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全球独角兽企业1453家,吉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居全球第537位。成立时间不到10年,这家企业的发展为何如此迅猛?记者走进长光卫星,寻找答案——
创新为翼 翱翔太空
本报记者 徐慕旗
春光正好,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火热,办公楼主体正在加紧建设中。
“二期项目容纳了卫星指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存储中心、光学加工中心等,建成后将成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应用基地。”长光卫星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晓磊说。
成立9年多来,长光卫星作为我国第一家集卫星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创新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
走进卫星生产车间,研发人员徐婧正在专注地工作。“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研制的SAR卫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进行卫星正样研制。”徐婧告诉记者。
对于“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来说,SAR卫星的加入将如虎添翼。目前,“吉林一号”星座主要是光学遥感卫星,而SAR卫星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光学遥感卫星在极端天气或大气云层较厚情况下成像效果较差的缺陷。
“SAR卫星发射后,可以实现‘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全天时、全天候对地成像,对于扩展遥感数据应用场景、保证数据获取时效性有重要意义。”徐婧说。
截至目前,长光卫星通过22次成功发射实现了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仍将持续扩大组网卫星数量,今年预计研制并发射包括SAR卫星、宽幅系列二代卫星、气象卫星等在内的20余颗卫星。
以科技创新为生命线,长光卫星已经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13亿元。在保证卫星性能指标不下降的前提下,“吉林一号”卫星已从初代的400千克级降至20千克级,研制成本和发射成本得以大幅下降。“经过数次技术迭代,企业具备年产200颗卫星的能力。”张晓磊说。
百星在轨,各显神通,产生的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数据回传时效性成为拓展下游应用市场的关键环节。
为了破解传统微波数传链路速度较慢的难题,长光卫星技术团队经过数年攻关,目前已全面掌握了星地、星间激光高速通信技术。“如果把传统微波通信回传速率比作单车道的话,那么采用激光通信手段,则可以把单车道扩展成十车道,甚至百车道。”长光卫星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室主任邢斯瑞说。
企业还不断扩大地面测控站布局,同时针对降成本展开技术攻关。目前,低成本测控设备已成功与多个型号的“吉林一号”卫星开展对接测试,完成了原理验证。
长光卫星不仅专注于新技术,更发力于新模式。凭借“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图像质量高、响应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的特点,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场景,目前已涵盖十余个领域,衍生出150余项服务。
新技术催生新工具,新工具赋能新业态。当下,“吉林一号”产生的海量数据迫切需要与人工智能技术“强强联手”。“和人工手动分析数据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效率,而且这种方式客观性比较强,能进一步推动卫星遥感数据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张晓磊解释。
据介绍,长光卫星已经建立了遥感数据信息自动提取生产线。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吉林一号”广域高频次高分辨遥感数据已在农林、环保、金融、自然资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年初,长光卫星与有关单位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活跃度评价”报告,成为我国首个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大规模产业监测的应用研究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基于新型感知技术形成的新质生产力产业研究成果。
积极拥抱未来产业,长光卫星还自主研发了“共生地球”APP,通过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提供沉浸式的数字地球体验,将催生出虚实融合的时空文旅数字产品,推动航天科技走向大众视野。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跑者,长光卫星不仅具备完整的卫星研制、运营和应用服务产业链,还辐射带动了上下游近700家企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我们将依托所在的航天信息产业园,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升级,助力我省航天信息产业生态不断成熟。”张晓磊说。
记者手记:
走进长光卫星,处处可以感受到向“新”而行的蓬勃势头。从卫星研制到运营管理,再到遥感信息服务,企业坚持全链条创新,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孕育着澎湃的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板块。在抢抓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关键节点,长光卫星的创新实践,让我省在该领域提前布局,具备了先发优势。
目前,我省正在积极打造卫星及航天信息全产业链,形成了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持,长光卫星为龙头,数百家企业参与的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不断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航天信息服务,也推动“吉林制造”“吉林品牌”走向更大舞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