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记载了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情,说是后梁开平元年四月,朱温刚刚当上后梁皇帝不久,在内廷举行了一次家宴。在酒酣耳热之际,这位大梁太祖皇帝的哥哥朱全昱突然对皇帝弟弟说:
朱三,汝本砀山一民也,从黄巢为盗,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极矣,奈何一旦灭唐家三百年社稷,自称帝王!
大哥朱全昱指责朱温篡位灭唐是大逆不道,一场家宴就这样不欢而散。《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述其实来自于北宋王禹偁的《五代史阙文》中“广王全昱”条:
因为博戏,全昱酒酣,忽起取骰子击盆迸散,大呼梁祖曰:“朱三,汝砀山一民,因天下饥荒,入黄巢作贼,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足矣,何故灭他李家三百年社稷,称王称朕,我不忍见汝血吾族矣,安用博为!”梁祖不悦而罢。
故事虽然生动,不过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文中朱全昱的话倒是很精炼地概括了了朱温其人在唐末三十年的身份演变路径:民一一盗——藩镇节度使一一帝王。
根据《旧五代史》卷一《梁太祖纪第一》记载,朱温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人。在绝大多数的史料中,朱温的家庭是当时乡村社会的赤贫阶层。在朱温尚未成年之时,其父亲朱诚就已经去世,母亲王氏带着朱温和两个哥哥“寄于萧县人刘崇之家”,当起了人家的佣工。
朱温少年时代成长之地萧县即今天的皖北萧县,与汉高祖刘邦家乡的沛丰之地距离不足百里,同属于徐淮地区,民风同样彪悍。史书上说刘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朱温同样是“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不甘于为人佣工的朱温是很难得到东家善待的,刘崇是“以其懒惰,每加谴杖”。不过,刘崇的母亲却对朱温很好。
素怀大志的朱温等待着能够实现阶层跃进的机会,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他,显然不可能以科举进身。于他而言,唯有社会大动荡才是他的良机。唐末的王仙芝、黄巢之乱拉开了李唐帝国崩溃的序幕,也成为社会底层的甿隶之辈能够迎来跃进式的崛起的机会。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朱温与二哥朱存一起离开了服务多年的刘崇家,投奔了黄巢军。从加入黄巢军到跟随黄巢部队于广明元年(880年)攻陷长安,期间不过三年。关于这三年,史书记载甚为寥寥,仅见于《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中“以力战屡捷,得补为队长”这一句。进入长安之后,黄巢即位为“大齐皇帝”,任命朱温与张言、彭攒、季逵为“诸卫大将军、四面游奕使”。
中和元年(881年)二月,朱温以黄巢集团东南面行营先锋使的身份南攻南阳。七月,朱温从南阳回师不久,西去兴平抵御邠州、岐州、鄜州、夏州所来之唐军。中和二年(882年)年二月,朱温率军自丹州南进,攻克同州,出任黄巢大齐政权的同州防御使,与唐军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隔黄河相拒。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实力雄厚,朱温与其数次交战,始终寡不敌众,向大齐朝廷上了十道表章,求派援军,但是,朱温的求援都被黄巢的近臣——尚书右仆射、左军使孟楷压下了,援军自然没有。朱温手下的谋士谢瞳游说朱温降唐:
今将军勇冠三军,力战于外,而孟楷专务壅蔽,奏章不达,下为庸才所制,无独断之明,破亡之兆必矣。况土德未厌,外兵四集,漕运波注,日以收复为名,惟将军察之。
为了个人政治前途和整个集团的存亡,中和元年八月,朱温决意以同州之军投降王重荣。王重荣大喜,认为朱温是“武锐可用”,随即飞章上奏流亡在成都的唐僖宗。诸道行营都统王铎奉旨任命朱温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九月,唐僖宗朝廷下诏,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从此朱温就成为朱全忠。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唐僖宗授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是年七月初三日,宣武节度使朱温率所部数百人至汴州,即今日开封。当时的汴州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
朝廷任命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有着很深层次的战略考量。首先,朱温起初在唐军中的职务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兼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镇守潼关,阻断了黄巢队伍东去的出口。在朱温扼守潼关的情况下,黄巢只能“夜奔,众犹十五万,声趋徐州,出蓝田,入商山”。朝廷任命“宣武军节度使”激励朱温,又是要堵住黄巢东去的道路。
黄巢在西线受挫之后,派其“骁将孟楷将万人为前锋,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逆战而败;贼进攻其城,宗权遂称臣于巢,与之连兵”。黄巢与秦宗权联手之后,合兵围困陈州,并且“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濮、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秦宗权和黄巢侵袭的这些州府与汴州都相去不远,朝廷将朱温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有借助他来翦灭黄、秦势力的意图。
朱温要面对的秦宗权可以说是当时最为凶悍的军阀,其残忍程度超过常人想象。根据《旧唐书》卷十九《僖宗纪》记载,广明元年九月,许州大将周岌率领忠武军数千士兵赴溵水,备战黄巢。但是,周岌突然率军返回许州,将节度使薛能驱逐,“自据其城”,自称留后。同时,徐州将领时溥也带着麾下数千人马,杀回徐州,将节度使支详赶走,也称留后。此时,驻军于汝州,奉命防御黄巢的泰宁军节度使也因受挫,退回兖州。
唐僖宗在溵水一带的防线全部溃败,“溵水诸军皆散”。黄巢则于当年十月,“乃悉众渡淮”,率军北上。许州兵乱,使得唐朝在河南的部署大乱,黄巢得以两月攻陷长安,与此不无关系。
广明元年九月的许州兵变,还诱发了一个对后来历史影响巨大的事件:本为许州牙将的秦宗权趁机带领部分忠武军人脱离忠武军,据有蔡州,进而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根据《资治通鉴》卷254“广明元年”条记载:
初,薛能遣牙将上蔡秦宗权调发至蔡州,闻许州乱,托云赴难,选募蔡兵,遂逐刺史,据其城。及周岌为节度使,即以宗权为蔡州刺史。
秦宗权原本是奉节度使薛能之命去蔡州筹划防务,周岌在许州发动兵变之后,秦宗权以平定叛乱为名,在蔡州招募军队,驱逐刺史。而后,周岌在许州的地位得到朝廷承认之后,秦宗权也成为蔡州刺史。
中晚唐以来,藩镇的骄兵悍将发动兵变,驱逐地方主官,甚至驱逐节度使,都是很常见的事情,事后朝廷大都也只能承认现状,站在胜利者一边,周岌和秦宗权都是这样的胜利者。
中和元年(881年)八月,在僖宗、昭宗朝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宦官、监军杨复光奏请朝廷,将蔡州升格为奉国军,升秦宗权为防御使。蔡州成为藩镇治所所在,将在晚唐政治风云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不过,无论是周岌,还是秦宗权,强夺藩帅之位之后,在监军杨复光的影响之下,一度也是忠于唐廷的。初据蔡州,秦宗权就“遣将从诸军败贼于汝州。”黄巢占领长安,虽然“天下藩帅,多持两端”,“多受其伪命”,但是秦宗权“即与监军杨复光同议勤王,出师破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忠武八都”这支军队的组建,其中的很多将领日后都成为威震天下的枭雄。
秦宗权派出其麾下将领王淑率三千士兵跟随杨复光进攻邓州。但是王淑在进军途中逗留不前。杨复光一怒之下,将王淑斩首,然后将手头忠武军士卒整顿重编,加上王淑手下士兵,整编出八千士卒,号称“忠武八都”,以忠武军牙将鹿晏弘、晋晖、王建、韩建、张造、李师泰、庞从等八人为统帅。
秦宗权占据蔡州之后,四处招募各种势力,一边是派军攻打黄巢军,一边开始向外扩张。秦宗权首先拿下的是临近的光州,中和三年(883年)二月,秦宗权进攻光州,刺史李罕之“弃州奔项城”。
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黄巢在各路唐军的进攻之下,只得率军退出长安。是年五月,黄巢麾下骁将孟楷率领一万余人的前锋部队进攻蔡州。没想到,仅仅这一万余人,就击败了扼守蔡州的秦宗权。
秦宗权受挫于黄巢军之后,立即认怂服软,“称臣于巢,与之连兵。”秦宗权向黄巢称臣,并不是说明他的蔡州集团就加入了黄巢阵营。秦宗权不过是借归附之名,行保存个人力量之实,更是想利用黄巢之兵威,趁机扩展势力。蔡州军人并非因为秦宗权“称臣于巢”就完全成为黄巢军的一部分,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中和三年(883年)六月,秦宗权表面上参加了黄巢军队宋州的围攻,但是在这场长达三百多天的围攻战中,秦宗权的主力却在别处趁机攻城略地,扩张地盘。《新唐书》中用“连和”一词界定秦、黄二人关系,实在是非常精准。正因如此,所以在黄巢围攻宋州失败后秦宗权并未随黄巢向山东撤退,而是继续盘踞在淮西地区。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兵败身死于泰山狼牙谷(今山东莱芜西南)。黄巢虽然败亡,但是唐王朝面对的则是一个被各方藩镇势力分割占领的天下,分崩离析已然成为定局。《旧唐书·僖宗纪》中有一段话,勾画了当时的天下离析之景象:
时李昌符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方立据邢、洺,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全忠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皆自擅兵赋,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国命所能制者,河西、山南、剑南、岭南四道数十州。大约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廷,王业于是荡然。
曾经辉煌荣耀的李唐王朝如今已是支离破碎,摇摇欲坠。大厦将顷之际,各方诸侯都心怀鬼胎,欲问唐鼎之轻重。大规模的割据混战在所难免,而率先挑起唐末割据大混战的正是秦宗权!
“黄巢虽平,秦宗权复炽”,黄巢败亡之后,秦宗权更是“啸会逋残,有吞噬四海意”。黄巢死于狼牙谷之后,秦宗权率先在中原发起争霸战争,“攻邻道二十余州,陷之”,开启了唐末割据大混战序幕。
光启元年(885年)二月,唐僖宗朝廷经历数年播迁,终于回到长安。与此同时,秦宗权也在蔡州“称帝,置百官”,国号仍然袭用黄巢的“大齐”。秦宗权称帝是继唐宪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称帝以来蔡州出现的又一例公开称帝挑战皇权的事件。
秦宗权四出攻掠,成为中原的名副其实的霸主,“关东郡邑,多被攻陷。唯赵犨兄弟守陈州,朱温保汴州,城门之外,为贼疆场。”秦宗权在鼎盛时期几乎占据了包括河南、荆南、淮南西道等在内的关东河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江淮的部分地区。
秦宗权远比一般军阀要凶悍,甚至是没有人性的,《资治通鉴》记载,秦宗权的军队“其残暴又甚于巢”,行军不备军粮,“车载盐尸以从”,就是腌制战场尸体充作军粮。秦军所过之处,远非“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可以形容,“北至卫、滑,西及关辅,东尽青、齐,南出江、淮,州镇存者仅保一城,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成为朱全忠的朱温出任宣武军节度使,首先要面对的敌人就是秦宗权,唐王朝这个人事安排,很明显有借刀杀人,坐看两虎相争的意思。朱温的势力虽然也不断扩展,但是秦宗权“兵力十倍于朱全忠”,二者兵力多寡悬殊,朱温难与秦宗权相抗衡,只能退缩汴州,“仅自完而已”。
秦宗权势力太强是优势,也是致命缺陷,正因为兵锋太盛,所以他四面出击,自以为可以荡平天下。相反,势力稍逊的朱温却懂得纵横捭阖,收买、拉拢中原各弱小藩镇势力共抗秦宗权,然后伺机逐个击破,逐一兼并。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为秦宗权所攻,势甚窘”的朱温卑词厚礼,求救于天平军节度使朱瑄,并与朱瑄及其堂弟朱槿约为兄弟。除此之外,朱温还拉拢陈州刺史赵犨。赵犨家族世代都是忠武军牙将,占据陈州之后,虽然实力并不强大,但始终能保全陈州。朱温抓住机会,出兵援助赵犨,与之结成亲家。
为了避免后顾之忧,朱温还派人北上魏博镇,重金奉上,以求北方强藩不出兵南下干预。为了补充兵源,朱温又派部将朱珍两次去山东募兵,充实军力。除了这些之外,朱温还与刚刚崛起于江淮地区的杨行密结成秘密同盟。
朱温用心组建了一个战略联盟,目标就是彻底灭掉秦宗权。秦宗权也知道,必须果断出击,击败朱温,才能冲出中原,争霸天下。光启三年(887年),秦宗权孤注一掷,聚集全军猛攻汴梁。朱温得朱瑄、朱槿兄弟援助,大败秦宗权,斩首二万余级。秦宗权元气大伤,放弃陕、洛、怀、许、汝诸州,向南撤退,缩回蔡州。
文德元年(888年),唐廷任命朱温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节制诸镇,进讨秦宗权。文德元年十二月,秦宗权麾下大将申丛反水,将其禁锢,砍掉双足,向朱温投降。作为交换条件,申丛得到了“蔡州留后”的头衔。蝗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二年正月,秦宗权之前的另一部将郭璠又杀了申丛,将秦宗权送至汴梁,告诉朱温说,申丛还打算拥立秦宗权。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郭璠夺权的一个借口罢了。朱温顺水推舟,上表朝廷,任命郭璠为淮西留后。
在秦宗权失败的过程中,大量淮蔡军人各奔前程,而残留在蔡州的淮蔡军人又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这两次严重的内讧事件,实力大减,而朱温却大收渔翁之利,籍此奠定了他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拿获秦宗权的朱温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霸主押送朝廷,被唐廷斩于长安。一代枭雄秦宗权人头落地,其霸业也灰飞烟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7 1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