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割,天长知县包拯是如何巧妙破案的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0: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宋朝年间,天长县有一农夫,他家的一头宝贵的耕牛,突遭奇祸,牛舌竟被人偷割。这头牛不仅是农夫耕田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全家的重要生计来源。牛舌被割的事情使得这家人陷入了极大的绝望。那么,是什么人做出了这等残忍之事?天长知县包拯又是如何巧妙破案的呢?

故事发生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了一片金黄的麦田上。农夫像往常一样准备带牛去田里耕作。

谁知,当他走到牛棚时,却发现牛的舌头竟然不见了。牛因疼痛而不停地哀鸣,惨状令人不忍直视。农夫心如刀绞,这头牛不仅关系到今年的收成,更关系到全家的生计。

按照当时的律法,私杀耕牛是重罪。但失去了舌头的牛,不久便会饿死,无奈之下,农夫急忙赶到县衙,请求知县包拯出面主持公道。

县城的衙门里,包拯正端坐在堂上,处理着日常的政务。包拯,字希仁,以清廉公正著称,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

当农夫带着满腔的委屈和希望,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包拯后,包拯眉头紧锁,他了解农夫的困境,但也深知此事处理不当,将影响全县百姓对法律的信任。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不同寻常的办法。

只见他沉思片刻,然后出人意料地对农夫说:“没什么,你回去把牛宰了吧。”

包拯的话让农夫及在场的众人大惑不解。宰牛?那不是自寻死路吗?按照宋朝的法律,私自宰杀耕牛是禁止的,但看着包拯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这位青天大老爷必有深意。于是,带着疑惑和不安,农夫回到了家中,按照包拯的吩咐,宰杀了那头无法再为他耕作的老牛。

消息很快就在乡间传开了,第二天,天刚破晓,又有一人来到县衙,面带愤怒地状告昨日报案之人私杀耕牛。这位突如其来的告状人,面色阴沉,言辞激昂,似乎在等待这一刻已久。

包拯闻讯,立刻传唤告状之人。在堂上,包拯听了此人的陈词,面露微笑,仿佛已经料到会有这一幕。“你就是那个割牛舌头的吧?”他的话语平静却透着锐不可当的穿透力。

状之人支支吾吾,神色慌张。包拯接着说:“你若不是心中有鬼,又怎会如此紧张?你若不是割了牛舌之人,又怎会知道农夫宰牛?”

那人原本准备看好戏的脸色瞬间惨白,整个人似被五雷轰顶,竟然低头认罪。原来,他是邻村的一个屠夫,因与农夫有旧怨,一时心生歹意,才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行为。

包拯的这一判决,虽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深藏智慧。他没有直接追问凶手,而是通过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命令,引出了真正的犯罪者。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了案件,还保护了农夫的生计,间接维护了地方的法治安宁。

事后,包拯的这一判断被越传越广,民间流传着无数版本。人们都惊叹于包公不仅公正无私,而且智慧过人。

包拯的这种谦逊和坚持,加上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性格,使得他在民间的威望日益升高。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官员形象——清廉、勇敢、智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农夫报案称自家的牛被割去舌头,包拯:你把牛宰了,凶手便会自首
聪明绝顶、断案如神的包拯,高居庙堂也能清正廉洁、体察民情,遇到不公敢明辨是非……作为普通老百姓,要碰到包拯这般为民请命的清官得有多难,所以不善表达的他们,只能发自内心称赞这类人为
2024-09-06 12:07:00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割,看包拯如何破案
...要是能做到被百姓称青天的,那必然是流传千古的,例如包拯。包拯一生中办过无数案子。几乎没有出过差错,其中有一个“牛舌案”一直是被当成典型例子,甚至被载入史册。其实在现实中,官员
2023-10-13 14:36:00
北宋时期,看包拯如何巧破耕牛丢舌案?众人惊呼:妙哉。
...这一句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说谁了吧?没错,就是开封包拯。这个人物就是古代社会的中的清廉官员代表,也是一个正面教材。包拯为人刚正不阿,同样利用自己高超的智慧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了很
2023-09-26 14:43:00
包拯60大寿上,他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下跪: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
...,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向者仁宗时,包拯最名公直——司马光谈及包拯,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开封府那个“刚正不阿”的官员,不畏强权、为百姓伸张正义,也因此获得了“包
2024-08-24 22:33:00
耕牛舌头被割断,看包拯如何破案
天长县地处江淮,农业发达,商业兴旺,繁荣一时。包拯上任以后,天长县境内可谓是太平盛世,好些日子都没人上门告状了。结果有一天早晨,县衙却有个老汉击鼓鸣冤。包拯升堂之后,只见老汉跪地
2024-06-05 20:45:00
包拯并非断案无数,有记载的只有两件小事
包拯,北宋名臣,说起包拯,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他“面如黑炭”的形象,这其实是历代戏曲、民间故事、小说、影视作品等演绎的结果,黑脸形象正是源于他的铁面无私,所以后世称他为“包青天”、
2024-01-12 09:16:00
包拯是怎么断“牛舌案”的
...出他对刘备父子的衷心。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包拯,被百姓称为“包青天”。办案铁公无私毫不留情。包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自小父母便教育他要成为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要讲诚信有正
2024-04-21 14:14:00
农民耕牛牛舌头被割,包拯:我教你一招,小偷就会自首
包拯,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洁、高招断案而闻名于世。他为官25年,从一介书生做起,终官枢密副使、礼部侍郎,位极人臣。他不仅在朝堂上赢得了明君宋仁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民间也深受百姓的敬爱
2023-09-19 16:39:00
包拯29岁考中进士,因为一个字10年后才去做官
...应该都不陌生吧。没错这说的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包拯包青天。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出身于官僚家庭。长大后包拯考中功名,做官以
2023-03-03 20: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