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读书丨秦中萍:以锄头为笔写世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26 07:01:00 来源:上游新闻

读书丨秦中萍:以锄头为笔写世界

以锄头为笔写世界

文/秦中萍

芭茅草包裹下的瓦屋村一片苍凉,只有那灵动的藤子沟湖给人一点希望和慰藉。荒芜的土地、破旧的瓦屋、孤独的老人、可怜的留守儿童,望人穷,遇事烂,贫穷、颓废、希望、绝望相交杂,是全县出名的告状村。面对如此狼狈不堪的瓦屋村,如何顺应时代,完成中央在全国下达的伟大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县、镇的领导干部们绞尽脑汁。镇上最终决定邀请本地外出打工的刘冬麦回家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几经思想斗争后,善良和担当将刘冬麦推回了家乡,当上了村委主任。从此,刘冬麦的命运与家乡与社会与时代的命运连接在一起,成为这场伟大变革的弄潮儿。

《瓦屋村》诞生于渝东南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主要讲述了刘冬麦返乡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创业故事。农民企业家谭建兰,用手中的锄头以文艺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政府与村民为完成脱贫攻坚, 实现乡村振兴而双向奔赴的巨幅创业画卷。气势波澜壮阔,场面鲜活生动,力透着刘冬麦等基层领导干部的智慧和深情,令读者感叹深省。

这部小说目前正热卖于各大网络平台,其中有这样一条宣传语:“这是一部记录历史变迁,讴歌时代精神,脱贫攻坚的故事堪比《山海情》的神奇之作。”这引起我的好奇心。《山海情》是脱贫攻坚时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带着兴奋和质疑我再次阅读了《瓦屋村》和《山海情》,并且看了《山海情》的电视剧。主要是想从中比较出这两部小说的差异,看看各大网络平台对《瓦屋村》的宣传语是否过头。比较的结果是,两部小说各有千秋,但是《瓦屋村》里热腾腾的生活气息以及村民和政府为完成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而双向奔赴的攻坚克难精神更让人感动。

在我的眼里,这两部小说一北一南,堪称为记录脱贫攻坚小说的“双子星”。《瓦屋村》的场面比《山海情》更加的宏大,历史画卷更长,不仅记录了脱贫攻坚,还延伸到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时代。画面极具西南地方特色,鲜活生动。比如对表舅爷以及马有才死后哭丧情节的描写,真实地记录了西南地区土家族的哭丧习俗。铧头嘴倒椒场面的描写:为保护椒农利益,将收来卖不脱的三十几万斤辣椒,倒入铧头嘴喂鱼,象一座鲜艳的椒山斜插入湖里,突出了土家妹子刘冬麦的果敢善良担当和产业发展道路上的辛酸悲壮。本书以实现瓦屋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切口,以辣椒产业发展为主线,用朴实的手法,真实地展现了渝东南地区山清水秀的地理风貌,土家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语言风格,充满野趣、耐人玩味。此小说可作为保存和供后辈查询了解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人性格特征,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生存生产生活状况的知识百科全书。

《瓦屋村》在记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中,突出了产业脱贫,产业振兴的核心地位。可以说瓦屋村的“石柱红”辣椒产业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乡村脱贫振兴史。小说详细介绍了此产业发展项目的选取,来自副县长胡县长在走访群众中,偶然了解到向朝田家辣椒有特色能卖钱的实情后,因地制宜地选取了发展辣椒这个长效产业项目。而驻村第一书记谭丽华从村民刘顺油家的特色李子上发现了脆李产业,不是盲目地跟风上马,更是靠村民自身努力研发出了石柱的物华天宝——“石柱红”辣椒种子,实现了一粒种子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驻村干部谭丽华、村主任刘冬麦带领瓦屋村群众开展了一场成功的产业革命,缺八腔刘四米更是用卖辣椒的钱实现了多年的装上金牙齿的愿望。

《瓦屋村》用独具特色的石柱土家族方言朴实地记录了“石柱红”辣椒品种、品质、品牌的提升以及研、产、学、加、销的全部过程,刘冬麦打地铺、吃泡面,受尽白眼屈辱终于将“石柱红”辣椒推销出去。最终实现了生产无忧,销售不愁,“石柱红”辣椒成为了全国十大名椒。书中对“石柱红”辣椒有关如何研、产、销的清楚陈述,更是能给予后来者以启迪和引导,可以说《瓦屋村》是一部指导农业产业发展的教科书。

《瓦屋村》从生产销售实践经验中提炼出了适合农业产业发展的四大机制:一是业主建基地机制。二是市场导向与政府规制相结合的价格决策机制。三是建立市场风险基金,规避市场风险机制。四是行政管理与市场自律相互作用的生产管理机制。四大机制的提炼来自产业发展的实践,具有科学性、指导性,解决了农产品贵起来“姜”你军,“蒜”你狠 ,贱起来农民伤心流泪的这种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民长期的周期性困扰难题。是《瓦屋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贡献,值得相关人士研究和借鉴。

《瓦屋村》的人物鲜活,胡县长、谭丽华、老支书、向胜麦等人物群体,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比如书中主人翁村委会主任刘冬麦这个大大咧咧的“儿马婆”“野娃子”,爱憎分明,敢作敢当,做事讲策略,办事讲原则,在重重阻力面前不畏惧,不退缩,以一村之长的大担当,以企业家的大情怀,带领辣椒合作社闯出一条富裕路。这些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带领因病致贫的刘成米、刘顺油,因赌、学致贫的向胜麦等人脱贫致富,如 “遇事烂”向胜麦,在刘冬麦、谭丽华等人带领感召下,激发起了致富的内心渴望,产生了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内在动力,成了全村辣椒种植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走上了富裕路,迎得了村民的尊重,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整个人由内而外发生了裂变。书中描述“遇事烂”向胜麦来到官田坝理发店,将乱蓬蓬的中分头理成了平头,买了两件经济实惠的衣服,摸黑回到家里,将那两套已经不成型的灰白色西服放灶火里烧了,从此,向胜麦告别了“遇事烂”,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一个告状村成为了先进村、和谐村。

可以说,《瓦屋村》既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又有热腾腾的生活气息,这样的作品,也只有长期生活在农村,扎根在人民中的作者才能写得出来,这是《瓦屋村》的文学价值。小说中产业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生产生活实践的理论升华,只有实际参与的人才能写得出来的,所以我认为,《瓦屋村》是一部指导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书,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

作者简介:秦中萍,石柱一中高级教师,石柱县作家协会会员,石柱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读书丨秦中萍:以锄头为笔写世界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读书丨衣堍:《瓦屋村》印象
...着急地打开房门。这么长的一个下午,我沉浸在瓦屋村的世界里,跟随着小说中的人物欢笑哭泣,竟然没有上一次厕所,竟然忘了这天我四十八岁。虚拟的瓦屋村,浓缩了打工潮兴起状况下劳动力锐
2023-07-26 02:03:00
小山村升腾新希望
...在涪江畔合川的“生态乡村”,还是在三峡库区石柱的“瓦屋小镇”,目之所及,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在石柱县桥头镇瓦屋村的“瓦屋小镇”见到向建伟时,他正穿着围裙张罗饭菜。忙得满脸通红
2024-02-24 02:44:00
山村居民的“幸福密码”
...码”采访团被拦门喝幸福米米茶 据上游新闻车停在山村瓦屋小镇门口,记者们拾级而上进石坝子时,被身着民族服装的土家阿妹“拦门”,热情递上一碗碗“幸福米米茶”。10月10日,“高质
2023-10-12 00:31:00
我当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年 | 严琦:把事情办到老乡心坎上
...致富路的状况。她在这里投资近2000万元,建起了陶然居瓦屋小镇,打造集陶艺、餐饮、民宿、电商、文创、农业观光、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了融合发展的乡村振
2024-02-27 06:33:00
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丨用好“三和三美” 石柱打造乡村治理“样板间”
...彩民房38栋。利用桥头土家山寨原址风貌升级打造陶然居瓦屋小寨、“再别康桥”民宿院落群等文旅区块,扮靓群众生活空间。如今,以重庆陶然居集团、重庆天籁教育集团等为代表的62家企业
2024-01-06 07:23:00
瓦屋山迎来今冬初雪,雪景、云海、飞瀑、彩虹,美轮美奂!
...山景区位于洪雅县境内,距离成都180公里,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桌山,平顶矗立于云端之上,山顶15000亩原始森林莽莽苍苍。景区海拔2800米,冬日风景绝佳,适宜大众游玩,不
2023-11-13 12:37:00
“瓦屋春雪”茶叶产品推介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
...民网成都5月11日电 (赵祖乐)今日,主题为“品质川茶·世界共享”的第12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式上,四川省洪雅县止戈镇青杠坪村被授牌“四川十
2023-05-12 09:10:00
243个红手印,只为留下驻村工作队
...直播是新风口,他以后打算直播卖货了,用好电商的“新锄头”。“驻村”更要“驻心”,“输血”更要“造血”。2021年以来,工作队连年邀请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人才中心、机关服务中心
2023-06-19 08:44:00
瓦屋山:小熊猫和游人互动
...游客惊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野生小熊猫,入选世界最可爱物种榜单,目前全国不足2500只。洪雅瓦屋山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野生小熊猫提供了绝佳的生活条件。这里野生小熊猫数
2024-04-29 07: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