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少时梦想晚年追 74岁老人手绘田园美景
他以竹竿、木炭、黄泥当画笔和颜料,自家白墙当画布 他曾是村民眼中的“另类”,如今的老年生活让人羡慕
石明光介绍画作
石明光墙上的山水画
石明光正在墙上作画
石明光的画作
北碚,缙云山中脉,有一村名“虎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恰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全村520户屋舍,在青山绿水间错落有致地排列。唯独有一户,很远就能看见它的“不拘一格”——原本洁白的墙面,画满了崇山峻岭、田园风光、泉水潺潺……
画者正是屋舍的主人,今年74岁的石明光。多年来,他成了村民眼中的“另类”,只因一个年少时的梦想,他从“青丝”追到“白发”,至今仍在路上。
近日,这位“追梦老人”因他的画登上热搜,“不服老”追梦精神感动许多网友,他们纷纷评价“爷爷太了不起”“这就是真正的热爱吧”。对此,石明光朴素地说:“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其他的本事,一辈子就善于画画,也会一直画下去。”
最令石明光骄傲的是,墙绘还吸引来了一拨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这些学生把他的绘画过程和故事拍成了视频,带回了学校。
虎头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德英表示,第一次看到石明光的画时还很惊讶,也很震撼,没想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能凭着自学和想象画出这么美丽的乡村风光。“村里现在都鼓励老人们学习石明光,像他一样找点爱好,老有所乐,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如今,石明光去镇上赶场的时候,看到别人墙上的画,他依然会站在那里揣摩;看到书册上的美景,他也会带回家,仔细观摩。
拿起笔,谁都别来打搅
在虎头村,人人都认识在自家墙壁上画画的老石。
布条绑在竹竿上是画笔,两栋老房子的白墙是画布,几个土碗就是调色盘。挥毫泼墨间,美丽的山水图便从老石的笔端“跳”到了墙上,又从墙上“跳”进了周围人的眼睛里。
“这些黑色的是麸碳,黄色的是泥浆,白色的石灰浆可以用来修改……”老石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笔”,在墙上拍拍打打,点着点着,大树的树冠成型了,再随意勾勒几笔树枝,一棵参天大树“拔地而起”。
收拾起简单的工具后,老石又开始细数起墙壁上的数十幅画作。其中一幅有30多米长,那也是老石最引以为傲的作品——虎头村山水图。画中,有延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错落有致的山间小屋,还有静静流淌的山河与孤舟……
这幅画,老石画了十年,至今仍在修改。他画的是心中的虎头村,村庄在变,他的画也要跟着变,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你这个树,画得四不像,到底是个什么树?”
“你画也画不出个什么结果,把墙还弄花了,有什么好画的?”
有时,邻里们会站在老石身后看他作画,七嘴八舌。但老石“嘿嘿”一笑,也不争辩,径自挥笔洒墨,画着自己的世界。
老石说:“我自己画自己欣赏,也不用谁说好。”
别看现在的老石这么“爱画如痴”,曾经,他也为生活的责任毅然放下爱好三十年。
放下梦,为家担起生活
老石对画的痴迷,并非没来由。
在那个考上大学十分“了不得”的年代,老石的大哥获得了美术学院录取通知书。虽然最终大哥没去上学,但这份“殊荣”在当时年仅9岁的“小石”心里扎下了根。
此后,只要一有时间,老石就会学着大哥的样子,在书本上画画。有时临摹肖像,有时画画花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迫于生计,老石终归还是和画画“错过”了。20岁的一天,他去大哥家做客,发现墙上有一幅玉米图。“那根玉米画得可真好,玉米粒颗颗饱满。”至今回忆起,老石仍连连称赞。
原来墙上也能作画!老石像是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那天以后,他每天都往大哥家跑,从一只狗、一只猫开始,跟着大哥用麸炭兑了水,用竹竿和布条在地上作画。
“大哥从不嫌我没基础,他一笔一画地教,我就一笔一画地学。他上班去了,我就自己在地上画。”老石说,那段时日,他厚着脸皮挨家挨户地去要麸炭,兑成墨水,不知疲倦地练。他以为,就这样能和哥哥一直学下去,画下去。但很快,生活再次给他的爱好按下了“暂停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担负起家庭责任的老石远赴新疆务工。此后,女儿出生,为了给女儿更好的教育,他扎根新疆认真工作,一晃又过了十余年。
“学画时,所有人都说我画不成,除了我大哥,总会鼓励我。”老石至今聊起,依然充满了感激。也正是这份鼓励,让老石在多年以后,又重拾“画笔”。
勿相忘,带村民共同致富
“在我的一生中,画画远不只爱好这么简单。它能让人发现美,在美中熏陶心灵,在作画时练就坚毅的性格。”在老石看来,若通过一个兴趣爱好,能培养优良的品德,还能惠及他人,纵然成不了什么“大事”,也是有意义的。
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面对质疑,老石也能泰然以对。他曾用在学画中领悟到的那份耐心、坚持与善良,带领一批村民扎扎实实地改善了生活。
1989年,从新疆打工归渝的老石看着父老乡亲们大多生活艰难,便萌生了带领村民承包茶厂的想法。
这又是一个当时在大多数人看来极为荒唐的念头。
“那时,茶很好卖,我就去歇马镇考察茶厂。”老石说,为了省钱,他经常凌晨四五点就起床,步行十多公里去歇马,单程就要走两个多小时。
物色好土地后,老石又挨家挨户敲遍了当时村里30多户乡亲的家门,却遭遇了不少“闭门羹”——听他说要一起做茶厂,有人把他骂了出去,也有人拿着扫把赶他走,甚至放狗撵,但他都不在意,“嘿嘿”一笑就过去了。
最终,在老石的不懈努力下,有15户村民拿出了“家当”跟着他一起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石和妻子的精心栽种下,茶园开了起来,每采一次茶能卖到700元到1000元不等。“当时的米才四毛钱一斤,我们就能靠茶厂挣那么多钱了。”老石很是自豪,那批村民也在他的带动下,陆陆续续走出村子,到城里去发展。
“现在他们个个都很好,逢年过节也要来看我,看看我画的画。”在老石看来,老伙伴们齐聚一堂,喝着茶,聊着天,也是件极为开心的事儿,“画画不就是为了图开心吗?”老石笑得很满足。
再拾笔,仍是“追梦少年”
时光飞逝,老石60岁那年,女儿出嫁了,他又燃起了画画的梦想。
“我看着家里的墙面,觉得要画点山水图才好看,就照着屋外的风景开始临摹。”老石说,当他再次拿起画笔,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一画就是一整天,不知疲倦。
“你天天画,要画出啥子名堂?邻居们又在说你不出去做事。”老石的妻子李烈兰有时也忍不住念叨。和许多在农村辛勤操劳了一辈子的女子一般,在李烈兰眼中,只要能走能动,无论年纪多大,得有一份“正经活儿”干,才是有价值的。老石的“不务正业”,她一度难以理解。
但随着老石的笔下“生”出了山水图,院坝的外墙“长”出了黄葛树,窗子下的白壁“多”了一条耕田的老黄牛……李烈兰开始觉得,老石和他的画,都渐渐顺眼起来。跟村民们摆龙门阵时,她开始绘声绘色给大家说起老石的画。
久而久之,好奇的村民纷纷上门参观,看多了,竟也羡慕起老石的老年生活。
艾远蓉是老石夫妻几十年的邻居,在老石的影响下,她重拾了唱歌的爱好,不管唱得好不好,有空就在家里练嗓。“跟‘老石’学的,主要是唱给自己听,让自己舒心。”艾远蓉笑着说。
“人老了,更该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老石说,一亩田,一个院落,几个相互欣赏的好友,怡然自得地度过余生,便是最幸福的晚年生活。
“你看,艾远蓉不就是其中一个吗?”老石笑着说。
据华龙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