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古代中国,一斤为十六两,只是现代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改成了一斤十两,两斤为一公斤;而在整个大中华区,筷子的长度一水地为七寸六分,这两个数字在几千年来几乎没有改变。
中国古代之所以对这几个数字如此看重,还是因为这几个数字暗藏了中国古老而质朴的哲学智慧,这些智慧通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一.天法万物,道法自然
事实上,中国的度量衡之间的具体数字,换算关系,并不是上古时期某个古人一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而是统一基于“道法自然”这个古老而深远的哲学理念而形成。
中国推崇“道法自然”,那这个“道”又是什么?其实很难界定,《道德经》开篇就点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比如天文,地理等,人们可以从中总出一定的规律。
靠着观测天文地理,中国人创造出了历法,人们用这些历法指导生产生活,给中国上古时期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先天六十四卦,便是这些历法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
六十四卦是什么,简单来说,将一个圆分为六十四等分,位于六点钟方向的一份代表冬至、十二点钟的一份代表夏至、三点钟和九点钟代表春分和秋分。这样一年就被表示出来。
圆盘中最特殊的四份,每份有一个爻,其他的六十卦,有六个爻。因此,一个圆盘,被分为接近365个爻,这就是“一年有365天”的原因之一。
靠着这种简易朴素的历法,远古时期的人们进行养蚕、种植、打猎、捕捞、采摘等一系列生产活动,中国古代的发展才能如此迅速。
那这用来指导生产、确定日期的历法,又和重量的单位有什么联系呢?二.历法音律,奥妙深厚
这两者的关系就大了。为了解释两种的关系,就得引出一个概念——“气”,这是一个中华文化独有的概念,“气”也可以万般变化。比如道教的“三清”,便是鸿钧老祖的“气”化成。
中国古代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是天地之气孕化而成,因此天地万物自然与天文时节的变化相关,天文历法自然能够用于重量的规定。
《孙子算法》中规定一爻等于一铢,一铢又等于十絫,一絫等于十粒黍(中国上古时代作物)。而384爻代表着圆满,自然被赋予了一斤的含义。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既和天文历法有关,也和古代的农作物有着不小的关联。
但真正让“十六两等于一斤”这个等式成立的决定性因素,其实还和音乐有关。
黄帝时期,一个叫伶伦的官员想出了天才的“飞灰候气法”。他取不同长度的竹管,又将芦苇中的某块部位烧成草木灰,放在竹管内,竹管则埋在地下。经过观察发现,每一个月都有一根竹管喷出草木灰,这十二个竹管可以和十二个月一一对应。
而伶伦也将这十二个竹管分别对应十二个音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音阶诞生过程。
祖先们又将音律与重量单位对应。人们拿出代表着一月的竹管,然后在里面装满黍,发现总共能装满12铢,这个单位被称为黄钟。而两个黄钟被称为“一两”,也就是24铢。
前文提到一斤等于384铢,因此一斤就等于十六两。
这种换算方法从上古黄帝时期被完全确定,一直使用到汉代,前后接近三千年,一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后世对重量单位进行了一些改变,但始终没有脱离“一斤等于十六两”这个等式。
这个等式,将中国原始文化穿成了一条线。重量单位的形成,既和远古时期种植的作物有关,也和音律乐理相关,可谓是见微知著。从这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确实是一脉相承,谁能想到现在日常所用的“斤两”,竟然和黄帝有关联!三.筷子设计,大有奥秘
其实,这种古老的中国哲学,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比如一日三餐所用的筷子。
拿起一双筷子,可以很轻易地看到,筷子夹食物的一端,截面是圆形,而另一端则是方形,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的天圆地方概念。
天为乾,地为坤,一个为阳,一个为阴,这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调和理念。
那为什么筷子有着七寸六分的特定长度呢?
筷子是人们使用的工具,平时与人的手相连接,而手主执取。人都有获取的欲望,但显然,欲望需要被控制在一个限度内。欲望太大,会导致人走上歧途;欲望太小,则同样会让人失去生活的意义。
因此筷子设计成七寸六分,意思是告诫人们,对欲望的追求要有节制。这其中的数字“七”和“六”,也代表着人世间的七情六欲。其中“七情”是精神层面,属阳,“六欲”是物质层面,属阴。阴阳调和,这又和筷子中天圆地方的理念暗合。
我国先辈们,将这种传统文化深入进个人的生活中,让我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淫,让全体中国人,甚至中华文化圈,产生一股向心力,一种认同感。
日常生活中,中华文化的熏陶无处不在,从重量单位,到筷子的设计,无处不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也并不是被人们奉为上宾,敬而远之,而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一起发展,进步,这又如何不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