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农文旅“三结义”村与企“两联姻”
昆明市政协调研组调研滇池沿岸重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本报讯(记者张居正)“社区的特色产业是什么?”“‘七彩花谷’如何体现‘花’的业态?”“小渔村是如何在‘鱼’上做文章的?”日前,在昆明市政协开展的“滇池沿岸重点乡村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情况”调研中,调研组成员频频发问,相关村(社区)负责人围绕滇池沿岸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等情况详细解答。
“不用讲成绩,讲讲你们碰到的问题,讲讲你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下一步考虑。”在调研的第一站——呈贡区斗南街道斗南社区,调研组成员的开场白,为调研定下了讲真话、不讲套话的调子。
在西山区碧鸡街道的百草村,调研组了解到,该村通过整合当地文旅资源,深度挖掘开发白族文化、白药文化、宗祠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打造人物情景造型,保护性开发重建了曲焕章旧居博物馆等,实现了由“村庄”变“景区”的转变。
对于百草村的发展,调研组建议,要加强农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之间的协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并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提高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要鼓励挖掘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打造高品质旅游吸引物。
“西山区在推进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方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调研组成员刚把问题“抛出”,西山区相关负责人即刻答道:“西山区有效利用辖区资源,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文、旅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调研离不开对问题的追问。类似这样的提问,一路上不断。
在晋宁区海埂村、梁王村、余家沟下村,调研组详细了解当地如何依托本地历史人文、山水田园风光优势,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拓展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发展模式。
通过一天的调研,调研组发现,昆明市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还存在农业、文化和旅游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益低、文化传承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吸引游客。
对此,调研组指出,要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精品民宿、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释放磁吸效应,形成“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要推动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整合塑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有效引领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旅游发展。要加大村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度,让村民参与研究、参与建设、参与发展、参与保护,从中享受成果。
从呈贡区斗南社区到晋宁区余家沟,调研组成员一边聆听记录,一边思考总结,并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各抒己见,畅谈想法,提出建议。
调研组建议,要认真分析文、旅融合的突破口,找到地方发展与现有资源之间的结合点,通过打造旅游目的地,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对地方的自然生态、历史遗迹、现代文明、演艺文化等文旅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包装,凸显出“吸引点”和“卖点”,努力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品牌。
“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坚持‘村企联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共建共赢’的发展模式。只有村企‘联姻’,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推动村企抱团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针对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调研组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6 11: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