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3 14:55:00 来源:动鉴历史

“在我的长期政治经历中,我曾经担任过国家的大部分重要职务,但我毫不迟疑地承认,我目前担任的职务是我最喜爱的。权力,如果被用来对同胞作威作福,或者用来增加个人的虚荣,就应该被认为是卑鄙的,但是,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当一个人相信自己知道应当发布何种号令的时候,执掌权力就是一件幸事。在任何活动范围内,第一号职位同第二号、第三号或第四号职位是无法相比的。除第一号人物之外,所有其他的人的职责和问题是迥然不同的,而且在许多方面是比较艰难的。”

01.

关于这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德意志第三帝国确实如同风卷残云,金戈铁马,铁蹄践踏之处可以说没有人不投降臣服,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攻守易形,战场局势发生了转换,进攻和防守的方面很快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在战争初期的主角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话,那么在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战场上的主角自然也就变成了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丘吉尔旧照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美国人在战争后期参加到了战场当中去,英国人会愿意启动自己的重返欧洲攻势吗?我想结果一定是否定的,因为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定位就是一只离岸平衡手,极端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让英国人的形象非常具体,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叫做无利不起早,英国人从一开始就不想和德国人狭路相逢,正面开战,也就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一直所做的事情,那就是绥靖政策,可是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德国人心中的烈火会把整个世界全部都燃烧起来,这一点显然是出乎英国人的意料的。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二战德国军队

在战争开始阶段,英国人的头脑里计算出了比较复杂的博弈关系,英国人最担心的并不是德国人会把自己打败,这个时候英国毕竟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国人最为担心的事情叫做消耗,英国人担心一旦和德国当面锣对面鼓的开战,那么自己的实力会受到非常大的消耗,这种消耗显然是英国人非常担心的。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英国首相张伯伦旧照

英国人看到了如果在和德国人的战争中过多地消耗了自己的国力,这种消耗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在这个时期,伦敦和纽约究竟谁才是世界最大的城市,最为重要的金融中心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整个英国都一心想着该如何面对美国人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就更别提德国人在战场上的压力了。

02.

如果说英国这个时候放弃了自己和美国人的竞争的话,直接去战场上面对德国军队,那么伦敦和纽约之间的竞争就不用再说了,纽约将会毫不犹豫地击败英国,英国人一旦在这次竞争中输给了美国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整个英国最引以为傲,赖以生存的日不落体系会在转瞬之间土崩瓦解,整个世界体系的瓦解带来的必将是英国朝着不可挽回的境地滑落下去。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伦敦街景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能够促使英国人加入到战场的并不是德国人的步步紧逼,凶相毕露,而是美国人也参与到这一场世界大战当中,如果说美国人不参与到这场世界大战,英国人也将会按兵不动,英国人对于保存自己的实力这一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计算。这样一个问题就会应运而生,那就是为什么英国人如此不愿意出兵,但还是出兵北非战场了,甚至蒙哥马利还在北非战场上成功猎狐,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沙漠之狐”隆美尔,道理非常简单,说得直白一些就还是要回归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那一句传世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蒙哥马利旧照

英国人之所以愿意出兵北非,在北非战场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还有物理,那就是因为在北非战场上英国人有着自己的利益他们才会这么做,北非一直都有着非常大的殖民利益,这些利益是英国人一直都不愿意失去的。

03.

如果这个还比较抽象没有说服力的话,可以看一看英国人的态度对比,那就是英国人不愿意失去自己在北非战场上的利益,在北非可以说是作战积极勇敢,非常积极,和绥靖政策的时期完全就不是一个国家,但是英国人对于和自己近在咫尺的法国,可以说是眼睁睁地看着法国人被击溃,英国人甚至还有一些幸灾乐祸,英国人对于法国一直是置之不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英国人在面临着一场战争时候的微妙态度了。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法国战败旧照

从这一场世界大战的总态势上来看的话,英国军队不论是如何做事,如何做出自己的反映,最终的结局都是英国人将不可避免的消耗自己的实力,即使是英国人已经想了无数办法来避免自己实力上的消耗,但是这种消耗确确实实是不可避免的,最终这种对于国力的透支和消耗也让英国最为依赖的日不落体系土崩瓦解,英国在预知到自己将要走向衰落的时候无力回天,还是一步又一步地走上了下坡路,这是历史的必然,这一点也是毫无争议的。

从绥靖政策到北非猎狐:英国在二战中为何会有着差异巨大的表现?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现代绘)

因为英国人的掠夺殖民地的经济体系让英国人只能不停地向外扩张,可是全世界的殖民地数量是有限的,早晚都会遇到瓶颈期,一旦没有新的殖民地掠夺,英国的经济指数和增长速度就会飞速下滑,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英国一步一步衰落的内在矛盾,而且英国人的国运也许就到此为止了,德国人一步一步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把英国仅存的家底都耗光了,衰落也就是必然的了。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漫长的一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绥靖时代》出版,反思二战前夕英国外交政策
...站在了这场风暴的中心。英国作家蒂姆·布弗里在新书《绥靖时代:希特勒、张伯伦、丘吉尔与通往战争之路》深入探讨了这一时期英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2024-06-11 15:11:00
二战期间,丘吉尔为什么不当首相?
...发生,英国应该立即裁军”的提案。这一提案得到了国内绥靖派的大力支持。就在大家一团和气准备通过裁军提案时,丘吉尔却突然跳出来唱起了反调。在丘吉尔看来,德国纳粹党将很可能发起一场
2023-08-13 06:04:00
欧洲三大国急欲在非洲“洗白”,却陷入两重尴尬困境?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其海外扩张步伐。法国凭借靠近北非、西非的地理优势,与英国展开争夺。德国与英法相比,扩展在非洲的利益时,在地理上处于劣势。但德国迅速增强的海军力量和强大的
2023-03-14 17:38:00
原创看看二战时大英帝国的作用,才知道英国人的贡献被低估了
...。尽管意大利试图在非洲打开一个突破口,但意大利人在北非和东非的势力在英国人的围攻下岌岌可危,北非的意大利军队差点被英国人赶进海里。由于耗不过英国,后方又遭到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2024-11-12 20:44:00
英国也曾对美贸易战,难挽昔日世界霸主最终衰败
...著名政治家约瑟夫·张伯伦,也就是二战前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就主张提高关税以保护帝国产业。英国作为昔日全球霸主,采取多种方式应对美国崛起,包含合作与竞争。大家听着,
2024-06-10 13:50:00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什么坐收渔利?
...引起了美国方面的警惕。不过,由于英国和法国均采取了绥靖政策,并没有站出来公开指责德国,因此美国也没有对德国采取任何措施。直到二战爆发,法国被闪电灭国,英国勉强自保后,美国政府
2023-08-12 17:03:00
小心印度野心骤增,目标已不仅仅是巴基斯坦,而是周边所有国家!
...和势力范围有着极大的野心。印度的外交政策中存在一种绥靖主义的倾向。如果周边国家显示出对印度示弱的态度,那么印度很可能采取强硬的手段,要求对方割让土地或支付赔款,甚至将其置于附
2023-10-31 13:57:00
英媒:英国将从埃及进口太阳能电力
...铺设跨地中海、连接埃及和欧洲的海底电缆的计划,将使北非太阳能发电场和风力涡轮机产生的电力被出口到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当风力不足或日照不足导致北海风电场和陆上太阳能发电场的发电
2023-09-25 11:58:00
受南欧、北非等海外西红柿供货地产量不足影响,英国眼下面临西红柿短缺,包括乐购和塞恩斯伯里两大连锁超市在内的超市供应链受到影响。据路透社2月20日报道,上述产地先是遭遇较往年更暖的
2023-02-21 15: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