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2 10:50:00 来源:缘之心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40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不久前,我国南极科考团队设计的六足机器狗崭新亮相,定制的鞋子、特殊保温处理的电池,让考察队员们在应对南极的恶劣环境时有了“新助手”。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用机器狗助力南极科考、使用无人机在南极寻找陨石、利用特制的重力活塞柱状取样器像给地球“打针”似的提取南极海底沉积物......近年来,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考察的过程中亮出的科技范儿,展示了我们在探索南极过程中非凡的实力。

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共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考察站开展科学考察,而中国真正拿到“入场券”,是在40年前建成长城站之后。那时候我国的物资装备和保障能力都非常薄弱,连运送物资需要的专业破冰船都没有,用来替代的船不能直接抵达建站地点,队员们还必须驾驶简陋的小艇,把大船上的物资一点点转运上岸。

正是靠一批又一批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中国南极科考一步一步走进世界舞台中央。1985年10月,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不过,在进入“南极俱乐部”初期,我们和很多大国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只能奋起直追。

当时,南极最具科学考察和研究价值的区域有三个点:极点、冰点和高点。其中两个都已经有了考察站。早在1957年,美国就在极点建了世界上唯一的常年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特站。而冰点这个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前苏联也在此建成东方站。只剩下被称作“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高点没被攻克。我国为了推进南极科考事业发展,从1991年便锁定目标,要在南极的高点去建昆仑站。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吴军:“为了建昆仑站学习经验,我们组了一个团去美国的考察站。当我看到美国的考察站和装备,给我的震撼不是一点半点,实实在在看到了我们的差距,也激励我们往前推进的动力。”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经过18年的不懈奋斗,中国的南极工作者们以不服输的劲头,最终把这个国际上公认的“硬骨头”给啃了下来,在这个“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高点建成了昆仑站。

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国科研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南极科考力量不断壮大,建站和科考工作更加大步向前。我们在南极探索的成就可以说今非昔比。

目前我国共建成5个南极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数量位列世界第三。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这5个考察站使命各不相同:长城站主要聚焦生态方面的研究;中山站则侧重研究冰川、高空大气物理;昆仑站增添了天文观测研究、深冰芯钻探及研究;而2014年建设的中转枢纽站泰山站,则是为了更好地为南极科考提供保障;去年落成的秦岭站,从选址到建成历时12年,屹立于罗斯海西岸,填补了我国南极科考布局的重要空白。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原总工程师徐世杰:“这个站不仅看数量,而且还要看地区,因为南极1400万平方公里,比我们国家的面积都大。从考察站的分布来讲,可以说占据了南极重要的地理单元,有亚南极的代表长城站地区;有很有代表性的南极丘陵中山站地区;秦岭站是在罗斯海,就是著名的罗斯冰架;还有内陆的泰山站和昆仑站。(我国)南极建站的情况在南极的国家中排名领先,排在第一站队。”

五个考察站的建成,为我国南极科考工作从南极圈外有序挺进南极内陆地区打下坚实基础,助力我国南极科考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而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似的胜利,跟国家的大力托举密不可分。

徐世杰:“后勤保障是基础,为我们认识南极提供了保障。在硬件方面,现在有5个南极考察站,有2条船,有直升机,有固定翼飞机,撑起了南极考察的整体骨架,这个骨架很硬。”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南极科考要出成果,因为它特殊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后勤保障是重中之重,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后,为南极科考提供的海陆空三方面的硬件保障更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内陆车队运输方面我们国际领先。令更多国家羡慕的是,我们有两条科考船,从“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服役显著增强我们的极地科考能力,到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服役实现南极科考“双龙探极”,我国南极科考装备的不断升级,助力我国南极考察事业扎实而稳健的成长。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总工程师何剑锋:“其他科考强国,像日本、德国、英国都只有1艘(极地科考船),咱们现在有2艘,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极地季节性非常明显,比如夏季和秋季完全不一样。双船的好处就在这里,一个是区域能够扩展,另外一个就是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同一时间进行相应对比。同样的内容,可以把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

有了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为考察队员保驾护航,他们的科研工作才得以有序开展。李金锋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5次参与南极科考,从2014年开始在南极长城站周边开展极地植被生态系统监测的工作,他对此深有感触。

李金锋:“我在2014年2月份拍摄的(植被监测点照片),发草的盖度大概是20%左右。到了2024年2月份,也就是整整十年之后,发草的盖度已经超过了70%。大家可能觉得它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但是很多科学家对这个数据是非常感兴趣的,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南极的植被、生态环境确实是在变化的,但它到底是怎么变的,这个变化的幅度超过了很多科学家的想象。”

李金锋说,此前他们都是从其他国家那里去寻找数据,但是在这个项目他们坚持观测了十年后,就能获取一大批一手数据。

李金锋:“(现在我国)能够有能力保障科学家各个方面做统筹性的长期观监测,是我们国家硬实力的一个体现。没有这些保障,我们没法获得这么详实、连续的一手数据,只有有了这些数据和成果,我们才能在国际上表达我们的声音,在科研领域去发声。”

有了国家提供的强大后勤保障,近年来我国的南极考察工作在南极冰川学、空间科学、生物生态、气候变化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成果,并推动南极科学研究由单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发展,极大地夯实了我国南极科考的硬实力。

而一个国家在南极事务中,不仅需要硬实力,构建软实力也非常重要。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构建南极科考的软实力方面,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

徐世杰:“软实力表现在南极的国际谈判桌上,主要以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为主,通过《南极条约》协商国来共同商定、讨论如何制定南极的行为规则。因为《南极条约》这个体系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为此聚集了一些社会科学家、国际法专家来专门研究它。我们也是这个规则的制定者之一,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在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放眼全世界,在开展南极科考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其实是后来者,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奋发拼搏,我们逐步后来居上。2017年,我国成功承办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首次发布白皮书性质的南极事业发展报告——《中国的南极事业》,并在会上牵头提出“绿色考察”倡议,将国内海洋保护利用行动与履行国际条约和义务相结合,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这几年来,我国深度参与南极生态环境保护、南极海洋保护区等国际治理的协商,牵头提议设立了恩克斯堡岛南极特别保护区,等等。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认识世界、探秘未知,是人类天性使然。南极科考我们刚刚走过40年,是过往征途,也是未来新起点。前景广阔,使命光荣,我们的南极工作者还将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同国际社会一道,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编辑:史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2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焦点访谈:极地考察 探索无极
原标题:焦点访谈:极地考察 探索无极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示热烈祝贺,
2024-02-08 15:45:00
焦点访谈:嫦娥探月启新程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5月3日)傍晚,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
2024-05-03 22:17:00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每年进入秋冬季节,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就开始了它们漫长而壮观的迁徙之旅。鸟儿们成群结队,飞越森林、河流和海洋,飞向越冬地。在迁徙的过程中,候鸟们不仅要经历恶劣
2023-12-10 10:31:00
焦点访谈·足迹丨逐日追光 创新致远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考察调研时,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
2025-02-02 19:52:00
焦点访谈丨全力以赴 应对极端降雨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
2023-08-02 10:17:00
焦点访谈:天地接力 上下求索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4月30日下午5时46分,东风着陆场再一次迎来了从太空出差回来的中国航天员,神舟十七号乘组安全落地。就在这个4月底,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也已经
2024-05-01 22:20:00
焦点访谈:秀水泱泱 科技赋能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这里是浙江嘉兴的南湖,这两张南湖的照片分别拍摄于2016年和2021年,同一视角相隔5年,水质的变化已经清晰可见。今天的南湖水,水草荡漾,
2024-05-23 22:23:00
焦点访谈:“小薇”的太空之旅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随着神舟十五号的发射,我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已经形成,空间站长期有人值守,即将转入空间站应用阶段。这个距离我们四百公里外的空间站到底有什么价值
2022-12-21 21:57:00
焦点访谈:智能驾驶 加速驶来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就在几天前,北京车展火爆收官。作为2024年国内首个国际A级车展,北京车展被视为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继电动化之后,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
2024-05-10 23: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
11月10日上午,以“大时代、大视野、大文学——文明新形态中的网络文学”为主题的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
2025-11-11 15: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11月11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针对近日网传“某女编剧自称曾袭警后通过关系被放行”一事
2025-11-11 15:26:00
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顺利并网调试
记者从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获悉,近日,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在贵州六盘水首钢水城钢铁顺利完成并网调试
2025-11-11 15:45:00
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被罚23.37万元
据信用河北官网公开信息,近日,因存在过度检查、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被青龙满族自治县医疗保障局罚款23
2025-11-11 15:47:00
肚脐一个小口,切胆不留疤!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常态化开展肝胆单孔腹腔镜技术
鲁网11月11日讯“真没想到,在青岛就能有北大专家给做手术!只在肚脐上开个小口,胆囊结石的问题就解决了,还几乎看不到疤痕
2025-11-11 15:51:00
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上门服务守护老人用电安全
寒冬将至,温情先行。11月10日,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组织国家电网福建电力(上杭古田之光)“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辖区五保户钟大爷家中
2025-11-11 15:51:00
2025年11月,中国民生银行泉州惠安支行迎来十五周岁生日。十五载春华秋实,民生银行惠安支行始终恪守“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使命
2025-11-11 15:51:00
政策性金融靶向供给,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助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
2023年初秋,“新质生产力”概念如一颗投入产业湖面的巨石,迅速激荡起各领域的创新浪潮。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下简称“福建省分行”)敏锐捕捉时代信号
2025-11-11 16:23:00
农行临西开源支行:守护钱袋子,谨防养老投资骗局
鲁网11月11日讯近期,中国农业银行临沂开源支行开展了一场面向老年客户的“守护钱袋子”防诈骗知识宣传活动。在网点的营业大厅里
2025-11-11 16:24:00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以聚焦LDL-C认知误区
2025-11-11 16:24:00
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九九重阳暖人心 八里庄幸福院情系老人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郝晓宁)近日,八里庄幸福院精心筹备了一场温馨的聚餐活动,将关怀与温暖送到八里庄村老人的心坎上
2025-11-11 16:25:00
讲台下的回响——“我的育人故事”分享会圆满举办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陈改霞)为深度挖掘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智慧,传递立德树人的育人温度,凝聚教育初心力量
2025-11-11 16:25:00
多方协作,跨省寻亲!七旬走失老人在闽西终圆团圆梦
东南网龙岩11月11日讯(本网记者 林雯 通讯员 吴祯德 许钧溶)“这两年,我们一家人日夜担心,不知道我妈在外面过得怎么样
2025-11-11 16:26:00
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一顿暖心饭 一片敬老情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吴浩然 刘广金)秋日的暖阳洒满辛庄村的屋檐,幸福食堂里已是热气袅袅
2025-11-11 16:26:00
近期,工行无锡分行营业部黄巷支行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诈阻击战”。该行工作人员凭借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警觉性及对老年客户的细致关怀
2025-11-11 1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