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原创故宫有70多口井,为什么没人敢喝里面的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8 15: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打井是为了获取饮水或者进行灌溉。这里有一句古话:“饮水不忘掘井人。”然而,在故宫内部,尽管有70多口井,却没有人敢饮用井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井水存在问题,导致宫内人不敢饮用吗?其实,原因很简单,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

原创故宫有70多口井,为什么没人敢喝里面的水?

内在原因首先在于,皇宫内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我们都知道,在皇宫中,为了争夺权势、财富、地位和宠爱,皇子公主、后宫嫔妃、王公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特别是在后宫中,三千佳丽争宠斗艳,勾心斗角,如果在井水中下药,让人无法怀孕,也是有可能的。此外,井水除了可能被下药之外,还可能受到其他污染,例如一些自杀或他杀的事件。比如故宫中的“珍妃井”,据说就是光绪宠妃珍妃的葬身之地,因为慈禧不喜欢她,所以命人将她投入井中淹死。在紫禁城这个狭小的地方,地下水是相通的,这样的水又有谁敢饮用呢?

原创故宫有70多口井,为什么没人敢喝里面的水?

外在原因则主要是因为北京的水质问题。北京一直以来都有“苦海幽州”的称号,地下水质较硬。如今的北京人一般都不会直接饮用自来水,而是从水站购买或购买矿泉水。而在明清时期,人们没有净水器,只能在当地取水。因此,那个时期故宫内的人们就到处寻找水源,最终将目标锁定在玉泉山的泉水上。每天都有太监驾驭水车,从西直门一直前往玉泉山取水,因此西直门被称为“水门”。玉泉山是清朝皇家的“三山五园”之一,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个地方,甚至赐名泉水为“玉泉趵突”,并亲自挥毫书写“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这再次引起人们的疑问,皇宫内打了这么多口井,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原创故宫有70多口井,为什么没人敢喝里面的水?

这些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清理工作,例如洗衣服、拖地、浇花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用来灭火。在古代,故宫经常发生火灾,缺乏现代的消防设施,因此到处都是水井和水缸。虽然故宫的井水没人饮用,但在其他方面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原创故宫有70多口井,为什么没人敢喝里面的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故宫打了70多口井,皇上妃子为何都不敢喝
...的水,根据《清稗类钞》记载:“若大内饮水,则专取之玉泉山也。”紫禁城里的人要喝“玉泉水”。何为“玉泉水”,简单说就是玉泉山上的水,当年乾隆帝游山玩水,来到了玉泉山,尝到了玉泉
2023-07-25 21:55:00
故宫水井遍地,却没人敢喝井水
...,有人曾引用了《清稗类钞》:“若大内饮水,则专取之玉泉山也。”进而说皇宫大内需要喝的水,都是是取自于玉泉山。这也是典型的过度臆想。第一,《清稗类钞》本身不是可信度高的史料,在
2024-06-07 15:07:00
为什么古人都不敢喝井里的水呢
...的饮用水是从玉泉运过来的,因为那里水质好。然而,从玉泉山到故宫有20公里路,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资源。所以当时规定皇帝每天可以用50罐水,太后是20罐,宫女太监只能用2罐水。而留
2024-06-07 16:18:00
故宫70多口井,为何没人敢喝里面的水?知道原因你也不会喝
...千多间大大小小的房子,有一位太监曾说:“故宫里有70多口井,但是没有人敢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笔者认为除了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座古老的宫
2025-04-19 23:52:00
皇宫井水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干嘛的
...那么宫里的上万口人喝的是什么水。在皇宫的西边有一个玉泉山,山上有泉水,这泉水水质很好,当然就成了皇宫里的饮用水源,这里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玉泉趵突”。每天都会有太监到此处
2023-10-14 16:49:00
...朝历代皇帝都居住在紫禁城中。经过数百年的不断修缮,故宫每一处都可谓金碧辉煌,各种配套设施也非常健全,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故宫的水井也充满着知者甚少的秘辛。在故宫生活的所有人,无
2023-10-10 22:14:00
40岁导游失业称再也不打工,带200万\
...人并不敢喝井里的水,其实也是误区,皇家成员喝的水从玉泉山人力送至宫中,不喝宫里的水是因为本地水质不好。井水还要供宫中其他人生活使用,也要用于灭火。有妃子将当时西洋的水泵安装在
2023-08-10 17:42:00
老太监说:“故宫有70多口井,无人敢喝井里的水”,这是为何?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群,有人讲过:“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听众们都面面相觑,没有人能说出来是为什么。这时说这话的人应该是清楚了大家的
2025-01-10 00:33:00
他死后被授亲王爵位,曾爬进大水箱进宫幽会慈禧,最后吞镯自尽
...幽会慈禧太后。他首先散布舆论,说慈禧太后只能喝北京玉泉山的水才能滋养身子,每天都用两个大水箱到玉泉山去打水,其实是一个箱子装水,一个箱子装着那尔苏,几乎是每天天早晚各一趟。时
2024-10-22 17: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观高清影像 探秘应县木塔木构奇迹
郭苑甫 摄“应县木塔——千年木构的奇迹与回响”展于9月2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130余幅高清影像,系统梳理应县木塔的建筑遗存
2025-09-22 07:2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