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青岛崂山,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用一根根电缆连接起中国制造的过去与未来。他们从技术跟跑到全球领跑,把“卡脖子”难题变成创新突破的清单。今天,让我们走进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看一根电缆如何书写中国制造的创新故事。

崂山融媒记者林超凡:今天,我就要带大家实地探访咱们崂山的闪光企业——汉缆股份!从这里生产出电缆,点亮了鸟巢、护航冬奥会,撑起了中国深海能源的“钢铁动脉”!这里,还藏着中国电缆行业的骄傲,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动样本!
在青岛汉缆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加紧赶制海缆,这些电缆既要扛住渔船拖网、海水腐蚀、洋流冲击三重考验,还要承受3000米深海的巨大压力, 每一根海缆都凝聚着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崂山融媒记者林超凡:这根比我大腿都粗的海底电缆,可是‘深海巨龙’,能扛住万吨水压,柔性设计让它在暗流中如蛟龙游走!汉缆的海底电缆,不仅让渤海油田告别‘洋货依赖’,更助力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而他们最新突破的500千伏超高压海缆,单根长度超30公里,技术行业领先!这些海底‘能源高速路’,正把清洁电力输向千家万户!”
青岛汉缆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鲁明发:过去,所有原材料全部依靠进口,为打破限制壁垒,我们联合院士团队攻关,我们联合院士团队攻关,今年将实现原材料国产化量产未来,中国深海装备的‘生命线’,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多年前,我国的海底电缆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关键技术还被“锁在保险柜里”。面对国外技术的重重封锁,汉缆打响了技术创新的突围战,他们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创新清单”,每年研发投入超营收5%,最终拥有300多项专利。汉缆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攀登电力技术“珠峰”的勇气。
崂山融媒记者林超凡:这座118米高的‘电缆大厦’,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里程碑!1996年,当同行还在中低压市场厮杀时,汉缆就砸重金引进220千伏立式生产线,这一重大技术升级,使得具备了研发和生产110kV、220kV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及海底电缆的能力,也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如今,他们参与研发的750千伏超高压电缆,直接闯入国际技术‘无人区’!实现中国电缆行业在原创技术研发上的里程碑式突破,引领我国电缆产业迈入新纪元,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掌握了750千伏(kV)超高压电缆系统的核心技术。这可是全球能源动脉的‘中国标准’!”

青岛汉缆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绍阳:民营企业要敢闯‘空白区’!以前我们用的电缆主要是国外产品,受制于人,而中国人要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电缆,所以,卡脖子清单就是我们的创新清单,我们要一项项突破,走出属于我们的创新道路!

崂山融媒记者林超凡:“43年前,凭着千元起家;43年后,这里诞生了全球海缆十强!汉缆的“创新密码”,离不开大胆创、大胆试的精神。他们敢于在高压超高压电缆领域深耕细作,敢于在海底电缆、海底脐带缆等高端产品上挑战极限。这背后,是汉缆人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改进,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望洋兴叹到深海争锋,从高价进口到全球抢购,青岛汉缆用一根海底电缆丈量出中国制造的攀登高度。汉缆的逆袭史告诉我们: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中国制造,必将涌动更加强劲的蓝色动能。
来源:崂山融媒/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3 2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