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咳嗽长时间不见好转,困惑就医竟意外发现脾脏埋藏巨大囊肿,年轻女子不甘切脾四处求医。好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专家团队终以精准手术切除病变脾段,成功保留部分脾脏及功能。1月8日,女子顺利出院,她感慨到,“完全不能想象30多岁就失去脾脏生活,幸好找对了医生,现在我对未来的生活又充满了信心。”
家住武汉的李女士今年35岁,一个月前出现咳嗽症状,长时间不见好转,于是前往家附近某医院就诊,行肺部CT检查后意外发现了“脾占位性病变”。她着急地做了全腹部增强CT,最终被诊断为“脾囊肿”,有成人拳头大小。巨大囊肿虽然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恶性病变,但是其本身的体积及所处位置,严重压迫了周围脏器。李女士一连跑了多家医院,得到的建议均是脾脏和囊肿一起切除。李女士心有不甘,遂苦苦在网上寻找类似病例的其他治疗方法,最终经网友推荐,于12月底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求诊。
张中林主任医师接诊,经验丰富的他在了解李女士病情后,将其收治入院,通过完善生化及影像学方面的检查评估,确认了她的脾脏病变有手术适应症。结合李女士的实际情况,张中林教授团队科学规划,为其制定了能够保全脾功能的微创“脾节段切”手术,即精准切除脾脏病变所在的脾段,而将剩余的非病变脾段保留,确保其存活并发挥完全的脾脏功能。
“脾脏血供及其丰富,质地又软又脆,既往通常认为这种保留部分脾脏的手术,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手术困难以及更高的术后出血风险。但是近几年来,从我们团队积累的经验来看,这种保全脾功能的“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手术”风险并不高于传统的全脾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张中林教授说。
“张主任给我一种亲切和精干的感觉,我也了解了一些成功的先例,我很相信他。”李女士坦言,自己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有了保脾的手术机会,不想错过。1月初,在医患双方的配合下,张中林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微创的脾部分切除手术。“脾脏的血液供应和回流是分区域的,就好比一根‘树干’滋养一片‘枝头’,折断树干枝头就会枯萎。我们先找出要切除部分脾脏的滋养血管,将它结扎切断,对应部分的脾脏细胞就会出现缺血坏死变黑;然后我们循着缺血线切除变黑的脾脏就行了。相对全脾切除手术来说‘保脾’手术对术者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耐心,更精准更细腻的操作。”张中林教授介绍到。
李女士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就顺利出院,肚子上几处伤口最大的也不过小硬币大小,而且是美容缝合。“非常感谢张中林主任及其团队,张主任的细心关怀和高超技术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团队里都是好医生!”
张中林主任医师介绍,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其淋巴组织含量约占全身总淋巴组织量的1/4,成年之前和成年后都发挥着主要的生理功能。长期以来脾脏被认为是对生命健康无足轻重的一个器官。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特别是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脾脏的生理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脾切除术对多种脾脏疾病等确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无脾可能会引起(主要是儿童)免疫功能缺陷以及感染风险增加却是需要面对的事实。临床上行脾脏切除手术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该不该做手术,该做什么样的手术,应该由专业的医师根据利弊得失综合判定。关于“保脾”的术式的选择,“重点不是能不能保的问题,而是该不该保的问题”,张中林主任最后特别强调,“脾部分切除”手术,仅仅适合那些诊断明确的脾脏囊性疾病(脾囊肿)或良性肿瘤且确有手术切除之必要的,以及少数情况下的脾外伤,手术应在技术水平过硬的大的医疗中心进行,以确保安全。另外,脾脏的许多病变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建议广大市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若发现不适,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来源长江云健康通讯员张世坤丁燕飞编辑包令晖)
(来源:长江云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