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历史时间上看,北朝的起止时间为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即开始于登国元年拓跋跬建立北魏王朝起到北周大定元年二月静帝禅让帝位止,北朝结束。但关于北朝时间范围的划定,史家也有不同看法。
唐李延寿在其所著的《北史》中,对北朝的时间划定为从公元386年到公元618年,也就是将隋朝计算在内共二百三十三年的时间,在地域范围的划定上,北朝政权因战事频繁,疆域变化。曾多次入侵并攻占南朝属地,疆域逐步南移并扩大。
虽疆域时有变化,但北朝均己黄河流域为主,向周围辐射,故而将这一区域作为研宄重点。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舞蹈艺术视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从北朝历史文化角度出发,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来探析北朝舞蹈文化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观众而服务,所产生的特定的舞蹈活动。
一、北朝舞蹈的艺术特征
1.胡舞之盛
北朝舞蹈最大的艺术特征莫过于胡舞的风靡了。“举技无不佳,胡舞最所长”,胡舞以其狂放不羁的风格特点,多旋转与跳跃的舞姿动作,以及具有较高难度的技术技巧等,被中原舞蹈广泛吸收。对于早已进入中原传播的胡舞,到魏晋时期便已经受到强烈的欢迎和人们极大的兴趣。
胡舞之所以能如此受欢迎,首先,是受到北朝少数民族众多的影响,各族文化在鲜卑政权的统治下,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为胡舞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其次,是受到中原传统武舞的影响,北方人们因其地理环境的干燥寒冷和战争的频繁发生,使得位于北方的人们具有厚重、强悍的性格特征,这与武舞的雄健、猛锐极为契合,也就是说,北方的人们更加崇尚力量的外化与迸发,而胡舞正是以其棱角分明、顿挫有力的舞蹈动作,获得了人们的欢迎。这与南方的婉约清秀形成了强烈对比。
2.雅俗之融
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加之儒学对礼乐的推崇,使得雅乐一直被视为正统之乐。盛行于宫廷里的雅乐一直局限于祭祀礼仪、政治教化和君主的娱乐享乐方面。虽经历过郑卫之音对其的冲击,导致礼崩乐坏的结果,儒家依然视雅乐为正统,而郑卫之音则被视为亡国之音。郑卫之音泛
指民间俗乐,在汉代取得合法地位。汉代乐舞以其磅礴古朴、杂揉兼并的气势使得民间俗乐迎来新的发展。但其综合式的形态,使得舞蹈文化得不到较为全面地发展。舞蹈艺术本体的审美意向得不到解脱。魏晋南北朝的思想解放,使得舞蹈文化亦得到解放。雅俗的概念在北朝更是得到改变。
北魏道武帝在天兴六年冬之前所作的《皇始舞》,其本意是为宗庙作乐,理应遵循雅乐传统,但是通过上文对《皇始舞》的阐述,北魏在作乐时存在不知采用,皆委遗弃的问题,所以在创制乐章时杂用了少数民族的《簸逻回歌》,而且还吸收了胡戎伎等歌舞形式,也就是说《皇始舞》虽为雅乐,但其实此时的“雅”已经与中原传统“雅”产生了变化。
雅俗互融成为这个时代乐舞发展的一大趋势,四方民族之乐、清商乐以及佛曲入雅己成为历史必然。
3.乐享之风
乐享之风是指北朝统治阶层乐在其中的自舞之风和奢侈享受的蓄伎成风。奚康生所跳《力士舞》与尔朱荣所跳《回波乐》是较具代表性的自舞。《力士舞》是北魏名将奚康生在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间,参加宫中的宴会时所跳之舞。
奚康生是鲜卑人,性格粗狂,骁勇善战,宴会上文武官员轮流起舞,到奚康生时,他为向灵太后暗示自己的谋杀计划,多有折旋之姿,每次与太后对视时,就会做举手、踏足、瞋目、颔首的动作
4.原始之遗
北朝舞蹈还有一大艺术特征便是其众多舞蹈具有远古遗存的巫风。鲜卑族本是来自云、朔之地的游牧民族,信仰原始宗教,《隋书》记载鲜卑族“乐操土风,未移其俗”。即使鲜卑经过长时间的汉化,其文化中依旧能寻觅出原始巫风的踪迹。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北魏建立初期大量胡巫的涌入,以致这一时期淫祀之风盛行,杀牲鼓舞,本就负担惨重的老百姓,还要将家中的牲畜交由巫觋进行祭祀。
虽统治者对这一淫祀之风进行了禁止,但流向民间的巫觋依旧从事着淫祀之事。北朝原始之风还表现在舞蹈表演中多有奇珍异兽之形,其形象凶神恶煞,或为舞者戴面具而舞,或为手执异形道具等。《窟壘子》,也称《魁壘子》,木偶戏的一种。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北齐后主尤为爱之。
二、北朝舞蹈文化的影响
1.南北朝之间的相互影响
北朝的舞蹈文化对南朝而言,最具影响力的便是胡舞的传入。永嘉之后,晋室南迁,大量士族阶级和汉人带着先进的制度体制,思想文化以及巨大的经济财富等都一并南迁。因其中原正统政权的影响,很快南方经济文化开始重建与复苏,东晋之后便迎来南朝的统治。
步入正轨的南朝政权相比较北方的乱世较为稳定,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根基,加之优秀的思想文化,为南方的舞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魏晋时期的清商旧曲在此时已与南方当地的乐舞形式,形成了颇具南方地域特色的吴歌、西曲。温婉柔媚的舞蹈风格成为主流,在受到北方胡舞的传入时,南朝上下无不被这洒脱痴狂的雄健之风所影响。南北朝对峙,二者都不具备吞并对方的实力。在长期的对峙局面中交流与影响无处不在。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北朝而言,适时地吸收南朝的各种文化有助于其本身的发展壮大
2.北朝舞蹈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北朝舞蹈影响后世最为深刻的是隋唐的乐舞发展。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及唐代乐舞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西周的古雅乐,南朝的清商乐和北方的胡舞胡乐,唐代的健舞软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北朝胡舞的影响,健舞与胡舞拥有同样的放浪纵情和无拘无束的特点,胡舞为健舞提供了充足的准备,《胡旋舞》与《胡腾舞》分别因其极速的旋转和多变的腾跳而得名,这一点与胡舞多旋转与腾跳的特点相同。
之后唐代兴盛的歌舞戏,自娱舞蹈、佛事舞蹈等在北朝均有形成,其中《回波乐》本是一种充满少数民族风格的自娱歌舞形式,在传至唐朝后,经过教坊的整理加工,成为了宫廷宴会上的一种软舞形式。
北朝为唐代所带来的影响巨大,其不只是提前为唐代准备了丰富的曲目演出,而更重要的是,北朝为唐代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和融合后的新的发展趋势。其舞蹈风格的渗入,使得唐代的健舞软舞不完全偏向与一种风格。《兰陵王入阵曲》在唐代时也传入日本,其形式与原曲亦有些变化。北齐时期的《兰陵王入阵曲》是多人齐舞的鲜卑风格战争舞蹈,但传至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简化名称为《兰陵王》,唐也称《兰陵王》,并且将其群舞的形式变为独舞,舞者有两副面具,一个是武部样,-个是长恭假面样。《兰陵王》经过日本的消化再改造后,现今表演时节奏较为缓慢,气氛严肃,舞姿动作威严英。
结语
北朝舞蹈文化作为舞蹈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朝舞蹈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礼乐制度建构的分析、舞蹈概况的全面梳理,试图总结出北朝舞蹈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北朝,其文化与汉族文化经过多方面的交流与融合,逐渐的形成了一种适用于中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其中舞蹈艺术进一步推翻了中原传统的雅俗之分,消除了二者对峙的局面,形成了雅俗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现象,虽然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从北朝开始的,但正是在北朝特有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使得舞蹈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与多线性的发展,也为随之即将兴起的隋唐荟萃的舞蹈盛况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15:45: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