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为何要凌迟处死耿精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18:42:00 来源:戏说三国

康熙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算得上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他八岁登基,在孝庄太后的辅佐下一步步的实现了宏图大志。

康熙一生做过很多大事,平定准格尔、平定三藩之乱……在清朝的开国君王中,他是值得称赞的。

何为三藩之乱呢?是指清初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起兵反清,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之久。

历史总是冷冰冰的,一句话都可以概括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可是真正的八年却不一定是那样平静的,这八年充满了腥风血雨。

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为何要凌迟处死耿精忠?

战争一开始,清军并没有多少战斗力,可以说是节节败退,平西王吴三桂在兵力上占尽优势。

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呢?这是因为清王朝夺得汉家天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真正的满清队伍是打不过吴三桂的。

安逸的生活让清兵失去了战斗力,康熙非常着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启用汉军,汉将的地位在此时得到了提升,汉将王辅臣等成了前线的作战主力。

时光是最好的武器,无论多么刚强的人,在岁月面前都不堪一击,吴三桂也是一样,他虽然勇猛但毕竟年纪太大了,而此时的康熙正是青春年华,有闯劲,不畏惧困难,甚至可以用“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

在康熙的不懈攻击下,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称帝之后郁郁而终,尚之信、耿精忠也相继投降,三藩之乱就此结束。

三藩之乱的结局是完美的,可过程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完美,昆明被打得破碎不堪,人民陷入流离失所的苦难之中,而整个清王朝也受到了重创。

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为何要凌迟处死耿精忠?

当然平定三藩之乱后,也就意味着康熙真正实现了对于天下的掌控,所以说一场战争带来的结果总是喜忧泰半。

平定三藩之乱,是少年康熙主政以来完成的一件大事,这其中有康熙的志向,也有他的冲动。

那么平息叛乱之后,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吴三桂自然不必细说,他不死也平息不了这场战争,平南王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七十三岁,康熙皇帝赐谥曰敬可。

在这三王之中,耿精忠是唯一一个被康熙凌迟处死的人。

为何康熙要如此对待耿精忠呢?是因为在三藩之乱时,耿精忠最先响应吴三桂,可以说是吴三桂最“积极”的跟随者,而且他杀死了康熙皇帝的重臣范承谟。

耿精忠并不与康熙一心,他这样的人如果不被杀掉,早晚会“养虎为患”,如果不是康熙的大军压境,耿精忠根本不会投降。

耿精忠对吴三桂也是蛇鼠两端,他看到吴三桂大势已去时,便主动向康熙示好,年少且有冲劲的康熙不喜欢像耿精忠那样的“老油条”,早就想处理他了,但是碍于三藩之乱还没有彻底结束,就暂且放了他一马。

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为何要凌迟处死耿精忠?

暂时的放过不代表永远的放过,康熙之所以当时不动耿精忠,一是因为吴三桂还在挣扎,尚之信也依然活跃在一线。

耿精忠对康熙示好,完全是利益使然,如果不是他还想要保全自己在福建的地盘,他怎么可能投降康熙呢?

耿精忠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康熙的眼里,他曾对大臣们说,耿精忠此人比尚之信更加可恶,可见康熙在心里把耿精忠与尚之信做了一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耿精忠无法信任。

随着吴三桂的逝世,三藩之乱渐渐平息,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秋后算账”,康熙平乱成功之后,便对那些罪魁进行了清算。

尚之信、耿精忠首当其冲的被关押了起来,之后康熙皇帝下旨赐死了尚之信,可此时耿精忠还被关在牢中。

耿精忠当时是怎么想的大家不得而知,可是在牢中的日子也一定是难过的,人生最大的折磨不是知道未来,而是猜测未来,特别是在未来不明确的时候,那种猜测才是最折磨人的。

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为何要凌迟处死耿精忠?

康熙之所以留着耿精忠,主要是想利用他的实力对付郑经。

当然康熙也有自己的打算,三藩之乱总得有一个交代吧,毕竟打了八年之久,这其中有多少英勇的儿郎战死沙场,又有多少兵勇马革裹尸……这一切总得有个收场吧。

康熙不打算放过耿精忠,从1680年开始,就把耿精忠软禁于北京,正因为尚之信、耿精忠的凄惨下场,让同为三藩降将的王辅臣心生绝望,他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连累到家人,于是选择了自杀身亡。

等这些造成三藩之乱的人统统消失之后,康熙帝下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他的那些部下也受到了牵连。

不过耿精忠的家人没有受到处置,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留余庆”吧,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对清朝有功,康熙念在此功劳上,对耿家放了一马,并且还任命耿家的兄弟入朝为官。

耿精忠的死比起其他几个参与了三藩之乱的人惨烈了许多,凌迟是从古至今最为严酷的刑罚,而耿精忠就是被如此处死的。

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为何要凌迟处死耿精忠?

康熙之所以要凌迟耿精忠,除了要给三藩之乱一个交代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耿精忠与他这个名字实在不符合,他考虑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向利益靠近的,而不是忠诚于任何一个人。

康熙不喜欢三心二意的臣子,同时也不希望臣子给清朝的未来造成威胁,所以耿精忠必须得死,还得死于众人的目光之中,这是康熙对反叛者的威慑。

耿精忠到底还是死了,平定三藩之乱并不容易,八年的时光消耗了多少钱财,又战死了多少好儿郎,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流民无家可归,康熙杀一个耿精忠,也可对这场战乱有一个交代,在这些背景之下,耿精忠就必须要死,而且还要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死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8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藩王各有多少兵力呢
...有功的汉族降将为藩王,他们分别是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这三藩分别镇守在中国的西南边疆,掌握着一定的兵力,对清初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藩的势力逐渐壮大
2024-10-16 19:32:00
清朝时期会爆发三藩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
...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对于三藩之乱的起因,则和康熙皇帝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
2024-06-27 19:43:00
耿精忠(1644年—1682年),辽东盖州卫人(今营口盖州),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
2024-06-27 22:18:00
吴三桂的崛起与三藩之乱的始末
...了撤藩令。随后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纷纷上书,请求康熙收回成命。但康熙都予以了回绝,对于这次撤藩,康熙势在必行。在明白了皇帝的决心后,吴三桂开始匆匆征兵备战
2023-10-03 15:40:00
三藩之乱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康熙十二年
2023-10-16 19:21:00
康熙帝平叛记:从撤藩到平定三藩之乱的战略与决策
...两个均已由其子孙袭爵,他们分别是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吴三桂在云南昆明杀掉南明永历帝后,就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坐镇云贵一带。而耿仲明、尚
2024-04-19 06:51:00
清朝连封带赠共有9个异姓王,其中6个都是汉人
...”,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是清朝所封的异姓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方。说清朝所封的异姓王爷前文提到,清朝所封的异姓王爷中,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
2022-12-13 16:05
清朝时期为何只形成三藩的局面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南方地区,所以,类似于西周初期将部分边远地区分封给功臣、宗室来建立诸侯国一样,清朝也选择将部分
2024-06-26 14:43:00
耿精忠为什么最后被凌迟处死了
耿精忠被处死是因为他参与了三藩之乱,虽说在叛乱期间,康熙为了分化瓦解三藩,曾被招降,仍留靖南王爵,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在之后,耿精忠被人告了,说他打算谋反。这下康熙再也忍
2024-06-26 2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