前衙葡萄科技小院……当前,在河北省曲周县域内建有5个科技小院,每个科技小院常年驻扎着三五名研
2023-05-04 02:06:00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曲周科技小院,点亮“希望的田野”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刘剑英 姜 艳阅读提示近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等联合发文,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
2023-06-12 06:14:00
这里的农民可“潮”啦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这里的农民可“潮”啦——科技小院发源地曲周一线见闻◎本报记者 陈汝健 夏 凡“科技小院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2月3日晚,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种
2024-02-06 01:2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安徽五河:四千万只蟹苗入水 科技领航水上春耕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春意盎然,万物复苏。连日来,五河县的蟹农们已忙碌在田间塘头,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春播蟹苗”工作
2025-04-02 15:05:00
卢爱妮指出明星热推的腹膜外剖宫产:优势与风险全解析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腹膜外剖宫产这一术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尤其是当一些明星分享自己的腹膜外剖宫产经历后,这一手术方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2025-04-02 16:50:00
千尺学堂破圈引发热议:解码3亿银发族的“第二人生”
3月底,天津、西安等城市,#没点才艺不敢和天津大爷扎堆#被西安老年人的生活硬控了#等热点登上热搜话题,同时包括天津、西安等七城核心商圈的创意联动互投户外大屏及遍布全城的社区门禁广告
2025-04-02 16:50:00
自然之美,耀启“峰”芒 瑞丽医美&傲诺拉-铂蕴新品发布会盛大启幕
自然之美,耀启“峰”芒。近期,瑞丽医美与全球假体材料领军品牌傲诺拉强强联合,于哈尔滨举办“傲诺拉-铂蕴新品发布会”,以科技赋能女性之美
2025-04-02 16:55:00
现买现做现吃!100元在日照能吃多少海鲜?
海报新闻记者 王雪雁 古玉洁 潘纪辰 日照报道碧海蓝天下,鱼虾正肥美!来到日照,想体验超地道的海洋烟火气吗?3月27日
2025-04-02 17:09:00
幸福幼儿园小朋友的中医研学之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幸福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怀着好奇与期待,走进了福德堂中医馆,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中医文化研学之旅
2025-04-02 18:05:00
宁波市消保委开展青团消费体验测评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清明时节,青团是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面对市场上众多青团产品,消费者应该如何选购?3月26日
2025-04-02 18:20:00
不用ECMO也救了命!渝哈医护携手破解150公斤“肥胖呼衰”生死困局
在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的走廊里,一面写着“妙手仁心除病痛”的锦旗被郑重交到重庆援疆医生李醇文手中。锦旗背后,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治故事——一位体重150公斤的青年阿先生(化名)
2025-04-02 20:07:00
太和夜话 | 十年卧榻压疮噬骨!太和医者重塑脊梁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晚间节目《太和夜话》,我是张昊。当夜幕笼罩车城,总有些生命之光在无影灯下绽放。今晚让我们走进太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
2025-04-02 20:17:00
江西南丰:中药材种植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药农抢抓晴好天气,种植中药材土木香。谢东摄人民网南丰4月1日电 4月1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桑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2025-04-02 11:40:00
北京东城开展清明节令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清明节临近,4月1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销售青团等节令食品的经营主体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标签标识、保存期限以及明码标价等内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董芳忠摄
2025-04-02 11:49:00
宣城市宣州区:创新“揭榜挂帅”制度 激活粮食单产提升新动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工作部署,宣城市宣州区以科技创新破题
2025-04-02 11:50:00
长期高血糖,伤血管!3个动作,自测血管健康!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但真正致命的往往是其引发的并发症——从心脑血管疾病到糖尿病足,70%的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管损伤直接相关
2025-04-02 12:00:00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
戒停安眠药 一针重启睡眠“开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东南网4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张舒姗)你是否因入睡困难而痛苦
2025-04-02 12:04:00
升温季生殖感染高发,山东东方男科医院专家支招科学防护
随着春意渐浓,气温回升,多地迎来潮湿闷热的天气。近期因生殖系统感染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较冬季增长约30%,其中包皮炎、尿道炎
2025-04-02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