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徐州抗洪的启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7:21: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郑学富

北宋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徐州任太守。上任不久,便遇到洪水围城,苏轼率领军民奋力抗洪,城池安然无恙,百姓生命财产得以保全。细阅史料,苏轼抗洪举措,值得今人借鉴。

徐州地处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东南有骆马湖,西北有微山湖,地势低洼,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熙宁十年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堤,河南濮阳至山东西南部一带,皆为泽国,灾情严重。

苏轼徐州抗洪的启示

苏轼得知这一讯息后,知道洪水不日即可抵达徐州,于是他启动防洪预案,立即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苏轼立即全民动员,组织民众拿上挖土、运土的工具,修补堵塞河堤上的洞穴隐患,并储存大量的土石、刍茭、柴草,以备抗洪之用。

二是安定民心。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如脱缰的野马,波涛汹涌,奔流而至徐州,淹到徐州的东、西、北门。此时,徐州又连降暴雨,水位急速上涨,“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情势危急,城内人心惶惶,一些富户欲携款出城躲避。面对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苏轼一面加固城墙,防止洪水破墙而入;一面安定民心,他立即派出救济人员,让习水性的人驾舟船散发干粮,保证百姓洪涝期间不饿肚子,稳定波动的社会情绪。苏轼亲自做那些想出城避水的豪绅大户的思想工作,诚恳地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出城,全城百姓都会动摇,百姓会倾城而出,还有谁和我一起抗洪守城?如果洪水进城,你们的家产也将不复存在。请你们放心,有我在,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苏轼斩钉截铁的语言和义薄云天的豪情,打消了这些人的顾虑,他们决心留在城内,与百姓一起抗洪保城。

三是求助于军队。宋朝的禁军直属朝廷枢密院指挥,地方官员无权调动。险情紧急,如果再向朝廷奏报请调军队,路途遥远已来不及,更何况当时水围城池已无法出城。为增强抗洪力量,无奈之下,苏轼亲赴军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动员禁军主动积极参加抗洪。苏轼对卒长说:“洪水已经包围了徐州城,全城百姓命悬一线,已是千钧一发之际,你们虽然是禁军,不属于我调遣,但是希望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共抗洪害,保民平安。”卒长也被苏轼感动,毅然说道:“太守尚且不躲避洪水,临危不惧,我辈小人,理应效命。”于是,卒长带领士卒与百姓日夜奋战,在城东南抢修起一道长堤,头起戏马台,尾连着城墙,长达九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厚两丈,将凶猛的洪水阻挡在城外。

四是与民同甘共苦。抗洪期间,苏轼在城墙上搭起草庐,既是办公地点,又是夜宿之所。“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他脱去官服,身穿布衣,脚蹬草鞋,抱着“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余王尊”的决心,誓与徐州共存亡,和军民一起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军民的共同抵御下,十月初五,洪水退却,徐州转危为安。“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全城民众欢声雷动。

苏轼奋不顾身抗洪的事迹传到朝廷后,皇帝下旨称赞:“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得到上下赞颂的苏轼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他清醒地认识到徐州防洪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为了今后洪水不再泛滥成灾,百姓能安居乐业,他又做了两件事:一是上奏朝廷,请求免除徐州赋税,又请求征调明年夫役增筑“外小城”,以加固内城。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次年二月,朝廷拨与苏轼三万贯,一千八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用于防洪堤坝建设。二是修筑黄楼纪念抗洪胜利。苏轼看到徐州东门是防洪的要冲,不仅要把城门筑得牢不可破,而且还要在此建一座黄楼,以镇水患。

苏轼徐州抗洪的启示

按照五行之说,黄代表土,水来土屯。水灾刚过,木石匮乏,为了不增加百姓困难,苏轼便下令将官府内一处废旧建筑拆除,修建起一座百尺高的黄楼。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黄楼落成,全城同庆,官民欢呼雀跃。此情此景,苏轼感慨万千,赋诗《九日黄楼作》,其中写道:“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为什么能成为徐州的文旅名片?
...点讯 9月22日晚,第二届汉文化论坛文艺演出暨2023中国(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在徐州国家5A级景区云龙湖畔举行。9月22日至11月中旬期间,围绕“多彩两汉 品味徐州”的
2023-09-23 12:27:00
你所不知道的徐州①|“彭城七里”,文脉里的新徐州
...向你介绍“苏大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首站,我们走进徐州。提起徐州,你会想起什么? 如果你没去过徐州,印象里或许还是那个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但你所不知的是,它通过产业、城
2024-04-22 06:50:00
徐州举办“彭城七里.苏轼文化”学术报告会弘扬历史文化
近日,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联合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在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办事处举行“彭城七里•苏轼文化”学术报告会。与会领导及学者参观了黄楼,重温947年前苏轼带领徐州百姓抗
2024-04-22 15:23:00
江苏徐州:《彭城风华》沉浸式体验游客“人在船中坐,船在戏中行”
点睛:为迎接一代文豪苏轼履职徐州,彭城百姓夹道相迎,在百姓们的簇拥下,游客与苏轼、苏辙兄弟结伴前往码头,路两侧禁军擂鼓,鼓声动天;官姬婀娜,翩翩起舞,开启了“苏徐州”繁华盛景的序
2024-03-27 11:14:00
徐州市召开“以民为本 遗爱于民”——苏轼民本思想文化讲座
5月6日,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徐州市史志办公室、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承办的“江苏方志大讲堂”在徐州市委党校报告厅开讲。本期讲座由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选派的
2024-05-08 09:14:00
徐州市举办庆国庆75周年全国苏轼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
...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苏轼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江苏省徐州市展览馆启幕。徐州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各界文化学者、画家出席了作品展。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东坡书画
2024-09-23 15:44:00
江苏徐州:以文促旅提振消费,云龙湖管委会推出《苏徐州日记》
1月25日上午,徐州市云龙湖管委会在徐州云东上境推出《苏徐州日记》。据悉,发放《苏徐州日记》目的意义,一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振消费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在不增加政府财政
2025-01-26 09:44:00
苏轼的一首离别词,感情深沉哀婉,胜过李商隐的无题诗
...,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四月至元丰二年三月,苏轼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深得百姓爱戴。而就在此时,他又被调往湖州任知州。满怀着依依不舍之情,他辞别徐州百姓赶赴湖州。
2022-12-19 18:15:00
“百年煤城”变身“淮海明珠”
...自:人民网-江苏频道李阔 张玉峰 俞杨 杨维琼 范尧提起徐州,你会想起什么?如果你没去过徐州,印象里或许还是“一城煤灰半城土”。事实上,它通过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如
2024-05-01 07: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