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0 21: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说到嘉峪关城墙上的砖头其实小编一开始觉得没什么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城墙上的砖头很多很多,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来一研究小编算是发现了,其实这个城墙上的砖头还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那里有一块十分特需的砖头了,所以它有什么故事呢?又为什么无人敢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嘉峪关?这三字的名头可不小啊,咱大明王朝修建的万里长城最西头的起点,就是他。

那么题主这问题想要回答好了,咱先瞅瞅这嘉峪关是咋回事,然后再回答一块砖的问题,这样就比较全面。

嘉峪关

咱大华夏这万里长城有三大奇观,这嘉峪关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有多奇呢?奇到你,哭着喊着抱大腿都不愿意往这瞅一眼!上辈子不知道造了啥孽了,这辈子才会被人撵到这里赎罪。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要问了:“为嘛这么说呢?”

在当地流传这么几句话,咱就能吧嗒出味来,说:“天苍苍,野茫茫,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听到没,嘉峪关前边是条活路,但也九死一生的戈壁滩,搁过去就这戈壁滩一个人压根就不能进去,只要进去了,一准就成了一路倒。那得成群结队的进入,进去再出来,就这么一趟,你不损失个把人在里头,几乎就不可能。

而后边压根就是一条死路,阎王爷呆的地,活人进去了,您还指望出来,拉倒吧,地狱里可没这说法,进去您也别想着出来了。所以这地环境恶劣的那就不用说了,蹲在嘉峪关的人那也是遭罪。

那么有多么恶劣呢?大家伙听着,在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风吹石头跑,地上它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山头似孤岛”

瞅见没,就这几句打油诗,大家伙就能感觉到这地有多恶劣,这压根就是个不毛之地。大风一起,石头蛋子都跟着跑,您只要往这里边一钻,得咧,这不死也得扒层皮啊!

天上连鸟都没有,这整个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这得有多糟心。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就要说了:“就这么狗都嫌弃的地,咱大华夏咋就想起在这地建了嘉峪关呢?”

这您就不懂了,军事设施,能和你讲这地生活好不好?这嘉峪关的建设是一切都以军事角度看问题。

这嘉峪关正好掐到了河西的咽喉,自古都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当年大明朝的时候,吐鲁番那个头是越来越大,大家伙也知道,这波玩意一旦胳膊比腿都粗的时候,没事常常带着他们那大头兵窜到河西走廊打劫。

而咱在这地建个嘉峪关相当于把吐鲁番进攻的路线给掐住了,他只要是拿不下嘉峪关,河西这块他就是安全的。

吐鲁番和咱大明的军队在嘉峪关这地不知道干了多少次了,吐鲁番除了干瞪眼,啥也干不了。

毕竟这地太恶劣了,最要命的是压根就没有水,只有嘉峪关里头有井,山上有泉水。

只要熬一段时间,吐鲁番因为没有水,只能打一半,撅着屁股回家喝水水吃饭饭。

好了,大家伙现在已经了解了嘉峪关的来历,那咱就说说这一块砖的问题。

一块砖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大家伙也知道建设嘉峪关,那就得用砖,没有砖这也垒不起来啊。所以这一块砖就和这嘉峪关的建设有关系。

那么这个事,在当地有好多版本,咱就挑流传最广的一个给大家伙掰扯掰扯。

这事还是大明朝的事,那会有一个官居兵备道的官,叫李端澄。皇帝就把建设嘉峪关的活派给了这货,话说这差事压根就不好干。

建筑材料想往这地运,那叫个难比登天,也就是说这嘉峪关好建,但建嘉峪关的材料他不好往上运,往上运一次,这一个弄不好不仅仅是死人的问题,经费就成百上千的往上堆。

就为这一嘉峪关,没事天天的跑皇帝口袋里掏毛毛钱,皇帝他不拿大脚丫子踹你,这都不可能。

所以这李端澄首先在全国招了六百个匠人,先让匠人把修这嘉峪关需要多少材料,算出来,然后根据这些个材料,他再准备运输的问题。

那么在这些个匠人当中间,他有一个叫易开占的人,搁现在这人那就是画图纸的工程师级别的人物。

他带领大家伙先把图样给整出来,接着呢又做了一个模型。后来按照比例放大,就用咱九九乘法表,一家伙就把这嘉峪关所需要的砖头全算了出来。

要不说,数学学的好,这走那都不吃亏不是。老一辈人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都不是胡说,有根据啊!

哎,一句话又整远了,俺就这毛病,嘴碎,咱接着说易开占的事。

算出了多少呢?易开占咔咔咔,这么一说,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齐活,只要把这么多的砖头拉来,易开占就还给你一个完美的嘉峪关。

听到这里李端澄这家伙老开心了,这数要是不精确,他这就能一推六二五,把事情的罪责都推到工匠的身上,自己个到落个无罪,这感情好啊!

李端澄这就虎着一张脸:“你确定需要这么多?”

易开占一瞅当官的这架势,他也不知道后边的事,心说:“咋了?你瞧不起匠人是咋的了?”

“对,没毛病,就是需要这么多,多一块那叫多,少一块那叫不行!”

大家伙也知道,工地里那工头,说话的语气就那样,就一个字糙,语气带着那么一点硬。

这李端澄,就感觉一棒槌塞嗓子眼里头了:“行!有种!俺一次给你搞到,到时候多一块,俺就用那块把你脑袋给砸了,这少一块就用你的脑袋来填!你们这六百人也得跟着吃挂劳,守边去吧!”

“俺了个去!这就上纲上线了!”易开占也不服,他对自己的计算是相当的有信心:“就这么滴了!俺就等着你的砖头!”

得咧!这事算是敲定了,李端澄这口气憋的,脑仁疼。

所有东西都运到了,大家伙这就开工了,毕竟这事和大家伙都有关系,这一路下来,没人敢浪费,都精确的使用每一块砖。

嘉峪关墙上有一块特殊的砖!为什么这块砖千百年来没人动

没多久这活就干完了,工程一结束,大家伙傻眼了:“咋还剩下一块?”

大家伙哭了。

“看你们小样!你们懂啥?这叫定城砖!一个新建的城池如果没有一块定城砖搁着,一准塌!”易开占乐了,转头对下边人说道:“还不快点,用红布包上,搁哪会极门楼的檐台上,等着大~人来验收啊!”

所以这一块砖打这里起,就在嘉峪关落户了。

当李端澄来验收的时候,瞅着那块砖,还没说话呢。

“定城砖!您想拿下来,这嘉峪关塌了,你的责任!”

李端澄吧嗒吧嗒老嘴,揪了一根胡子下来,灰溜溜的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华社兰州7月9日电 题:嘉峪关长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新华社记者祁连山下,河西走廊,巍巍雄关,浩气荡荡。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
2023-07-10 14:59:00
我在甘肃“修”长城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我在甘肃“修”长城张斌嘉峪关 视觉中国 供图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地域广阔以及经济社会的
2023-10-02 05:49:00
...不断涌现。“长城内外是故乡。”在很多地方,长城遗址千百年来与农牧民生活融为一体,加上现代工业的发展、旅游影视业的介入,三者都可能让长城遗址受伤。那么,在长城保护中,特别是在与
2023-01-08 07:11:00
...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本报记者 颉满斌在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公里处,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巍峨耸立。在茫茫戈壁滩上,它已历经了650多年的风雨洗礼。作为明长城最
2024-05-20 03:22:00
甘肃嘉峪关马拉松赛:奔跑中赏戈壁雪山品杏皮茶等特色风味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兰州5月10日电 (杨娜)甘肃省嘉峪关市将于6月举办2024嘉峪关长城马拉松暨长城联赛·嘉峪关站比赛,此次打造的马拉松赛极具关城特色,运动员在奔跑中
2024-05-10 15:59:00
以科技创新为新型工业化插上翅膀——嘉峪关市深入推进强科技强工业行动综述
本文转自:嘉峪关日报徐俊勇 朱玲“嘉峪关市因企设市、因关得名。工业和科技始终是我们的看家饭碗,也是我们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近日,在嘉峪关市强科技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上,嘉峪关市相
2024-04-23 00:15:00
甘肃嘉峪关拓展国际铁人三项体育赛事外延 打造全民狂欢节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兰州6月18日电 (杨娜)甘肃省嘉峪关市副市长王晋婷18日对外表示,嘉峪关全面拓展已经举办了14届的国际铁人三项赛事外延,铁人三项二十周年文化展、铁
2024-06-18 19:36:00
嘉峪关:建立长效机制 全力守护“养老钱”
...你们……”10月18日,市民张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甘肃省嘉峪关市公安局建设路派出所,并紧紧握着办案民警的手连连道谢。10月14日,张女士报警称,她被人以卖药的名义骗取现金190
2023-10-28 08:06:00
文化中国行丨600多岁“高龄”风姿不减 被这样的嘉峪关长城惊艳到了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目前已经形成了关城与南北两翼长城相互守望、墩台与烽燧遥相呼应的严密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如今,600多岁“高龄”
2024-10-13 21: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
2025-08-04 21:08:00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是杭城观展热门地。最近几年,每年暑假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眼下,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
2025-08-04 14:28:00
上栗县金山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活动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彰显参战老兵的新时代风采,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家国情怀
2025-08-04 15:31:00
长影出品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终将刺破黑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影集团出品电影《731》正式官宣定档9月18日全国上映,并于今日(4日)发布“血证”版海报
2025-08-04 16:35:00
千年文脉滋黔北:遵义书院的起源、发展及当代创新
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地,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其书院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
2025-08-04 18:14:00
鲁网8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府。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2025-08-04 18:19:00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