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这些天,天长市杨村镇光华村姚塘组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收割小麦,大伙儿有说有笑。村民刘学忠蹲在自家的地头,看着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劳作,感慨道:“这块地我家种了几十年,今后三十年还是我家种。”
“让”字当头:从剑拔弩张到心平气和
2025年年初,姚塘组土地二轮承包延包工作陷入僵局。起因要说到17年前。
2008年,光华村因建设“光华小区”,征用了姚塘组21.38亩土地,为这轮土地延包埋下了矛盾隐患,让这个原本和谐的村民组不再平静。今年2月,该组13户有新增人口的村民打着“土地减少人口增加,重新分地才公平”的横幅到村部,要求打破原有承包关系,而本组其他村民则坚持“政策红线不能破”。
“为了分地,这个村民组闹得鸡飞狗跳,有的差点动手。”光华村村书记任保贵说道。面对困局,村里成立了工作组,并请来镇司法所所长陈俊开展调解工作。这位有着20年调解经验的法律专家一针见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政策更是高压线。咱们得找到‘法’与‘情’的平衡点。”
“三上三不让”破局:法治、数据与智慧的交响
工作组经过调研、分析,明确“三上三不让”的工作思路。
服务讲解上位,政策底线不让。“土地征收只转移所有权,承包权就像身份证,终身不变!”在村部广场的普法会上,陈俊举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8条内容的展板,向村民详细解释。针对村民抱有“人口增加就要分地”的认识误区,他拿出卫星测绘图:“看!这些地块的‘电子身份证’清清楚楚,谁家地界一目了然。”
技术手段上路,历史数据不让。工作组请来第三方测绘团队,用无人机对该组400多亩剩余土地进行三维建模,生成动态航拍图。村民王干看着屏幕上自家地块的立体影像,惊讶道:“这影像竟然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块地、每一条小路。”数据穿透为解决争议提供了“铁证”。
权益形式上渡,物质分配不让。“钱袋子可以变,土地本子不能变!”村委会通过入户走访、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梳理13户新增人口的村民诉求,创新提出“土地补偿权益股”方案,将小区建设用地21.38亩的征地补偿款折算成股份,按新增人口重新配发。村民潘秀文算了一笔账:“我家新增3口人,每年能多领1200元分红,比争那几垄地强多了。”
“让”的智慧:从土地纠纷到共富密码
今年4月,姚塘组土地二轮承包延包矛盾纠纷圆满化解,按照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原则,25户村民在延包合同上按下红手印。“刚开始觉得干部偏心,现在看到航拍图和分红账本,心里服了!”村民宗建高坦言。
光华村村书记任保贵说:“这些年,我们通过土地入股农业合作社的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左右,以分红的形式发给村民。今年,全村12个村民组的土地已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引进智慧农业项目,将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承包,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这场纠纷的化解,为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也藏着基层治理的深层逻辑。正如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佑所言:“土地问题不能简单算经济账,更要算民心账。让该坚守的寸步不让,该创新的灵活变通,这才能架起干群‘连心桥’。”(俞亭 徐宏义 汪启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6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