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窦皓
2023年,杭州市余杭区锚定浙江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杭州市委“两场硬战”,纵深推进“创新策源工程”,围绕“引才提效、平台提升、转化提速、服务提质、保障提档”五大行动,不断提升人才引力、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承载区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数据显示,2023年全区经济运行动能强劲,实现GDP2936.43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十余年来,余杭区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为浙江“经济第一区”,而助推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的法宝正是“人才引领 创新驱动”。
2023年,余杭人才工作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发布“海创未来”全新人才品牌;高标准建成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首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实施“人才伙伴计划”,发展学会、协会、商会等各类主体成为“人才伙伴”;率先开展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实现人才事项“一窗受理,自助即办、简事快办、难事专办,增值特办”;积极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省级共富试点建设,获评省级优秀。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0万,占比达到了常住人口的30%。
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是余杭区加快打造创新人才蓄水池的信心和决心。
品牌化聚智揽才是余杭人才工作的一大亮点。余杭区打造了全新人才品牌——“海创未来”,并以“海创未来”品牌为着力点,不断优化人才项目体系,做到“事前专业化评估、事后全生命周期跟进”;深耕活动体系,持续办好人才主题活动以及各类赛会活动,支持企业创办各类活动,根据活动规模、等级给予相应补助。
同时,余杭区依托杭州西站建设余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品牌。通过开展“招聘不出站”“评审不出站”等活动,为广大人才提供人才招引、项目落地、创新创业、生活保障等事项的全周期、一站式服务。2023年,累计开展各类校园招聘近百场,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超5万人。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余杭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全力营造一流的人才全周期服务链。
以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为工作着力点,余杭区出台“高层次人才政府科学技术奖励”和“伯乐奖”等政策,推出“青才来余”五项举措,探索省实验室一对一人才引培政策,从机构、企业、人才本人多个维度调动积极性,激发引才链上各主体活力。开展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出“青年来余”“人才有为”等“一类事”增值服务专窗,提供个性化、套餐式服务,让人才在余杭工作更顺心、生活更舒心、创业更称心。迭代升级“余杭人才码”,推出“余才e算”“余才e点”“余才e停”等模块,为人才提供酒店、民宿、景点、停车等场景服务,受到人才广泛好评。
聚焦高层次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发展,余杭区通过顶尖人才项目“一事一议”、人才项目集中评审、重大赛会获奖项目免评制度等途径实现各类人才项目的多路径落地承接,引进投融资、知识产权、科创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今年以来,评审洽谈人才项目320余个,超过80%项目由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领衔。
同时余杭区积极发挥高能级平台集聚优势,探索“实验室+属地”人才联引联育新模式,出台《余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启动“创业科学家培育计划”,探索普惠性股权激励新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留才、人才获利”的良性循环,加快提升科技要素创新发展,以创新链、人才链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余杭区将进一步锚定人才需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响“海创未来”人才品牌,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全力构建“余杭成就人才、人才成就余杭”良性互动格局。
(余组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