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割,天长知县包拯是如何巧妙破案的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0:1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宋朝年间,天长县有一农夫,他家的一头宝贵的耕牛,突遭奇祸,牛舌竟被人偷割。这头牛不仅是农夫耕田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全家的重要生计来源。牛舌被割的事情使得这家人陷入了极大的绝望。那么,是什么人做出了这等残忍之事?天长知县包拯又是如何巧妙破案的呢?

故事发生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了一片金黄的麦田上。农夫像往常一样准备带牛去田里耕作。

谁知,当他走到牛棚时,却发现牛的舌头竟然不见了。牛因疼痛而不停地哀鸣,惨状令人不忍直视。农夫心如刀绞,这头牛不仅关系到今年的收成,更关系到全家的生计。

按照当时的律法,私杀耕牛是重罪。但失去了舌头的牛,不久便会饿死,无奈之下,农夫急忙赶到县衙,请求知县包拯出面主持公道。

县城的衙门里,包拯正端坐在堂上,处理着日常的政务。包拯,字希仁,以清廉公正著称,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

当农夫带着满腔的委屈和希望,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包拯后,包拯眉头紧锁,他了解农夫的困境,但也深知此事处理不当,将影响全县百姓对法律的信任。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个不同寻常的办法。

只见他沉思片刻,然后出人意料地对农夫说:“没什么,你回去把牛宰了吧。”

包拯的话让农夫及在场的众人大惑不解。宰牛?那不是自寻死路吗?按照宋朝的法律,私自宰杀耕牛是禁止的,但看着包拯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这位青天大老爷必有深意。于是,带着疑惑和不安,农夫回到了家中,按照包拯的吩咐,宰杀了那头无法再为他耕作的老牛。

消息很快就在乡间传开了,第二天,天刚破晓,又有一人来到县衙,面带愤怒地状告昨日报案之人私杀耕牛。这位突如其来的告状人,面色阴沉,言辞激昂,似乎在等待这一刻已久。

包拯闻讯,立刻传唤告状之人。在堂上,包拯听了此人的陈词,面露微笑,仿佛已经料到会有这一幕。“你就是那个割牛舌头的吧?”他的话语平静却透着锐不可当的穿透力。

状之人支支吾吾,神色慌张。包拯接着说:“你若不是心中有鬼,又怎会如此紧张?你若不是割了牛舌之人,又怎会知道农夫宰牛?”

那人原本准备看好戏的脸色瞬间惨白,整个人似被五雷轰顶,竟然低头认罪。原来,他是邻村的一个屠夫,因与农夫有旧怨,一时心生歹意,才做出这等丧心病狂的行为。

包拯的这一判决,虽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深藏智慧。他没有直接追问凶手,而是通过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命令,引出了真正的犯罪者。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了案件,还保护了农夫的生计,间接维护了地方的法治安宁。

事后,包拯的这一判断被越传越广,民间流传着无数版本。人们都惊叹于包公不仅公正无私,而且智慧过人。

包拯的这种谦逊和坚持,加上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性格,使得他在民间的威望日益升高。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理想中的官员形象——清廉、勇敢、智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农夫报案称自家的牛被割去舌头,包拯:你把牛宰了,凶手便会自首
聪明绝顶、断案如神的包拯,高居庙堂也能清正廉洁、体察民情,遇到不公敢明辨是非……作为普通老百姓,要碰到包拯这般为民请命的清官得有多难,所以不善表达的他们,只能发自内心称赞这类人为
2024-09-06 12:07:00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割,看包拯如何破案
...要是能做到被百姓称青天的,那必然是流传千古的,例如包拯。包拯一生中办过无数案子。几乎没有出过差错,其中有一个“牛舌案”一直是被当成典型例子,甚至被载入史册。其实在现实中,官员
2023-10-13 14:36:00
北宋时期,看包拯如何巧破耕牛丢舌案?众人惊呼:妙哉。
...这一句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说谁了吧?没错,就是开封包拯。这个人物就是古代社会的中的清廉官员代表,也是一个正面教材。包拯为人刚正不阿,同样利用自己高超的智慧为当时的社会解决了很
2023-09-26 14:43:00
包拯60大寿上,他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下跪:其实您还有一个儿子
...,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向者仁宗时,包拯最名公直——司马光谈及包拯,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开封府那个“刚正不阿”的官员,不畏强权、为百姓伸张正义,也因此获得了“包
2024-08-24 22:33:00
耕牛舌头被割断,看包拯如何破案
天长县地处江淮,农业发达,商业兴旺,繁荣一时。包拯上任以后,天长县境内可谓是太平盛世,好些日子都没人上门告状了。结果有一天早晨,县衙却有个老汉击鼓鸣冤。包拯升堂之后,只见老汉跪地
2024-06-05 20:45:00
包拯并非断案无数,有记载的只有两件小事
包拯,北宋名臣,说起包拯,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他“面如黑炭”的形象,这其实是历代戏曲、民间故事、小说、影视作品等演绎的结果,黑脸形象正是源于他的铁面无私,所以后世称他为“包青天”、
2024-01-12 09:16:00
包拯是怎么断“牛舌案”的
...出他对刘备父子的衷心。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包拯,被百姓称为“包青天”。办案铁公无私毫不留情。包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自小父母便教育他要成为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要讲诚信有正
2024-04-21 14:14:00
农民耕牛牛舌头被割,包拯:我教你一招,小偷就会自首
包拯,北宋名臣,以清正廉洁、高招断案而闻名于世。他为官25年,从一介书生做起,终官枢密副使、礼部侍郎,位极人臣。他不仅在朝堂上赢得了明君宋仁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民间也深受百姓的敬爱
2023-09-19 16:39:00
包拯29岁考中进士,因为一个字10年后才去做官
...应该都不陌生吧。没错这说的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包拯包青天。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出身于官僚家庭。长大后包拯考中功名,做官以
2023-03-03 20: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
大禹文化①丨大禹是神还是人?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08 16:50:00
“逃”暑热
《逃暑帖》《暑热帖》任淡如绍圣二年(1095)的盛夏,米芾不堪酷热,逃暑于山,他给好友章惇写信,道:“我今避暑于山中,甚为安心舒适
2025-08-08 17:18:00
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萧山博物馆馆藏文物显德五年舍利铜塔之一五代显德五年舍利铜塔是萧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两座铜塔分别于1966年、1967年出土于萧山祇园寺的东
2025-08-08 17:19:00
长留学士住西湖
西泠印社“岁青岩”西泠印社“四照阁”孤山“四照亭” 孤山岁寒崖《新建苏文忠公祠记》吴山“感花岩” 净慈寺东坡问茶亭孤山“白苏二公祠”杭州历史上能被称作“西湖长”的
2025-08-08 17:49:00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 第六期精彩回顾
8月8日,由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精心策划的“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系列活动第六期顺利举行。走进张养浩纪念馆,展厅内的古籍拓片
2025-08-08 22:3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