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郭威的崛起与后周的建立:五代乱世的终结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06:08:00 来源:戏说三国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二十七日后汉王朝的缔造者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刘知远的次子次子、年仅17岁的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根据刘知远生前的政治安排,由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为托孤大臣,是为四大臣辅政。由于刘承祐在没有军政经验,后汉的国政实际上把持在了四大辅政大臣手里。

刘承祐继位不久,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联合反叛,是为三镇之乱,为平定叛乱,刘承祐任命通晓军事的辅政大臣郭威为平叛总指挥,率军出外平叛。之后,契丹南侵,郭威又奉诏北伐契丹,大破之,因功提拔为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并节制河北诸州郡兵马。

郭威的崛起与后周的建立:五代乱世的终结者

郭威离开京城后,史弘肇、王章、苏逢吉益加跋扈,丝毫不把刘承祐放在眼里,刘承祐心中的怨气越积越重。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忍无可忍的刘承祐召集侍卫骤然发难,处死了史弘肇、王章、苏逢吉三位辅政大臣。而后,刘承祐又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计划将刘知远留下来的功臣集团一网打尽。

刘承祐的计划太过疯狂,再加上李弘义突然“反水”,将刘承祐的计划和盘托出,告诉王殷。王殷则马上与郭威联络。郭威见事态严重,遂用谋士魏仁浦之谋,伪造李业(刘承祐的亲信)令郭威诛杀诸将的诏书,军中诸将哗然,共同推举郭威起兵讨伐李业,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向汴梁进兵。

郭威的崛起与后周的建立:五代乱世的终结者

当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军渡过黄河,刘承祐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抵御郭威,尹侯益等哪里是郭威的对手,稍一接战,就一触即溃,郭威大军迅速向汴梁挺近。李业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建议刘承祐说郭威反状已明,理应将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处死。年方20岁的“热血青年”刘承祐,命令军士将郭威全家处死,还有郭威的侄子也是养子的柴荣一家全部处死,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放过。

刘承祐“干完这一票”后,便仓皇出逃,途中被乱军杀死。郭威兵不血刃进入汴梁,郭威进城后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假意拥立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但军政大权则全部出自郭威手里。不久后,郭威见已充分掌控局势,便以契丹南侵为由,率军北上,郭威大军途经澶州时,军中士兵突然哗变,并强行将一块黄布披到郭威的身上,“强迫”郭威称帝。而这一幕,被当时郭威军中的一名中下级军官看得仔仔细细,10年后,这名军官在陈桥驿如法炮制了这一幕,对了这名军官的名字就叫赵匡胤,也就是后来宋王朝的缔造者宋太祖。

郭威的崛起与后周的建立:五代乱世的终结者

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郭威在位期间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减轻百姓负担、努力抚平战乱,减少对外征伐,休养生息,使得后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来的柴荣征战四方,乃至为后来的宋朝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威按下了五代乱世终结的开关。显德元年(954年)四月,郭威病逝,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旧五代史》作者薛居正评价郭威道:“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然而二王之诛,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卜年斯促,抑有由焉。”

柴荣继位后,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短短5年时间,柴荣削平群雄,天下俨然有统一之象,显德六年(959年)柴荣病逝,因为刘承祐将郭威和柴荣全家处死,使得只有6岁的柴宗训继位,而这一切就便宜了赵匡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郭威为什么将皇帝位传给柴荣,而不是张永德或李重进?
...被晋王李克用任命为顺州刺史,但不久便在李克用和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的斗争中被杀。郭威只能和姐姐郭氏跟随母亲王氏前往潞州投靠姨母韩氏,后来姐弟俩在韩氏的抚育下长大。由于从小相依为命
2023-05-22 07:19:00
他是后唐战神终结者,联姻后晋皇家,晚年却遭辽人羞辱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2月发生的“贝州兵变”是五代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兵变之后不到两个月,后唐开基帝王、一代战神李存勖崩逝于洛阳宫城绛霄殿外,庄宗朝大幕遽然而落。明宗李嗣源4月登
2023-01-04 21:13:00
探究终结唐朝百年藩镇割据的人
...束藩镇割据的局面呢?需要具备什么条件?02藩镇割据的终结者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通常说,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结束了五代纷争。但实际上赵匡胤并
2024-02-15 18:41:00
五代十国中,宋朝灭了哪6个
...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宋朝作为五代的继承者、五代十国的终结者,自然是硬菜中的硬菜,那么它究竟吞并了十国中的哪些配料呢?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五代十国是个啥吧?五代十国,是唐朝和宋朝
2024-06-09 14:48:00
南唐三忠:五代乱世中的三眼清泉,背叛风潮下的忠诚“异类”
从公元907年大唐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篡唐自立、建立后梁,到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整整53年间,中原大地经历了五个更替的朝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
2025-05-18 16:10:00
赵匡胤成功背后的原因与个人能力
...击,黄巢很快就消失于历史舞台。朱温因功喜提“宣武军节度使”的头衔。有了这个招牌,朱温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大自己的蛋糕,还可以以平叛的名义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地盘。唐光启三年(887
2023-12-02 22:10:00
周世宗的托孤到底哪里出了纰漏?
...月里,他甚至还一度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改为归德军节度使,镇守离着京师不远的地方。我们如果仔细研究的话,会发现,对于柴荣设计的这个托孤班子成员,人员配置,其实挺科学、也非常缜
2023-02-04 18:26:00
赵匡胤:终结五代乱世重塑中原秩序
...是彻底滑坡与崩裂的。赵匡胤接力柴荣,先是解决了军阀节度使割据,重建了新的政治体系,并且使得丧失了一百多年的皇权神圣性与道德基础重新巩固。光凭这一点,他文治上就不弱于此前任何一
2023-12-09 06:47:00
符彦卿:五代至北宋的传奇名将,显贵三朝功勋彪炳
...团练使、庆州刺史。石敬瑭建立后晋,将符彦卿升任同州节度使,后又担任左羽林统军,再之后改授为鄜延节度使;后晋石重贵时,委任符彦卿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后汉,符彦卿被改授为
2023-12-11 14: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