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常常有党员干部抱怨,工作开展了一大堆,也有很多可以总结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但就是写不出来,不能把特色亮点工作反映出来,常常感叹“白辛苦了”,感到“工作白干了”。究其原因,就是在写文章方面的功底不够。为此,党员干部要从四个方面提升自己,要努力做到“四个一”。
“一以贯之”地坚持,瞄准目标求精进,厚积薄发夯内功。在有些同志看来,那些会写文章的“大神”,不管写什么,都能写出特色来,简直就是下笔神助、妙笔生花,不管是讲话稿还是总结材料,读起来都朗朗上口,这些同志捕捉题材快、框架结构新、遣词造句准、素材用得好,往往题材出来之后,一两个小时就能写出来。相比之下,我们有的同志除了羡慕之外,总是患得患失,担心写了也写不好,不敢写也不愿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写不好文章的实质就是积淀不够,尚须下一番功夫,要一以贯彻之地坚持学习,不断夯实底气提升内功。
“一叶知秋”地感悟,亲力亲为多思考,躬身实践得真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的党员干部将此理解为读死书、死读书,多学习理论就可以下笔如有神助。实际上,这书更包括“从无字句处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躬身实践,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干中思,在矛盾的第一线、在攻坚的主战场亲力亲为,才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和更深入的思考,总结提炼的观点才会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心无旁骛多接“地气”,才能不断拓宽思路,以一叶知秋的敏锐抓住本质,用群众语言讲“人话”,将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一语中的”地阐述,精研细抠搭框架,字斟句酌出精品。有时,我们自认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在领导看来却不及格,甚至有着“硬伤”,被“无情”地打回。实际上,还是我们的文章写得不够好,甚至有应付差事的想法,不原意为一字一句去精研细抠,表述上也没有抓住最本质的东西。文章不厌千遍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是一字一句推敲出来的。有时因为一字之差,让文章出现大的“败笔”。为此,我们写文章时务必把“四梁八柱”搭稳当,把文章的“砖头瓦块”用恰当,以一语中的地表述,对文章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这样才会慢慢写出精品。
“一点一滴”地积累,锲而不舍提素质,拼搏进取谱新篇。很多同志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写文章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还是达不到要求,到了领导手里被改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感觉到很没有“面子”,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还有的同志认为“此路不通”,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宁可去外面天天跑腿打杂,也不愿意坐办公室写材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写文章虽然是个苦差事,但总是有窍门在,只要锲而不舍地坚持手不释卷,在一点一滴中日积月累,就会有质的飞跃。只要敢吃苦、肯努力、多积累,就会在写材料的道路上穿越“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中共资阳市雁江区委组织部 黄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