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理解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三重维度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3 06: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宋辰熙 田芝健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苏州,仿若是被置顶千年的苏绣至品“双面绣”,一面人文鼎盛,一面经济繁荣,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人文经济学成就了今天的苏州,也正成为人们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视窗。

人文经济学本质上反映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在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深刻诠释了经济与人文深度渗透融合的发展规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其的认识从改革开放之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之一。2006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就提出“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实质上是强调将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理论深厚、思想深刻、立意高远,我们务必要深入领悟、学习和贯彻。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先秦百家礼食之争。我国有关“文化”和“经济”最早的探讨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对于人文与经济的关系主要围绕“礼与食孰重”这个逻辑展开。儒家认为,人们失去“礼”的约束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和动荡。《论语·阳货》篇所云:“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需要对社会的礼制进行完善以防止“礼崩乐坏”。墨家注意到礼在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功用,但对儒家倡言的“礼乐一体”则不以为然,认为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无益于社会秩序的重新厘定,不过是徒耗社会的财富。墨家主张“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从事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即国家富裕是由于百姓从事社会生产才会富裕,如果生产废弃了,那么国家的富裕也就废止了。所以治国的事,必须勤勉不止才可以治好。春秋先哲的争论用当代的话语逻辑可以概括为:人类的社会发展究竟是重点放在精神文明的构建上,还是放在发展生产力不停获取物质财富上?

“礼与食孰重”成为了探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渊源。此后,儒家学说成为了主流之学,这场有关“礼与食孰重”的儒墨之争有了结论。儒学的“克己复礼”之所以能够在这场世纪争论中成为庙堂之说,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内在逻辑:由于农业生产所基于的自然条件有限,所以必须要把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进行合理的分配,加之人的欲望难以穷尽,故而要恢复“礼制”以规训民众的教化,做到知礼明义。

及至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开始落后于西方并陷入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围攻境地。恪守礼制的文明大国终究抵挡不过船坚炮利的西方工业科技。在此之后,中国的传统人文主义开始出现了反思和迷茫。这也促使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驱动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妥善地处理好人文与经济这对逻辑关系。人文经济学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发展逻辑的深刻认知,是对中国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认知,科学回答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交融演进的辩证关系。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不平衡”理论。马克思是最早将“物质”与“精神”视作是一对相互协调关系的学者,他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理论构成了人文经济学早期的理论雏形。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并不一定保持着平衡的关系,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先进生产力的社会未必能创造出同样发达的精神文明和文学艺术。具体来说,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某些文艺兴盛的状态可能只存在于该文明的早期发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文明的进步,文明的繁荣底色会逐渐褪色。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曾经创造的文明体系只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呈现给世人。其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如18世纪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远逊于同时期的英国,可其所创造的社会科学水准却不亚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

马克思的观点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主流经济学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将效率作为衡量行为价值的唯一标准。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着重强调个体对于经济利益看似理性的决策,却忽视了人文价值对于宏观经济的整体作用。物质与精神的高度不对称在西方国家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就愈发明显。工业化和机器生产使得西方国家纷纷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同时也深刻重塑了各国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只剩下被精致理性计算的利益关系。受此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而轻精神”的畸形现象。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和信仰缺失成为了困扰西方国家百年来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意义:经济发展的人文主义回归。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突破了中国古代“精神中心主义”和西方社会“物质中心主义”的两种片面倾向,将文化与经济视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文化发展赋予经济发展以人文属性,而经济发展也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人文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人本主义的觉醒和人文价值理念的回归也具有重要影响。

深刻领悟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而坚守人文本位则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线。高质量发展强调社会总体价值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这其中,文化是重要内容。文明似水,于无形中润泽人心。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需要有文明作为支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文化是重要支撑;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是重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力量源泉。

深刻领悟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助于实现人类既有治理范式的创新。传统人类社会治理模式表现为人通过技术研发赋能生产力的不断跃进,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物质文明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科技的新纪元。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国际社会试图免于被技术控制,避免人类社会滑向“技术利维坦”的深渊,其所依赖的恰恰是人本主义的回归和人文经济学的发展。

深刻领悟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有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传统文明向现代化进行转型。而转型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彼此相融和再造的过程,二者经过相互的作用,“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而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正是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的思想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贯通以及科学理论、文化精髓与生动实践相融通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催生人文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也进一步呼唤人文经济学新的理论建树和人文经济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研究”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3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动人文经济的多元发展。(作者:吴军,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
2023-09-18 03:55:00
去年12月,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了智库报告《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报告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正在践行的一种发展新范式——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即在现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在
2024-01-10 22:59:00
...州12月3日电题: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智库报告发布暨研讨会综述新华社记者在现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融合,让文明之光照
2023-12-04 00:43:00
...州12月3日电(记者冯歆然、周科)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智库报告发布暨研讨会3日下午在广州南沙举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会上发布了《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智库报告
2023-12-03 19:56:00
高刚:深入理解人文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并非在经济学殿堂之外另起炉灶,而是呼唤经济学向其人文本质的回归与深化。经济系统是深植于特定文化价值、伦理规范与社会结构之中的人文实践。经济发展的异化困境与经济学理
2025-09-03 23:01:00
...现实关切,既挖掘出江南地区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回应了新时代“如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发布会上,本书作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原党
2025-02-23 22:00:00
本文转自:无锡日报本报讯 5月31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无锡研讨会举行,当天下午,系列活动之一“无锡以文兴城的实践路径”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近5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以
2024-06-01 05:49:00
感受人文经济学的苏州实践
...州。在苏州革命博物馆,驻华使节们认真参观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苏州实践”主题展。展览通过300多幅图片、150多件实物以及50多条视频,全面、立体地展现
2024-03-27 07:57:00
...义。扎法尔当天在广州南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智库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作上述评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智库报告总结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
2023-12-04 00:1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获批1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鲁网10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齐鲁医药学院获批资助和自筹项目共计12项
2025-10-04 16:39:00
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拉开帷幕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火热开赛。此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毽球分会执行
2025-10-02 13:54: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参与“威海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近日,由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威海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携多款自主研发产品精彩亮相
2025-10-02 13:5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夏露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家大门常打开
2025-10-02 14:04:00
为月亮穿新衣,为祖国绘长卷 双节活动童趣与情怀满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夏梦迪)在双节同庆之际,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精心策划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5-10-01 09:51:00
“政策+案例+实战”闭环教学 湖北建院为城市更新精准赋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刘君怡、李夏、周鼎)近日,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10-01 09:51:00
全国推介!湖北建院探索“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罗庆丰、于婷)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党支部探索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模式
2025-10-01 09:51:00
“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大学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
大河网讯 近日,“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团市委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促进民族团结、深化青年友谊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2025-10-01 12:45:00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助力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
大河网讯 9月22日,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在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专家领导齐聚一堂
2025-10-01 12:45:00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工作纪实
大河网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高校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构成部分,日益成为服务地方发展
2025-10-01 12:45:0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
大河网讯 从队列式到军体拳、匕首操、实战演习......历经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9月25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交入学第一份“答卷”
2025-10-01 12:45:00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1 12:45:00
童韵传承,航空路小学师生共筑强国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罗薇)9月30日上午,江汉区航空路小学全体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2025-10-01 14:33:00
化身“月球漫游家”,开启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钟徐婉萍、李龙凤)当国庆的红旗遇上中秋的明月,当古老的嫦娥传说牵手现代航天梦想
2025-10-01 14:34:00
萌娃 “趣” 迎双节!亲子携手绘团圆、颂祖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近日,江汉区小精灵幼儿园以“国庆中秋寻雅趣 亲子携手共创美”为核心,组织全园师生与家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025-10-01 1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