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贺州日报
有规矩顺民心
——我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速写 □本报记者张雅洁通讯员姚启雯玉桂贤
为什么要改革治理农村红白喜事?广大群众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平桂区羊头镇垒石村村民黎建彩说:“去年我和媳妇把结婚办酒省下的钱用来发展养殖业,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昭平县昭平镇江口村党总支书、村委会主任肖运超说:“村里红白喜事从过去必须操办三天,到如今兴起‘简易餐’,大家的人情和经济负担都轻了。”
富川葛坡镇深坡村村民蒋运林说:“如今,按照村里的规定操办红白喜事,村里办酒铺张浪费的现象明显少了,大家都很支持。”
……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制定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婚事要坚持新事新办,废除陈规陋习,不准讲排场、摆阔气,不准借用公车办婚事,不准相互攀比……”在平桂区羊头镇垒石村的红白喜事服务中心门前,《红白理事会制度》清楚规定着村里操办红白喜事的办事流程、办酒规模、礼金数目等事宜。垒石村用建章立制促进全村形成文明宴席的良好共识。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近年来,垒石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婚丧喜庆事宜村规民约,提倡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并在全村通报曝光违反规定、不执行村规民约的行为,取消其文明家庭、先进事项等评选资格,坚决向农村的陈规陋习说“不”。
如今的垒石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良序美俗蔚然成风。
在垒石村垒田屯,村民还自发成立了“筹老会”,为村里老人过世的家庭筹款办丧事。“大家每人出10元到20元,对老人过世的家庭表示一点心意,80%以上的村民积极参与。”垒石村退休老支书董学安介绍,这样的做法不仅减轻当事家庭的负担,也让全村人更团结一心。
狠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铺张浪费之风,不仅要为百姓“减负”,更要让文明“增值”。
今年7月,昭平县文竹镇文竹村村民卢发有的儿子不幸离世。悲痛万分的卢发有作出了一个令大家肃然起敬的决定:一切从简,不设宴席。
“经过家里人商议,我们请来专业的丧葬服务队料理后事,办丧事也只请了关系亲近的族亲12个人。”卢发有说,儿子的追悼仪式较为简单,没有“敲敲打打”那一套,丧事办得庄重而简洁。
“自从成立红白理事会后,大家办红白事有个标准,不再大操大办。”文竹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卢一廷说,现在村民操办婚丧事宜,基本做到了不燃放烟花鞭炮,不收受邻里人情,不邀请舞龙舞狮乐队。
原来,为及时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反弹回潮现象,文竹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村委会成员和有威望的村民组成,让他们出面协调相关事宜;同时组建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劝导,通过向群众发放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宣传单以及政策法规汇编,倡导村民摒弃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
目前,昭平县在160个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有了这支移风易俗“专管”队伍,新风尚潜移默化融进村民心里。
乡风文明,从人情债重新回归人情味,越来越多农民群众改掉“旧陋习”、提起“精气神”,文明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气在贺州广阔大地上蔚然成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8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