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本报讯 (记者姜佳坤)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在港南区瓦塘镇、东津镇等地,村民们在平整后的撂荒土地上忙得热火朝天,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目前,该区已进行土地非粮化整治1500多亩,撂荒耕地已复种300多亩。
2月2日,在港南区瓦塘镇香江村下赖屯,记者看到成片的土地已经平整并盖上了薄膜。在一大片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村民们正忙着种植甘蔗。下种、培土、覆膜……各项工序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这么平坦的土地撂荒了,多可惜!”种植大户苏彩俭看着30多亩荒地种上甘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苏彩俭告诉记者,她原来在西江农场种植甘蔗,经瓦塘镇人民政府推介,得知该镇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较多、土地撂荒多。她提出要承包该镇部分撂荒地种植甘蔗,并承诺给村民每亩每年600元流转费。去年,苏彩俭在该镇承包了300亩撂荒地种植甘蔗。今年,她打算多承包100亩撂荒地,扩大甘蔗种植规模。
“为了让撂荒土地发挥效益,我们引进专业合作社,让种植大户与农户签订协议,采取代耕代管的方式对撂荒地进行开垦。”瓦塘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黄石伟说。规模种植有利于实施机械化生产、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老百姓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和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目前,该镇整改可恢复耕地576亩。
在港南区东津镇万垌村,连日来,农机来回穿梭耙地,枯黄的草根被翻起、田地被耙松,机声隆隆,好像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奏春耕交响曲。村民紧随其后,在600亩平整好的耕地上种植艾草。“这些村民每人每天有100元工资,因艾草生长周期短,一年能收3批,村民全年都可以到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贵港市桂艾科技健康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泉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东津镇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利用撂荒地打造千亩艾草种植示范基地,推动镇、村、企、农多方共同获益,促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镇已流转撂荒地、山坡地等闲置土地3000多亩种植玉米,并套种艾草、广藿香等中药材。
“为切实守住耕地红线、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去年以来,我们边排摸、边整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整治撂荒地,目前已整治荒弃果园、撂荒地5000亩,主要种植中药材、糖料蔗及玉米等作物。”港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定照介绍。据悉,该区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圆满完成撂荒地整治任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1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