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2022,我家难忘的事儿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2 05:5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我家难忘的事儿

张颖惠(左)在查看病人情况。

受访者供图

2022,我家难忘的事儿

舒进正在检修电路。

受访者供图

2022,我家难忘的事儿

刘依林在写稿。

受访者供图

2022,我家难忘的事儿

陈静和丈夫、孩子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2022,我家难忘的事儿

卢良明正在炒菜。

受访者供图

2022,我家难忘的事儿

刘鹏生和妻子。

受访者供图

最难忘一家三口抗疫忙

■ 张颖惠 山西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回想2022年的抗疫历程,最难忘一家三口抗疫忙。4月清明假期第一天,太原报告5名阳性感染者,之后病例每天增加,我们一家三口奔赴各自岗位。

我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他需要到高速卡口巡检,并参与流调工作。我的女儿是一家央企的办公室负责人,收到通知,她立马收拾东西赶到公司,为正常生产做好后勤保障,在办公室一住就是半个月。

我负责组织医院核酸检测工作。记得4月10日凌晨5点,我带着103名工作人员到万柏林区开展全员核酸采集。穿着防护服奔走在各个采样点之间,一天下来,走了2万多步,也没有顾上喝一口水。一直工作到下午4点半,我和3名轮换吃饭的队员正在讨论如何提高采样效率,一位居民拎着暖壶和杯子走过来说:“你们辛苦了!喝点热水吧。”我和队员瞬间泪湿眼底。在抗击疫情的很多艰难时刻,常常是这样小小的温暖让我难忘,又多一份力量和信心。

到了10月份,太原又迎来新一轮疫情的冲击,我家都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回想过去的一年,甚至3年,我们一家人好像时刻都紧绷着一根弦,虽然在同一个城市,却常常一两个月都无法见面。

12月23日,我用了3个半小时走访了医院所有科室,由于护士大面积感染,只有1/3的人在岗,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缓解急诊和重症科室的工作压力,医院通过合并科室的方式腾出人手,我也每天在现场协调,最大程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

虽然不能及时照顾80多岁的父母,但父母非常理解我们,成了我们坚强的后盾,不论是3年前我去湖北支援,还是现在我的工作更加紧张,他们从来都是全力支持。

所有的付出,都是出于保护生命的责任。我参加工作32年,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部副主任,面对疫情,责无旁贷。我的女儿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却也能担起一份责任,我很为她骄傲。

守大家,护小家。我想,全国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坚守岗位,为战胜疫情默默努力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小,但是,全社会汇聚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本报记者 付明丽采访整理

第一次在工地与家人别样聚餐

■ 舒 进 贵州铜仁 退休员工

2022年,我60岁,是一名刚退休的老党员。2022年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特别是11月初,因为疫情,我们一家三口吃了一顿别样的团圆晚餐,成为我心底最温情的回忆。

去年11月6日,铜仁市万山区发现两名核酸检测异常人员,从防疫保供电的经验来看,我知道挑战马上就要来了。果然,当晚配电中心就接到了要为万山区体育馆提供用电保障的任务,体育馆没有电力设施基础,变压器点位和线路定位都还未勘查,户外下着大雨,而完成任务的时限只有不到48小时。

这时,我已经办理好了退休和岗位交接手续。但是我知道,仅凭目前配电中心的人手,即便通宵作战也一定很艰难,我不想退缩,希望能和并肩几十年的兄弟们再战一回。主动请缨后,领导也很照顾我的感受,让我作为老大哥挑起了最后一次班长的担子。

“现场勘察完毕,开始紧急动工”“报告,90分钟,我们接入第一台发电车”,随着我一句句指令的发出,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的大家也振奋起来,一根根电缆被顺利接入由体育馆改造成的方舱医院。

与此同时,我的妻子张桂香从早上6点就开始拿着大喇叭四处吆喝,作为楼长,她要引导450余户居民进行核酸检测,2022年55岁的妻子跟我一样,也是10月份从城区供电所退休。这3年来,我们“夫妻档”默契打着配合,想着总要给防疫出点力。

不同往年的是,2022年大学刚毕业的儿子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他当起了志愿者,承担着核酸检测、消杀还有防疫宣传的任务。

我从当天晚上9点和大家一起干到了第二天晚上7点多,已感到非常疲惫的时候,妻子和儿子带着自家做的晚餐来到施工现场。

也许看出我体力不支,家人和战友纷纷关心我,让我心中涌起了一阵暖流。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盘起腿在施工现场地上围成一圈,吃着简单却又可口的饭菜,相互鼓励,畅谈当天的收获。这些年以来,我第一次在施工现场与家人吃饭,感到儿子真的长大了。

共克时艰,疫情无情,人间有暖。就在那天,我也深刻体会到保电工作的意义,那就是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是为我而亮。

本报记者 汪志球采访整理

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爱”

■ 刘依林 四川成都 媒体人

2022年春节前夕,新冠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还在外地工作的我早就归心似箭,提前拨通了社区所属街道的热线电话询问并报备,决心弥补前一年未能回家过年的遗憾。

“欢迎来到成都!”在和单位请假后三下五除二地收拾好行李,经历1500多公里、2个多小时的飞行后,终于到家。刚回家不久,我便接到了来自街道通知需进行居家隔离的电话,原来我的出发地在最近发现了几例本土确诊病例。

我的7天居家健康监测开始了。量体温、测核酸、专人配送外卖上楼、及时补充消毒物资……有了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的贴心陪伴,不得不“宅”的日子变得有“爱”。

时至今日,我已结束外地工作回到成都工作生活,回想这次特别的回家经历依然感受到一丝“紧张”,同时也充满平凡又温暖的力量,算得上疫情3年在我印象中的一个缩影。面对过去一轮轮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们都尽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让烟火气早早回归。

如今成都乃至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除了各级各部门采取的各项积极举措,送几个抗原检测试剂盒、借一支温度计、送几粒退烧药——互帮互助的“爱”之微光在街头巷尾闪耀着。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不断推进,餐饮堂食逐渐恢复,川流不息的马路和人头攒动的商场都告示着“回归”,而另一方面,工地上、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复工复产的节奏也正持续加快,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在迸发。

过去的一年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爱”。我们进入了2023年,我们正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本报记者 王明峰采访整理

在建设一线度过三十岁生日

■ 陈 静 广东广州 中建四局一公司材料员

2022年是我自己的而立之年,我们家克服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2022年11月,广州多地暴发奥密克戎疫情,每日新增感染者七八千人,应急工程设施紧缺。我所在的公司紧急征召志愿者赶赴各个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建设现场。

在建筑施工一线工作5年来,我参建过大大小小的工程,但是应急工程建设还是头一回。在工作群里看到召集令,我就能想象到这将会是一场艰难的硬仗,而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3岁的女儿和7岁的儿子。我和丈夫也是同事徐涛认真商量后,认为抗击疫情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上场。于是我们把孩子托付给父母,俩人一起报了名。这一去就是将近1个月的日夜奋战。

我们去的是广州(清远)健康驿站项目,占地面积约63.67万平方米,近4万张医疗床位。我和丈夫虽然在同一个项目,但分属于不同的组团,进场之后,一直到工作结束才见到面。

12月2日是我的30岁生日,丈夫本来答应要来陪我,可现场工作任务太多,虽然我们两个组团之间只相隔短短十几分钟的路程,但硬是没有赶来。我很理解他,我们都在为守护“小家”和“大家”而奋斗。当时,我每天早上6点半到工地,晚上10点后才能回到住所。与疫情赛跑,就是要争分夺秒。

幸运的是,我偶尔能赶在孩子们临睡之前与他们视频通话。生日那天,孩子们上学前给我打了电话,说很想妈妈,希望妈妈不要太累。电话里,我也许下30岁生日愿望,希望疫情早日消退,所有的家庭都能平安团圆。

我想,在我这个小家庭背后,也同样有着成千上万为大家庭扛起一片天的爸爸妈妈们,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担当,我们才能战胜疫情。

本报记者 程远州釆访整理

小店又恢复了昔日热闹

■ 卢良明 浙江台州 餐饮经营者

要说我家2022年的难忘事,“烟火气回归”绝对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8年,我就跟朋友合伙开起了饭店,以经营台州本地小网海鲜,传统家常菜为主。这几年受到疫情影响,经营收入与现金流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是房租水电要交、员工工资要发、供应商货款要给,餐饮市场的波动都让我感到不小的压力。

面对疫情,我的小店怎么办?我开始调整思路和策略。

彼时,短视频内容开始流行,如果能创作出质量高的短视频作品,说不定能为小店增加曝光率。于是,我从2020年开始也试水短视频创作,教网友学烧家常菜,从饭店发展需要出发进行不断的探索尝试,我希望能通过短视频,利用线上流量反哺线下,让“人气流量”有效变现。

这其中,要数我拍的《红烧水潺》短视频最为火爆,吸引了大量美食爱好者关注,在一天时间内就涨粉3000多人,播放量达到了几十万次。发展至今,我的短视频账号已吸引粉丝29万人。

在自身求变求新的同时,路桥区政府发放的文旅体消费券也加速了烟火气回归。2022年7月—9月,政府连续发放了3期消费券,进一步激发了餐饮消费活力,也提振了大家的消费积极性。

有了政策加持,2022年7月份起,小店又恢复了昔日热闹,我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店里生意每天爆满,顾客都要提早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来排队就餐。

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指导培育特色美食店,帮助我们挖掘美食背后的意义,让我受益颇多。作为其中一家美食店,区政府为我们精心拍摄制作了美食宣传视频,在全网的总播放量突破200万次,进一步打响小店的知名度。

都说“民以食为天”,餐饮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想,3年低谷期已经过去,信心正在增强,活力正在恢复,只要用心经营、踏实肯干,未来一定可期!

本报记者 窦瀚洋采访整理

我感到幸福的是浓情相伴

■ 刘鹏生 青海西宁 市民

2022年,我31岁,这一年于我来说,是充满甜蜜的一年,我与爱人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从此心里多了一份牵挂,身上多了一份责任。

我是天津人,爱人是甘肃人,我俩在青海西宁工作,双方父母都在各自老家,横跨从东到西3个省市,这意味着结婚要考虑不同地方的风俗以及双方家人的时间方便。此外,婚礼一度因为疫情反复而推迟,因此我们全家人都在关注着国内尤其是我们所在的3个省市的疫情消息,盘算着选个疫情缓和的好日子,早日顺利完婚。

最后一次,我们把婚礼日期选定在了2022年7月6日。当时还有个小插曲,因为未婚妻唯一的弟弟正在备战公务员考试,距离考试不到一星期时间,正是复习紧张的时候,她希望婚礼再推迟几天,这样弟弟就不会缺席我们的婚礼了。因为担心晚几天再举办婚礼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变数,我们还是按原计划举办婚礼。

7月6日,我们在天津顺利成婚,她的父母、姑姑舅舅们都来天津送她出嫁。婚礼很热闹,也很圆满,现在回忆起婚礼的过程我还会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婚后,我们没有出去旅游度蜜月,而是在家里陪了父母一个星期。这是我和妻子商量后的决定,她没有怨言,我们约好以后一起去旅行。

婚假结束后,我们回到青海,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努力奋斗。让我感到幸福的,不仅仅是激情和理想、诗和远方,更重要的是平常的一日三餐,浓情相伴。

还有值得庆贺的一件事,2022年,小舅子经过刻苦学习,最终成功考上理想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2022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向2022年说一声“再见”。我们已进入新的一年,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贾丰丰釆访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挂“小黄牌”、军人“押送”、漫长等待…亲历者讲述入境韩国经历
...小时内医疗机构开具的抗原检测阴性证明。周敏的航班。受访者供图周敏算着日子,在南京当地找到了可以出具英文报告的核酸检测机构,卡着时间做了核酸,又在韩国检疫信息事前输入系统“Q-
2023-01-11 13:37:00
邻居阳了,政策松了,我感动又不敢动
...邻居的态度,原来是会改变的。”广州琶洲方舱内景。/受访者供图第二天,陈佳芸的妈妈确诊,当天被转运至另一个方舱。第三天,她的爸爸确诊,不过没去任何一个方舱。陈佳芸的爸爸确诊当天
2022-12-10 00:47:00
保定“放开”之后
...;还有染疾又康复的医护人员,重返医疗一线。发热潮在受访者们的共同认知中,保定市的“发热潮”是从11月下旬开始的。11月24日,家住保定市竞秀区51岁的刘芸接到通知,所在社区将
2022-12-12 09:50:00
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五次主动请缨:哪里需要我就往哪去
...援海南省海口市澄迈县期间,为当地居民进行核酸采样。受访者供图中新网安仁1月5日电 题: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的五次主动请缨:哪里需要我就往哪去作者 鲁毅 侯琼星 陈丁喜为新冠病毒
2023-01-05 19:13:00
“阳康”后,我终于好好旅游了一次
...是想看自然风光,是很适合的。Grace一家前往福建土楼。/受访者供图我们这一趟没有购物计划,就打算放松一下,所以体验很好。前天我们坐船出海去了一个岛上,整个岛基本就被我们一家
2022-12-26 14:22:00
抗疫路上的“幕后英雄”
...顾驰援一线。□文/杨婷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崇宁图由受访者提供日前,2022年第四季度“凉山好人榜”揭晓,宁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检验师陈富敏荣获敬业奉献类“凉山好人”荣誉称号。曾
2023-02-14 07:48:00
山东一国道建铁门阻断公路 修路还是防疫“加码”?
...阴交界处,铁皮门横亘在公路中央(央广网发 图片来自受访者)一名常出入该路段的出租车司机说,这个路段被封闭已有一段时间,常有工作人员值守。有时铁门打开他就驾车过去,但也只是让三
2022-12-14 22:09:00
阳康人在三亚:12万一晚房间售罄 飞机上坐满了人
...到三亚用时最短的航班票价已达1950元。↑三亚的海滩。受访者供图贾女士从随团导游处得知,目前正是三亚的冬季旅游旺季,虽然客流量在逐渐恢复,但游客数量还不到往年的一半。在多个旅
2023-01-02 07:59:00
拒赔“新冠险”遭两记者起诉!大量投诉悬而未决
...解决此事,只能向上级反映。张梁在医院做的核酸检测,受访者供图 和张梁一样,朱阳也因“新冠险”理赔一事,陷入与保险公司的“推诿扯皮”中。2022年3月16日,他在支付宝平台为
2023-12-08 13:3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记者 黄晓慧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上的热线来电显示不断跳动,12345热线专管员周小英忙着处置工单
2025-04-03 05:33:00
这里有家“星星”的厨房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店内放置小熊玩偶,用于安抚孤独症员工情绪。孤独症员工在店内包饺子。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2025-04-03 05:5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记者  拜喆喆下班后的夜晚,浙江金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会议室座无虚席。深圳市星盘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商务负责人涂海燕作为企业讲师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窦瀚洋适老化改造不仅要多做减法,还要从技术上给老人们加点关怀最近,一件小事温暖网友:浙江绍兴姑娘梅梅为不识字又听不太懂普通话的外婆
2025-04-03 05:5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北京4月2日电 (记者金歆)记者2日从中央网信办了解到:近期,网信部门会同体育主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网上体育“饭圈”问题治理力度
2025-04-03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金 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
2025-04-03 06:13:00
杭州日报讯 “摄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打破了不同国界的语言障碍。我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向世界传递良渚这份文化遗产的震撼。”美国摄影师代表Eric Seidner说
2025-04-03 06:48:00
杭州日报讯 昨日,“最美的我·点亮星星的世界”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画展在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外广场开幕。此次画展以“最美的我”为创作主题
2025-04-03 06:49:00
宇树机器人“打call”引流杭州日报讯 香港是杭州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一站。近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亮相2025杭州—香港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当教育赋能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滨江的科技基因正为这场对孤独症孩子的特殊关爱注入新动能。昨日,在滨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室内
2025-04-03 06:49:00
“格桑花”在杭州收获春天杭州日报讯 这两天气温回升,杭州春意融融。对来自西藏那曲班戈牧区的央珠来说,这个春天是特殊的——昨天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在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发育筛查室外的走廊上,2岁男孩小宇(化名)正专注地摆弄着一辆玩具车。一旁,他的母亲刘女士眼眶微红
2025-04-03 06:49:00
宝宝如何科学喂养?孤独症怎样居家早筛? 全国首个婴幼儿养育照护主题智能体上线杭州日报讯 如何获取科学育儿知识?怎样预约探园和体检
2025-04-03 06:49:00
“爱满观成·绿溢大地”3月31日中午,杭州观成教育集团的5名学生代表陈悦琳、黄壹植、汪昕湉、周家豪、余威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杭州日报编辑部
2025-04-03 06:49:00
杭州日报讯 近日,位于文三路上的“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以下简称“艺术空间”)上新了VR体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探索“数字洞窟”
2025-04-03 07: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