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贵大“博士村长”助力贵州茶产业绿色发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11 09: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9月24日至25日,贵州大学茶学院“博士村长”茶产业团队成员在导师唐湖博士的带领下,前往贵定县九零茶厂、惠水县杉木冲茶园,开展“茶树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科研项目工作。

“茶叶是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省内的种植规模庞大。改变施用肥料的品类,推进茶叶绿色发展,施用更少肥料实现茶叶更高产,降低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这是我们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茶产业团队的重要目标之一。”茶产业团队成员关丽说。

据介绍,为推动茶树生物菌肥科技成果转化,自2022年10月以来,茶产业团队课题组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起,开展了“校-企-地”合作。公司为该项目提供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复合肥,茶产业团队多次前往茶园展开施肥管理和调查工作。

“由于去年大规模严重的干旱,全国和贵州多地茶园都遭受了减产,但施了你们的菌肥,试验地今年不减反增。”嘿久茶业公司老板王兴荣说。

王兴荣的茶园共计300余亩,2022年,茶园产量2600公斤,产值达240万元。王兴荣表示,今年鲜叶和干茶产量分别增长55.5%和33.3%,因此仅春茶一季产值就增长10万余元,茶园也修起了硬化路。“秋梢生长也很好,枝条上新长有十几片叶子,除了做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很好外,可以预见明年春茶的产量也会很好。”

“施了你们这个菌肥和复合肥的茶园,发芽数和茶树长势更好一些,做成干茶以后,菌肥试验地采的鲜叶做的茶,香气明显比普通茶园的香得多。”九零茶厂王阿姨高兴地向茶产业团队队员反馈施用生物菌肥后的情况。

据团队成员从茶厂采回的样品统计,试验地茶树在发芽率、百芽重、芽长以及芽粗等重要指标上均明显优于普通施肥茶树。

“菌肥实际上是菌而不是肥,它本身并不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而是含有大量微生物,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唐湖表示,菌肥不仅能够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树产量和茶叶的品质,还能减少化肥使用,实现茶树“减肥”增产。

唐湖说,为提升贵州省茶叶品质、产量,实现贵州茶产业在减施化学肥料的同时增加经济收益,贵州大学与瓮福集团开启了校企合作项目。在施用生物菌剂-有机无机复混肥结合的产品后,合作企业的茶园生态系统得到了明显改善,茶叶产量及品质均显著上升,这为“贵州绿茶、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据悉,未来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茶产业团队将增加试验区数量,争取在拥有不同土壤环境的茶园进行大田实验,便于后续推广。同时,增设证明广泛普及性实验,在多种植物上进行实验,快速推进进度,以在结题时达到广泛普及标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带一路”上的“博士村长”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计划首次走出国门
...士村长’国际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机会把自己在贵州大学学到的先进技术介绍到家乡,也从农户那里学到了宝贵的农业生产经验。”4月初,在贵州大学农学院的一间教室里,植物病害防治
2024-06-01 05:58:00
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计划首次走出国门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年1月9日,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国际行志愿者活动启动。来自植物保护一流学科的5位外籍博士后Hafiz、Entaj等利用假期回到自己的家乡,借鉴贵州大学在
2024-03-27 02:33:00
...智力、技术优势,激活乡村发展“动能”……17个“博士村长”团队“耕”出乡村发展新路径本报记者 张慧膑“博士村长”碰上乡村振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2月1日,在崖州区乡村振兴“
2023-02-04 02:45:00
三亚崖州区17个“博士村长”团队齐聚一堂 共谋乡村振兴
...(记者 符彩云)2月1日,三亚崖州区召开乡村振兴“博士村长”工作座谈交流会。17个“博士村长”团队齐聚一堂,介绍所负责村庄的发展计划和工作进展情况,共同谋划2023年崖州区乡
2023-02-02 17:54:00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村长”社会实践团队亮相松桃“村晚”
8月2日晚,2025年“四季村歌”活动暨贵州“村歌”松桃·最亮村嗓·四季村歌展示活动在松桃自治县九龙湖村晚大舞台举办。活动现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村长”社会实践团队组成“‘金
2025-08-12 04:03:00
乡村“头雁”御风翔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乡村“头雁”御风翔——三亚“博士村长”“院士村长”助力乡村振兴一线观察易克贤在摘芦笋。易克贤和张秋瑜一起查看百香果长势。右图:易克贤在芦笋地里查看一天内诱捕
2024-06-11 04:14:00
引进新技术 发展新产业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崖州区临高村“博士村长”易克贤:引进新技术 发展新产业易克贤查看斑斓、百香果长势。张慧膑 摄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黄钰翔近日,凉意渐浓,而在崖州区临高村斑
2023-11-01 09:57:00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围绕品种 品质 品牌 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普安县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显著,元旦就能采摘新茶,是普安多年来茶产业发展的积淀。”全
2024-01-03 07:46:00
聚焦2024教育周|拓展视域 打破边界!从教育出发,探寻无限可能
...p与10多位参加“博士村长”国际行项目的同学一起走进了贵州蜂糖李惠水基地了解贵州蜂糖李种植情况、学习病虫害防治技术。正在基地参观调研的泰国兰实大学学生。“贵州的农业技术比较先
2024-08-24 05:0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久咳不愈,如何从根上调理?中医儿科有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鲁网11月14日讯为啥娃的咳嗽总反复?咳嗽起来老不好?如何才能从根上调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小儿咳嗽门诊,以“温和辨证
2025-11-14 17:33: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醒脑开窍”特色疗法治疗耳眩晕
耳眩晕:因内耳病变引发的眩晕。核心症状:旋转性眩晕,常伴随听力、平衡及自主神经相关表现。发作时多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某一方向旋转
2025-11-14 11:28: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雷秀珍:夜晚为何多梦?揭秘梦境背后的健康暗示
深夜,有些人却总是在睡梦中辗转反侧,梦境连连。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整晚的梦境仿佛播放了一部长篇电影,醒来时疲惫不堪
2025-11-14 10:57:00
东城中医医院刘玉荣医生:通鼻窍、健脾胃、扶正气,助您安稳度秋冬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气温骤降时,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让防御功能减弱。特别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面临复发的可能
2025-11-14 10:57:00
新选择,超声也能查胃肠!青岛妇女儿童医院上新喝杯“糊糊”就能做的胃肠超声造影检查
鲁网11月14日讯为满足广大患者对舒适化诊疗的需求,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医学中心正式引进并开展“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新技术(以下简称“胃肠超声造影”)
2025-11-14 10:22:00
血脂报告单上“↑↓”符号,哪个指标风险大?
许多人在拿到血脂检验报告单时,最关注的是报告单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健康信息,其中一些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紧密相关
2025-11-14 06:49:00
掌握糖尿病足早期信号 这5个部位要重点检查
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前来医院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2025-11-14 06:49:00
“大脑重启”不是科幻片:MECT治疗室里的“无痛升级”全记录
在精神科治疗领域,有一种被称为“大脑重启”的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它就像给大脑做一次精密的“系统升级”
2025-11-14 06:49:00
咳嗽总不好?中医辨“寒热”、西医查病因!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相信许多人都经受过咳嗽反复发作的困扰,持续咳嗽不仅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还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干扰
2025-11-14 06:49:00
便秘太难受,可试试这些方法改善
蹲厕所半小时,腿麻了还没动静,你是否也被便秘缠上过?其实便秘不只是排便困难,长期忽视还会导致腹胀、口臭、皮肤变差,甚至增加痔疮
2025-11-14 06:49:00
中医如何看待腰椎病的成因以及预防
腰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腰椎病的成因有独特理解
2025-11-14 06:49:00
北京京医中医医院专业治疗耳鸣深度探析:优势、方法与患者选择
耳鸣的困扰在于其无形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情绪健康。当寻求专业治疗时,北京京医中医医院的耳鸣专科因其纯中医的系统疗法而备受关注
2025-11-13 11:45:00
医学科普|年轻男性必修课:前列腺炎的防与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前列腺疾病似乎是中老年男性的专利。然而,门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开始因前列腺问题而就诊,其中以前列腺炎尤为常见
2025-11-13 11:46:00
确诊乳腺癌怎么办?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详解诊疗流程
当诊断书上写下“乳腺癌”三个字,初期的震惊与迷茫或许还未散去,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
2025-11-13 11:47: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康佳:产后肩颈僵硬伴头痛,多是“经络不通”
康佳,首都名中医、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科、教、研近40年,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
2025-11-13 1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