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3年9月27日下午,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2023年第85期(总第1295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知新楼A座2106会议室举行。菏泽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市社科院院长,菏泽市政协委员,山东省伏羲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荣海生教授应邀做了题为《黄河与古兖州的变迁》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察应坤老师主持讲座,中国史专业十余位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荣海生教授点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荣海生教授的报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黄河流域之文明。荣教授指出,黄河是条神秘的大河,也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之地。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和齐鲁文化等等。中华文明早期的很多原始遗址,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伏羲画卦,炎帝、黄帝与蚩尤鏖战,尧舜禹禅让的传说,也都发生在这个流域。这里是争霸热土、会盟圣地,道家、儒家、兵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也多在此流域萌生。
第二部分阐述了古兖州是黄河文明的缩影。荣教授解释,古兖州之名就来自黄河、济水。古兖州是汉文化的源头地,刘邦就是在定陶氾水之阳登基做了皇帝。汉朝的建立,标志着“汉”成为了帝国的符号。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随着与域外频繁交流和贸易往来,汉文化概念逐渐形成。古兖州也是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次中心,汉朝在古兖州的封国、封王比较多,汉王陵也多,从目前考古挖掘的这些墓葬群的规制和出土文物,就可以感知到这里当年的奢华程度。
第三部分介绍了兖州的频繁迁徙情况。荣教授讲述,汉武帝时设十三州刺史,兖州是十三州部之一,州城在古濮阳。东汉将兖州治所迁至昌邑,汉献帝时设兖州于鄄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反复更迭,兖州治所屡有变迁。此后,北兖州改为淮州,南兖州改为扬州,西兖州改为曹州,东兖州恢复兖州本名。古兖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黄巢起义、宋江起义、丁宝桢治黄河、捻军曹州大捷、黄河故道谈判与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故事都发生于此。
在稍后的提问环节中,多位同学踊跃提问,荣海生教授回应解答:鲁西南地区不但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受兵家文化影响也很大。在中国古代,曲阜的辐射力并没有现在这么大。尤其是在各省的交界地带,统治力量薄弱,因此起义活动时有发生。黄河不但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还为周边民众提供了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用水,此外还有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和政治考量。因此,黄河在当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最后,察应坤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察应坤老师指出,荣教授的讲座有三点启发:一是齐鲁文化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工商文明的滥觞之处。汉代在国家力量的引导下,中国逐渐地走向农耕文明,中国在与海洋文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有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二是汉文化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形成的,而非在封闭的状态中独立形成。三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紧密的关联。荣教授在讲座中体现了环境史的书写路径,黄河在传统中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今如何从黄河文明中汲取养料,为国家继续向文明的方向走下去提供借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荣海生教授的讲座不仅开阔了参会师生的思路,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治学方法。
(文/韩荣硕 图/李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3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