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医院的工作重心从疫情防控终于还是变成了感染救治,这一波高峰来临之前,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院长邹晓平就跟ICU俞辰斌主任交流过,他们一致认为ICU要做好接受感染冲击的准备。
ICU床位由原来的16张增加到26张
两周前,俞辰斌主任就做好了应对预案,不仅调整了医护的班次,还在科里准备了充足的生活用品,俞主任还个人出资为科里改善伙食,尽量保证大家的营养和休息。但是,感染的冲击还是比预想来得更快更猛,ICU病房很快已经收满了患者,就连病房的空地上也临时增加了床位,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多,病区的高依赖病房也暂时由ICU统一管理。ICU的8位医生在最近的两周时间里,都陆续出现了感染症状,护理部也紧急调派人手增援,在战斗力基本维持的情况下,ICU管理的床位由原来的16张迅速增加到26张,科里有三位医生始终没有休息,坚持战斗在一线,其他症状略重的医护也全部都在3天之内短暂休整返岗,真正做到哪里有患者的需要,哪里就有我们伙伴坚守的身影。
话间,俞主任又被叫回病房,他一个健步冲出去准备抢救病人。原来是消化科的一位老年患者,因为消化道出血入院,老人突然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并伴有高热,推到ICU时老人已经奄奄一息,尽管胸部CT检查还没来得及做,但仍然考虑是新冠引发的急性呼吸衰竭,团队当下配合俞主任完成了紧急气管插管,之后的抢救,团队成员有条不紊地进行,俞主任还是在床边盯着,直到老人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俞主任才退出抢救室。
俞主任介绍说,上周病房收治了一名典型的新冠重症患者,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并没有气管插管,而是采取了清醒俯卧位通气方式治疗,患者能自行配合治疗没有让患者受到插管的创伤,并且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家属也表示十分感激。目前ICU在满负荷运转,尽管工作强度很大,但在病房中穿梭的一个个身影坚定也从容,“我很为我的团队感到欣慰”,俞辰斌主任隔着抢救室的玻璃窗说道。
急诊科每个医生5小时接诊120个患者
“我们这群病人要坚持救治病人,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坚持下去!”这是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急诊科主任许宝华瘫坐在椅子上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他用手撑了一下桌面,把自己支撑起来,又走进了抢救室。
短暂的采访不停地被打断,记者几乎要一直跟着许宝华主任在急诊区域内小跑,见缝插针说上几句话,原本只在夜间会相对繁忙的急诊科,这段时间里全天都在满负荷运转。急诊作为前沿哨口,必须承接第一波新冠感染的大规模冲击,尽管大家做过心理准备,但患者涌入急诊的时候,许宝华和他的团队还是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
“压力有点大”,许宝华主任坦言,每天接诊量较平时已经翻番,急诊科15名医生,只有一个人因为症状较重休息2天后返岗,其余人员几乎都没有因为新冠感染休息过,为了保存战斗实力,许宝华主任不得不紧急调整了班次,原来一个医生一个班次8小时,现在临时换成5小时,而在这5小时里,每个医生平均要接诊120个患者,上班忙得一口水也顾不上喝,下班就像脱了一层皮,精疲力竭。祁伟、徐律韵几个科里的主力医生,高烧在身也还坚守岗位,抢救室的12张床满满当当,但还是不断有新来的患者排队等待就诊。
此次感染的人群中,老年人的急危重症比例相对较高,在医院最近10天时间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8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00人,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有22人,最高年龄的患者98岁,很多患者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发热、血氧很低,死亡的威胁时刻存在,医院的救治压力也前所未有。院长邹晓平对此态度十分坚定:患者应收尽收,绝不让家属绝望等待!
为了提高患者的收治效率,医务部的工作人员干脆搬到急诊办公,他们将急诊和院内其他科室的资源打通,将急诊进来的患者做具体的情况评估,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再结合既往病史,把患者分别安排由相应的专科收治,提高了患者在急诊中转的效率,这个时候,每节省一分钟,就是为抢救生命多争取了一分钟。
通讯员 唐晓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