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曹操早期有两次关键的战略选择,第一次是荀彧的谏言,让曹操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曹操在站在了法理的制高点,为正义而起兵铺平了道路。
第二次是官渡之战前后,荀彧郭嘉谏言,两人从敌我双方剖析了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且着重强调了曹操的优势,因此也坚定了曹操必胜的信心。
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辉煌胜利,为其一统北方奠定了基础,荀彧郭嘉的谏言可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
荀彧在曹魏集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曹操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为曹操出谋划策,直至统一北方,并让一代枭雄曹操问鼎巅峰,成就了一番霸业。
可惜的是,在建安十七年,当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时,因为荀彧反对,最后落得个"以忧薨"的悲惨命运。
荀彧在年少时就被冠以“王佐之才”,王佐之才就是辅助主公成就帝王之业,但荀彧“王佐之才”更多的是“王道”之意,也就是以教化仁义治理国家。
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单单的“王道”终会灭亡,身在乱世,为了生存发展,必须用法家思想不断改革,使得军民一心,才能不被历史淘汰,所以曹操具有法家的法治理念和权术手段,推崇以法家之术治理国家。
反观荀彧,那种固守“王道”儒家的信念,他的思想中更多的是忠君仁义德政,这也是他"以忧薨"的原因,但荀彧这种思想有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处事细致的谋士。
荀彧年轻时,曾根据地理人文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预测他的家乡颍川必遭掳掠,建议早迁外地。
当年兖州叛乱时,豫州刺史郭贡求见荀彧,大将夏侯惇认为此见非常危险,而荀彧根据郭贡和张邈的关系分析,此二人关系不好,既然郭贡仓促来找他,那就是没有打算攻城,如果说服他,哪怕是中立,对我们也是有利的,此时如果怠慢他,郭贡一定会怒而攻城。
最后荀彧只身入敌营,郭贡见荀彧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认为城中早有防备,如果强攻必遭损失,于是引兵而退,所以可以看出荀彧对人情、时事的掌握是十分精准的。
后来辅佐曹操时,灭吕布、袁绍、刘表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程中,荀彧每一次谏言,都是从大势角度,分析左右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而对曹操进行劝谏。
比如劝谏曹操先灭吕布后取徐州,这是从人心、军粮、战略和战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灭袁绍时,荀彧又以楚汉相争的例子,从用人、决策、治军等方面阐述了战胜的可能性,对当时敌我的局面客观精准的分析,这是曹操手下其他谋士做不到的。
由于荀彧具有全面和细致的分析眼光,所以他能够提出正确的战略和战术,让曹操采用“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确政治方针。
在战争中还能给曹操分拨粮草、举荐贤材,真可谓样样皆通,样样皆精。
因此,拥有识人之术的曹操,经常让荀彧在后方调度,让自己征战时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