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图1 “澎湖号”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养殖状态
4月30日,历经18个月长周期养殖,均重超过20斤、总量超过15万斤的大规格赤嘴鳘起捕上市,这是我国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在成功试养金鲳鱼、珍珠斑、金虎斑、龙趸石斑等经济性鱼种后,首次开展海洋牧场平台跨年度长周期养殖试验,历经了台风、寒潮等多种恶劣工况,充分验证了平台的养殖安全性。通过本次养殖试验,收集了大量的养殖环境和气象数据,积累了丰富的装备养殖经验,试制了多种实用的养殖和起捕工具,总结出了协同高效的装备养殖“三人制”配置方式,为下一步大型装备规模化养殖奠定了良好基础。
赤嘴鳘作为我国沿海地区名贵的经济鱼类,主要用于制作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鱼胶,其鱼胶制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澎湖号”半潜式结构和多层网衣防护系统,为赤嘴鳘提供了宽阔的养殖空间和超过10米的养殖水深,营造了接近野生的生长环境。经悉心养殖和精细化管理,该批赤嘴鳘快速生长,现已膘肥体壮,养殖获得成功,平台也迎来了收获的时刻。

图2 “澎湖号”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养殖的赤嘴鳘
据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上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坤林介绍,本次收获的赤嘴鳘于2023年10月21日投苗,苗种规格约3斤,目前均重已超20斤。在长达一年半的养殖周期内,“澎湖号”成功开展了首次工业钢网防护试验,初步验证了工业钢网在大型养殖平台的养殖安全性和洗网便利性;搭载的大容量低温冷库,可满足长达一个月的饵料存储,保障了禁渔期和冬季寒潮期间饵料供给的可持续性,大幅降低了饵料运输和人力成本;探索了大型养殖平台辐射带动重力式网箱的“1+N”养殖模式,平台搭载人员、物资,提供清洁能源电力保障和水文气象数据支撑,进一步拓展了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

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可辐射整个渔场

深远海规模化“1+N”养殖模式
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将继续深化“绿色能源+牧场平台+智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推进海上大型平台集中搭载人员、设备、物资,辐射带动重力式网箱的‘1+N’应用场景示范,探索海上无人机群空中投喂简易网箱的先进作业模式,推进深远海养殖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