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21:5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越发严重,国家越来越强调要绿色出行,提倡人们出去游玩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燃油车的使用,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一份贡献,降低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二氧化碳排放量急速上升,短短几百年时间排放量就超过了早前的排放量。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快速上升,使得全体人类都不得不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天灾。等海平面上升后,日本等一类海拔较低的岛屿国家将最先被大海所吞没,后续剩下的国家最终也都会被大海所吞没。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日益抬高的海平面

全球温室效应仍在加剧,早前有专家估算过,不进行碳排放节制,一直持续下去,未来100年内极地冰川将会全部融化,历时海平面最高将上升66米的高度。66米的高度,几乎可以将地球上所有陆地全部变成汪洋,到时候无法实现太空移民,未来人类想要存活下去或真的需要“诺亚方舟”协助了。

不过好在全球各国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开始实施碳中和计划,力求大量降低碳排放,在一定年限内实现碳中和目标,拯救所有人类及自己。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海平面上升,黄海在撤退,陆地面积增多

提到海平面上升,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大海会不断向陆地进行前进。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在海平面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大海在撤退,陆地面积却在不断增加。这一增长过程很缓慢,但是不可否认的事确实是在不断增长。这一情况在我国的江苏地区就有直观体现,根据相关材料记载,在过去的两千年里,江苏地区新增陆地面积整整多出了一个海南岛面积。今天咱们所熟知的南通市、盐城市等在早年前都还是大海的一部分,在最近几百年里才逐渐形成规模型区域。而与之相连的黄海,整体海域面积则在不断缩减,很显然是黄海的撤退造就了江苏省陆地面积的增长。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黄河填海造地

虽然黄海的面积缩减造成了内陆面积增加,但是这一退让却不是黄海主动为止,是有“人”在推动着,而幕后推手就是黄河。

俗话说百川东入海,作为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河流也是要归于大海的。黄河大家都很清楚,黄河水在发源地不仅不浑浊,反而十分的清澈,之所以会变得浑浊起来,主要是因为其需要流经黄土高原,流经那里时其河水中会蕴含着大量泥沙。相关数据显示,每年黄河携带的泥沙总量为16亿吨,其中有12亿吨左右会流入大海,其余的则留在了流经的各区域内,成为滋养当时的沃土。虽然黄河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变道,但是最终的入海口基本上都是位于江苏,泥沙积少成多,长期的日月积累,最终黄海入海口慢慢堆积起了厚厚泥土,形成了今天的内陆土地。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当然百川东入海,陆地增加除了黄河的作用之外,长江和淮河也在起着作用,只是相较于黄河而言作用要小不少,它们俩更多是为当地的地形改造起主要作用。咱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及淮河就像是一位愚公,不畏时间考验为华夏子女做着贡献。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黄海撤退之忧

虽然黄河、长江、淮河为我国内陆增加了不少面积,但是随着不断的填海,未来江苏的面积会逐渐变大。土地面积增加是好事,但未来一旦被完全填平,我国将会和朝鲜地区进行直接接壤。

一味地进行填海造地绝不是一件正确的事,就像日本早前就想要进行填海造地,增强应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但是填海计划被制止了。也正是出于对环境保护,我国长期以来都在积极地进行黄河泥沙治理,很大原因就是为了遏制黄河的“填海造地计划”。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总结

短时间内黄河填海造地还会进行,我国虽然在有意进行遏制,但是当前仅仅只能做到减缓,大势还是不可逆的,未来江苏省的陆地面积会增加至多少或许只有时间能回答我们了。

海平面上升,黄海却在变小?这背后的“推手”是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8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海洋变暖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和低洼地区也面临相关风险,例如土地侵蚀等。专家表示,随着海洋变暖和层结加剧,海洋碳吸收效率下降,导致更多人类
2025-01-10 19:10:00
青岛黄海学院主办“大河滔滔: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展”在烟台开幕
...2023年7月15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青岛黄海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河滔滔: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展(烟台站)在烟台城市美术馆隆
2023-07-20 19:52:00
“大河滔滔”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展(东营站)开幕
...2023年8月17日上午,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青岛黄海学院、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东营市美术馆、东营市文化馆承办,东营市美术家协会、胜利油田美术家协会、东营市黄河口
2023-08-19 14:03:00
黄海湿地麋鹿肆意玩耍
黄海湿地的大地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正肆意玩耍,演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这是紫牛拍咖老富2023年冬季在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用无人机捕捉到的画面。据了解,麋鹿在国内,
2023-12-18 20:55:00
江苏首部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发布,定下建设气候适应性社会“时间表”
...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22.2毫米,年代际波动特征明显;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6毫米;年高温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1.6天,高温事件呈增加趋势;强降水事件增加,大雨、暴雨和
2024-03-30 18:53:00
高点定位谋发展
...张华 胡元同)今年以来,响水县大有镇围绕“全力建设黄海新区产业带”和“黄河故道富民廊道交汇节点镇、场地融合发展示范镇、统筹发展特色镇”目标,紧抓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2023-12-29 00:59:00
非遗在海南 | 让鼻箫的声音回响在青山绿水间
...族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五指山这片绿水青山间长大的黄海林,从小便对鼻箫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她致力于挖掘和传承鼻箫等黎族传统竹木器乐的艺术魅力。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国家级非物
2024-08-12 23:12:00
败军之将 卷土重来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曾经在青岛黄海黯然下课的乔迪,在浙江队证明了自己。新华社发(资料照片)对浙江队管理层来说,与球队主帅乔迪续约显然是一个很容易作出的决定。2022年12月16日下
2023-01-14 14:16:00
从大河之畔到黄海之滨,济南乘“峰”而上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金秋十月,一场“国际级盛会”在黄海之滨“绽放”。10月10日至12日,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如期而至。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相聚一堂,
2023-10-13 11: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