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在成都“造太阳”的人:他从“核”点亮人类终极能源梦想|成都科创顶流来了④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14 10:24:00 来源:红星新闻

科幻照进现实。电影里的行星发动机,其原理正如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这里有一群“造太阳”的人。“人类一直希望建造‘人造太阳’,利用可控核聚变反应来获得源源不绝的清洁能源。”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核聚变能一旦成功应用,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问题。

就在不久前,人造太阳科研团队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这一重大进展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成都“造太阳”的人:他从“核”点亮人类终极能源梦想|成都科创顶流来了④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指挥控制中心

“造太阳”的人和他的第二个“太阳”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时,新一代人造太阳的“家”开始热闹起来。这里就像一个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大屏幕上的数据像一个个跳动的脉搏,坐在屏幕前,“人造太阳驾驶员”们操控、记录、观察着“中枢神经”传来的一串串实验数据和图像。

“人造太阳并不是真的造一个太阳,而是利用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原理,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在钟武律的印象中,这是第N次被问到“已经有一个太阳,为何还要造一个太阳”。“造太阳”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可控核聚变,解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问题,比如发电,获得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从而造福人类。换句话说,这种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装置,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

在成都“造太阳”的人:他从“核”点亮人类终极能源梦想|成都科创顶流来了④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

眼前这个看上去像被人掰开的“橘子”瓣造型装置,就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等比例缩小的模型。若把装置想象成闭合状态,就像一个饱满的“甜甜圈”造型。

在成都“造太阳”的人:他从“核”点亮人类终极能源梦想|成都科创顶流来了④

▲中国环流三号模型

整个装置的中间是一个环形超高真空容器,也就是人造太阳的心脏——真空室,里面真空度可达10的-6次方帕量级,内部会产生强磁场,里面的带电粒子会受到磁场的约束和控制,而这种强磁场是通过向线圈通电进而产生的“磁笼子”,这就是磁约束核聚变。钟武律解释,在受控制状态下,等离子体的形状可呈现多种形态。

“其实就是在一个大型环状真空容器里面注入气体,然后把气体电离成等离子体,再利用强磁场把带电粒子控制住,再进行加温加压,来达到核聚变反应的条件。”钟武律介绍,要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反应,条件非常苛刻,比如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需要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要知道太阳的核心温度只有1500万度至2000万度,要在地球上建造一个用来盛装比太阳温度还要高接近10倍的高温反应物的容器,其难度可想而知,目前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把1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直接包裹起来,而人造太阳就是这样一个容器。

控制“人造太阳”产生源源不绝的清洁能源

核聚变反应就是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质量较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质量的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E=mc²,这部分亏损的质量乘上光速的平方就会以大量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在地球上,已经实现了核聚变反应,氢弹爆炸就是核聚变反应。不过,钟武律解释,氢弹爆炸属于不受控制的核聚变,而他们希望将这部分能量变得可控,让它缓慢、持续地释放。

核聚变反应的主要原料氘可以从水中提取,在地球上储量极为丰富,以海水的总量来估计的话,目前地球上现存的聚变燃料可以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而且,根据测算,从1L海水中提取出的氘,经完全聚变反应后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L汽油。核聚变不会产生放射性核废料,对环境十分友好。而且从安全性角度来说,由于核聚变反应条件十分苛刻,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反应会立刻停止,不会发生失控。所以核聚变是人类认识到的可以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终极手段。

要实现可控核聚变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也就是所谓的“聚变三乘积”。钟武律解释:首先,是1亿度的高温。只有温度特别高,原子核才会“跑”得更快。其次,是等离子体的密度要足够高,这样原子核之间碰撞发生聚合反应的概率就会提高。最后就是要等离子体自我“保温”的时间——即能量约束时间足够长,通常是秒量级。

未来可控核聚变能一旦实现应用,人类能源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相信电费可能会大幅度下降,海水淡化、深空探测、星际飞船等这类需要大量耗能的工程,将得到快速发展。

从“0”到“1”背后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55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和核物理学家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这与国际社会关注核聚变几乎同步。

1984年,中国环流一号(HL-1)的建成,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重要的里程碑。2002年中国建成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二号(HL-2A);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成功;如今,中国环流三号(HL-3)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成为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的磁约束聚变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成都“造太阳”的人:他从“核”点亮人类终极能源梦想|成都科创顶流来了④

▲中国环流三号

眼前,这个高约3层楼,全身布满金属零件、管线的装置,正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它的成长过程,是科学家们一次次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经历上万次实验的励志故事。

国际上也在紧锣密鼓地建造国际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ITER是目前规模最大、全球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我国在2006年以平等伙伴身份加入该计划,承担了其中约9%的制造任务。2016年中核集团成功研制的ITER超热负荷第一壁半原型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认证,也让中国在这个技术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3年11月,中国完成最后一批ITER磁体支撑产品的制造交付,按时兑现国际承诺。

科研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和创新,钟武律说:“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奋进拼搏。”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成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12: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成都科创顶流来了②|他在成都打造全新的机器人产业赛道:“我们看到了未来”
...听上去有些科幻吧?”11月的一天,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睿乐达机器人)里,张睿睿给红星新闻记者描述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如果你口渴
2023-11-30 09:19:00
中信证券研报:可控核聚变或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可控核聚变或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双碳及能源安全背景下势在必行。2022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其NIF装置实现了核聚变“净能量增益”,理论上
2023-07-12 12:20:00
瀚海同行 共启能源新征程 HHMAX-901主机成功点亮,开启商业聚变发展里程碑
7月18日,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HHMAX-901主机建设完成暨等离子体点亮仪式在公司聚变装置基地成功举行,在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投资者代表、合作伙伴等近两百名参会嘉宾的
2025-07-18 17:24:00
核聚变在二级文明眼中,就像个打火机,另一种物质才是终极能源
...文明眼中,就像个打火机,而另一种物质——反物质才是终极能源。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其实是来自于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损失,这可以通过爱因斯坦的
2024-11-12 10:49:00
核聚变在二级文明眼里,就像个打火机,戴森球才是终极能源
人类虽然有上万年的文明史,但真正的科技史只有几百年,因此很多人都相信,只要一个外星文明比人类文明早诞生几万年或者几千年,它们的科技水平就将远超人类文明。唯一的问题是,外星文明的科
2024-06-04 14:44:00
《流浪地球2》中的这一技术如果实现,人类将拥有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摘要:人类的终极能源是什么还记得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推动地球的行星发动机吗?它所利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正是科学家们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如果实现可控核聚变,人
2023-02-23 07:08:00
「星环聚能」获数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聚变能商业化 | 36氪首发
...融资由上海知识产权基金领投,华成创投跟投,老股东中科创星、和玉资本持续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星环聚能新一代聚变验证装置的设计、研发和建造。星环聚能采用的磁重联加热的球形托卡马克
2024-03-25 19:39:00
...司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将达数亿元。根植西安这片科创沃土,企业创新活力越发强劲,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西安走向了国际舞台。强大的产业集群、稳健的资本布局、优秀的领军人才、大胆的开
2024-02-04 05:24:00
走近新一代“人造太阳” 科幻作家直呼“太科幻”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召开的第三天,“在成都遇见未来——世界科幻作家对话中国人造太阳”主题实践活动在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举行。活动
2023-10-23 02:5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出海再提速!锦江酒店(中国区)宣布旗下7天酒店出海,同日签约10个项目
锦江酒店(中国区)规模化出海再次迎来关键节点。10月31日,其于深圳正式宣布,国民品牌7天酒店将进军东南亚市场。这是继今年8月底
2025-11-01 10:02:00
10月28日,亚洲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ASIA 2025)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近1800家海内外知名展商齐聚
2025-11-01 07:03:00
正式发布!视源股份牵头制定《娱乐用车载显示系统图像质量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2025年10月23日,在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2)商用显示标准研究组第六次全会暨标准研讨会上
2025-10-31 08:20:00
中感集团煤仓安全综合解决方案亮相中国国际煤炭采矿展,以系统性创新重塑矿山作业安全
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与设备展览会上,中感集团创新展示的“煤仓安全综合解决方案”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2025-10-31 08:51:00
人工智能产业决胜与 Data&AI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科杰科技于洋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主题演讲
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科杰科技董事长于洋受邀出席2025首席数据官峰会论坛,并作主题为《人工智能产业决胜与 Data&
2025-10-31 08:51:00
■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数字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打通数据壁垒与业务断点,促进产业链各环节融通发展■建立功能完善
2025-10-31 09:05:00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当下,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究竟什么样的图书馆更“聪明”?近日,第五届长三角公共图书馆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2025-10-31 09:05:00
Mutual妙趣艺:全球战略+资源整合,打造文娱IP数字资产化标杆
Mutual妙趣艺于2020年成立于美国加州,专注于文娱IP(知识产权)数字资产化领域。公司的核心定位是打造“数字资产领域的AWS”
2025-10-31 10:57:00
鲁网10月31日讯近日,“2025年第四届移动网络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盛大启幕。在本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信通院权威发布了2024年“全国百城重点区域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结果”
2025-10-31 11:43:00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广西聚焦国家所需、广西所能、东盟所盼,正加快构建一条“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特色发展路径
2025-10-31 11:46:00
aigo国民好物成为第32届WCGC全球总决赛官方唯一翻译类供应商——以中国智造共铸无界对话的全球盛事
上海,2025年10月 —— 备受瞩目的第32届世界企业高尔夫挑战赛(WCGC)全球总决赛于2025年10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东庄海岸高尔夫俱乐部隆重举行
2025-10-31 11:52:00
让检测全面拥抱AI!科学指南针2025产品服务发布会举行
让检测全面拥抱AI!10月30日,科学指南针2025年度产品服务发布会在杭州举办,来自高校院所、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等多方行业代表到场参会
2025-10-31 11:52:00
培育钻定制哪个品牌好?2025最新测评出炉,国产珠宝高性价比领跑榜单
曾几何时,钻石承载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爱情神话,而天然钻石的稀缺性更被赋予了极高的市场价值。然而,随着实验室培育钻石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2025-10-31 12:14:00
在企业商旅管理从“费用管控”向“全流程智能管理”演进的关键时期,平台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预订功能,而是延伸至合规风控
2025-10-31 12:16:00
拓竹荣膺《时代》最佳发明,3D打印技术步入主流创新支撑体系
近期,《时代》周刊公布2025年度最佳发明榜单,揭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300项突破性发明中,仅有4项被明确标注为3D打印创新
2025-10-31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