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二十七日后汉王朝的缔造者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刘知远的次子次子、年仅17岁的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根据刘知远生前的政治安排,由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为托孤大臣,是为四大臣辅政。由于刘承祐在没有军政经验,后汉的国政实际上把持在了四大辅政大臣手里。
刘承祐继位不久,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联合反叛,是为三镇之乱,为平定叛乱,刘承祐任命通晓军事的辅政大臣郭威为平叛总指挥,率军出外平叛。之后,契丹南侵,郭威又奉诏北伐契丹,大破之,因功提拔为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并节制河北诸州郡兵马。
郭威离开京城后,史弘肇、王章、苏逢吉益加跋扈,丝毫不把刘承祐放在眼里,刘承祐心中的怨气越积越重。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忍无可忍的刘承祐召集侍卫骤然发难,处死了史弘肇、王章、苏逢吉三位辅政大臣。而后,刘承祐又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计划将刘知远留下来的功臣集团一网打尽。
刘承祐的计划太过疯狂,再加上李弘义突然“反水”,将刘承祐的计划和盘托出,告诉王殷。王殷则马上与郭威联络。郭威见事态严重,遂用谋士魏仁浦之谋,伪造李业(刘承祐的亲信)令郭威诛杀诸将的诏书,军中诸将哗然,共同推举郭威起兵讨伐李业,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向汴梁进兵。
当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军渡过黄河,刘承祐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抵御郭威,尹侯益等哪里是郭威的对手,稍一接战,就一触即溃,郭威大军迅速向汴梁挺近。李业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建议刘承祐说郭威反状已明,理应将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处死。年方20岁的“热血青年”刘承祐,命令军士将郭威全家处死,还有郭威的侄子也是养子的柴荣一家全部处死,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
刘承祐“干完这一票”后,便仓皇出逃,途中被乱军杀死。郭威兵不血刃进入汴梁,郭威进城后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假意拥立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但军政大权则全部出自郭威手里。不久后,郭威见已充分掌控局势,便以契丹南侵为由,率军北上,郭威大军途经澶州时,军中士兵突然哗变,并强行将一块黄布披到郭威的身上,“强迫”郭威称帝。而这一幕,被当时郭威军中的一名中下级军官看得仔仔细细,10年后,这名军官在陈桥驿如法炮制了这一幕,对了这名军官的名字就叫赵匡胤,也就是后来宋王朝的缔造者宋太祖。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郭威在位期间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减轻百姓负担、努力抚平战乱,减少对外征伐,休养生息,使得后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来的柴荣征战四方,乃至为后来的宋朝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威按下了五代乱世终结的开关。显德元年(954年)四月,郭威病逝,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旧五代史》作者薛居正评价郭威道:“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然而二王之诛,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卜年斯促,抑有由焉。”
柴荣继位后,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短短5年时间,柴荣削平群雄,天下俨然有统一之象,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病逝,因为刘承祐将郭威和柴荣全家处死,使得只有6岁的柴宗训继位,而这一切就便宜了赵匡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