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
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成为一匹“票房黑马”。上映15天便成为今年春节档首部票房收入超40亿元的作品。
这部电影用架空的手法,另类诠释了秦桧等冤杀岳飞之后发生的一宗连环案,赋予了脍炙人口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以新的故事。
但,你是否知道,引发这一切的大宋“靖康之变”,其隐藏的“幕后推手”竟然是气候变化吗?
从历史的维度看,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曾经历多个偏暖或偏冷时期。气候的变化,往往成为古代中国政治格局演变的关键诱因。
1972年,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先生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根据竺可桢先生的研究,公元1000年至1200年,即北宋至南宋中叶,气候明显由暖转冷。譬如,史书记载,11世纪初,华北无野生梅树,唯园中生长;12世纪,太湖结冰,福州荔枝冻死。这个“冷期”共历时200年,也是辽、西夏、金等北方游牧政权频繁与中原农耕政权发生冲突的时期。
这当中,创立金朝的女真人,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最初以游牧为主。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其部族的“发展路线”受气候影响很大。
根据竺可桢、王会昌等专家的研究,在历史上气候总体偏暖的时期,由于畜牧条件较好,东北等地游牧族群的人口就会急剧增加。然而,随着“冷期”到来,北方的土地、草场无力“养活”这么多人员、马匹,游牧族群及其政权就有很大概率选择举兵南侵,来争取资源及生存空间。
比如,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淮河、南京水域结冰,农历四月降雪;再如,明末“小冰期”,太湖结冰厚达数尺,可行人,淮河以南柑橘大面积冻死……这些时期无一例外都发生了较猛烈的南北冲突及战争。
北宋初年迎来了大半个世纪的气温回升。50年间,京师开封附近雹、雪、冰、寒等气象记录仅有几年出现。公元1010年的史料甚至记载“京师竹有华”。
这段时间,宋与辽、西夏经历短暂冲突后,迎来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与辽、西夏所辖地区因气候温暖使得农业长足发展也有一定关系。史载,元昊在西夏称帝时“西羌风俗,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辽国契丹民族的农耕化则更为明显。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我国就迎来了一个持续100多年的“冷期”。在王安石推进变法的11世纪70年代后,气温持续陡直下降。
在《宋史》及《资治通鉴》记载中,不难看出气温“断崖式”下跌到了何种地步。特别是“靖康之变”那年出现了异常寒冷的冬季!
靖康元年(1126年)冬强寒潮接连南下。“京师苦寒”,以致守城兵卒冻得发抖,连兵器也无法握住,有些人甚至因冻僵而倒下。据资料记载,从靖康元年的闰十一月到次年二月,至少出现了六次大规模寒潮。
在这一气候背景下,靖康元年金军攻破东京(开封)城,靖康二年,金主下诏废已被其俘虏的宋徽宗、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偏冷的气候除了推动北方政权南下之外,也动摇了中原王朝的内部统治基础。寒潮等极端天气导致农业收成锐减,大批农民流离失所。方腊、宋江起义也在此时发生,进一步导致了北宋内部混乱,军力疲废。
而有趣的是,《满江红》的词牌名取自一种喜暖湿的小型浮水植物。2004年,科研人员竟从北极冰芯中提取到了丰富的满江红孢子。这就是古气候中著名的、发生于4900万前的“满江红事件”!它证明了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会更为巨大,连北极都曾经如此温暖!
作为词调,岳飞、辛弃疾等南宋名人多次谱写《满江红》。冥冥之中,或许也是对温暖故土的眷念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12: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