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0 21: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到嘉峪关城墙上的砖头其实小编一开始觉得没什么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城墙上的砖头很多很多,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来一研究小编算是发现了,其实这个城墙上的砖头还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那里有一块十分特需的砖头了,所以它有什么故事呢?又为什么无人敢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嘉峪关?这三字的名头可不小啊,咱大明王朝修建的万里长城最西头的起点,就是他。

那么题主这问题想要回答好了,咱先瞅瞅这嘉峪关是咋回事,然后再回答一块砖的问题,这样就比较全面。

嘉峪关

咱大华夏这万里长城有三大奇观,这嘉峪关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有多奇呢?奇到你,哭着喊着抱大腿都不愿意往这瞅一眼!上辈子不知道造了啥孽了,这辈子才会被人撵到这里赎罪。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要问了:“为嘛这么说呢?”

在当地流传这么几句话,咱就能吧嗒出味来,说:“天苍苍,野茫茫,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听到没,嘉峪关前边是条活路,但也九死一生的戈壁滩,搁过去就这戈壁滩一个人压根就不能进去,只要进去了,一准就成了一路倒。那得成群结队的进入,进去再出来,就这么一趟,你不损失个把人在里头,几乎就不可能。

而后边压根就是一条死路,阎王爷呆的地,活人进去了,您还指望出来,拉倒吧,地狱里可没这说法,进去您也别想着出来了。所以这地环境恶劣的那就不用说了,蹲在嘉峪关的人那也是遭罪。

那么有多么恶劣呢?大家伙听着,在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风吹石头跑,地上它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山头似孤岛”

瞅见没,就这几句打油诗,大家伙就能感觉到这地有多恶劣,这压根就是个不毛之地。大风一起,石头蛋子都跟着跑,您只要往这里边一钻,得咧,这不死也得扒层皮啊!

天上连鸟都没有,这整个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这得有多糟心。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就这么狗都嫌弃的地,咱大华夏咋就想起在这地建了嘉峪关呢?”

这您就不懂了,军事设施,能和你讲这地生活好不好?这嘉峪关的建设是一切都以军事角度看问题。

这嘉峪关正好掐到了河西的咽喉,自古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当年大明朝的时候,吐鲁番那个头是越来越大,大家伙也知道,这波玩意一旦胳膊比腿都粗的时候,没事常常带着他们那大头兵窜到河西走廊打劫。

而咱在这地建个嘉峪关相当于把吐鲁番进攻的路线给掐住了,他只要是拿不下嘉峪关,河西这块他就是安全的。

吐鲁番和咱大明的军队在嘉峪关这地不知道干了多少次了,吐鲁番除了干瞪眼,啥也干不了。

毕竟这地太恶劣了,最要命的是压根就没有水,只有嘉峪关里头有井,山上有泉水。

只要熬一段时间,吐鲁番因为没有水,只能打一半,撅着屁股回家喝水水吃饭饭。

好了,大家伙现在已经了解了嘉峪关的来历,那咱就说说这一块砖的问题。

一块砖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大家伙也知道建设嘉峪关,那就得用砖,没有砖这也垒不起来啊。所以这一块砖就和这嘉峪关的建设有关系。

那么这个事,在当地有好多版本,咱就挑流传最广的一个给大家伙掰扯掰扯。

这事还是大明朝的事,那会有一个官居兵备道的官,叫李端澄。皇帝就把建设嘉峪关的活派给了这货,话说这差事压根就不好干。

建筑材料想往这地运,那叫个难比登天,也就是说这嘉峪关好建,但建嘉峪关的材料他不好往上运,往上运一次,这一个弄不好不仅仅是死人的问题,经费就成百上千的往上堆。

就为这一嘉峪关,没事天天的跑皇帝口袋里掏毛毛钱,皇帝他不拿大脚丫子踹你,这都不可能。

所以这李端澄首先在全国招了六百个匠人,先让匠人把修这嘉峪关需要多少材料,算出来,然后根据这些个材料,他再准备运输的问题。

那么在这些个匠人当中间,他有一个叫易开占的人,搁现在这人那就是画图纸的工程师级别的人物。

他带领大家伙先把图样给整出来,接着呢又做了一个模型。后来按照比例放大,就用咱九九乘法表,一家伙就把这嘉峪关所需要的砖头全算了出来。

要不说,数学学的好,这走那都不吃亏不是。老一辈人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都不是胡说,有根据啊!

哎,一句话又整远了,俺就这毛病,嘴碎,咱接着说易开占的事。

算出了多少呢?易开占咔咔咔,这么一说,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齐活,只要把这么多的砖头拉来,易开占就还给你一个完美的嘉峪关。

听到这里李端澄这家伙老开心了,这数要是不精确,他这就能一推六二五,把事情的罪责都推到工匠的身上,自己个到落个无罪,这感情好啊!

李端澄这就虎着一张脸:“你确定需要这么多?”

易开占一瞅当官的这架势,他也不知道后边的事,心说:“咋了?你瞧不起匠人是咋的了?”

“对,没毛病,就是需要这么多,多一块那叫多,少一块那叫不行!”

大家伙也知道,工地里那工头,说话的语气就那样,就一个字糙,语气带着那么一点硬。

这李端澄,就感觉一棒槌塞嗓子眼里头了:“行!有种!俺一次给你搞到,到时候多一块,俺就用那块把你脑袋给砸了,这少一块就用你的脑袋来填!你们这六百人也得跟着吃挂劳,守边去吧!”

“俺了个去!这就上纲上线了!”易开占也不服,他对自己的计算是相当的有信心:“就这么滴了!俺就等着你的砖头!”

得咧!这事算是敲定了,李端澄这口气憋的,脑仁疼。

所有东西都运到了,大家伙这就开工了,毕竟这事和大家伙都有关系,这一路下来,没人敢浪费,都精确的使用每一块砖。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没多久这活就干完了,工程一结束,大家伙傻眼了:“咋还剩下一块?”

大家伙哭了。

“看你们小样!你们懂啥?这叫定城砖!一个新建的城池如果没有一块定城砖搁着,一准塌!”易开占乐了,转头对下边人说道:“还不快点,用红布包上,搁哪会极门楼的檐台上,等着大~人来验收啊!”

所以这一块砖打这里起,就在嘉峪关落户了。

当李端澄来验收的时候,瞅着那块砖,还没说话呢。

“定城砖!您想拿下来,这嘉峪关塌了,你的责任!”

李端澄吧嗒吧嗒老嘴,揪了一根胡子下来,灰溜溜的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华社兰州7月9日电 题:嘉峪关长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新华社记者祁连山下,河西走廊,巍巍雄关,浩气荡荡。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
2023-07-10 14:59:00
我在甘肃“修”长城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我在甘肃“修”长城张斌嘉峪关 视觉中国 供图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地域广阔以及经济社会的
2023-10-02 05:49:00
...不断涌现。“长城内外是故乡。”在很多地方,长城遗址千百年来与农牧民生活融为一体,加上现代工业的发展、旅游影视业的介入,三者都可能让长城遗址受伤。那么,在长城保护中,特别是在与
2023-01-08 07:11:00
...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本报记者 颉满斌在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公里处,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巍峨耸立。在茫茫戈壁滩上,它已历经了650多年的风雨洗礼。作为明长城最
2024-05-20 03:22:00
甘肃嘉峪关马拉松赛:奔跑中赏戈壁雪山品杏皮茶等特色风味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兰州5月10日电 (杨娜)甘肃省嘉峪关市将于6月举办2024嘉峪关长城马拉松暨长城联赛·嘉峪关站比赛,此次打造的马拉松赛极具关城特色,运动员在奔跑中
2024-05-10 15:59:00
以科技创新为新型工业化插上翅膀——嘉峪关市深入推进强科技强工业行动综述
本文转自:嘉峪关日报徐俊勇 朱玲“嘉峪关市因企设市、因关得名。工业和科技始终是我们的看家饭碗,也是我们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近日,在嘉峪关市强科技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上,嘉峪关市相
2024-04-23 00:15:00
甘肃嘉峪关拓展国际铁人三项体育赛事外延 打造全民狂欢节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兰州6月18日电 (杨娜)甘肃省嘉峪关市副市长王晋婷18日对外表示,嘉峪关全面拓展已经举办了14届的国际铁人三项赛事外延,铁人三项二十周年文化展、铁
2024-06-18 19:36:00
嘉峪关:建立长效机制 全力守护“养老钱”
...你们……”10月18日,市民张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甘肃省嘉峪关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并紧紧握着办案民警的手连连道谢。10月14日,张女士报警称,她被人以卖药的名义骗取现金190
2023-10-28 08:06:00
文化中国行丨600多岁“高龄”风姿不减 被这样的嘉峪关长城惊艳到了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目前已经形成了关城与南北两翼长城相互守望、墩台与烽燧遥相呼应的严密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如今,600多岁“高龄”
2024-10-13 21: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