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乡村振兴路上,不能让一位村民掉队”
——绿春县半坡乡党委书记邓国东带领群众增收记事

邓国东
●记者 王美红 通讯员 施卓慧
施代代 文/图
“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往村里跑,和我们一同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之路。”村干部口中的“他”,就是绿春县半坡乡党委书记邓国东。从上任第一天起,邓国东就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放在首要位置,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群众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15万亩橡胶产业是半坡乡90%以上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作为当地传统产业,群众重割轻管、培训不足、产量不高、胶价不稳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提高橡胶产业质效,成为邓国东的首要任务。
聘请割胶技术“土专家”分批分期开展集中培训、协调企业与胶农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新改建橡胶林下道路126公里和林下运输轨道11.6公里……通过建好种植中心、培训中心、加工中心,提高群众“种、管、养、割、防”技术水平,稳住了全乡橡胶产业“基本盘”。
“有了运输轨道后,胶坨可以直接运输到家门口,方便的同时还省下了很多钱。”胶农李波力欣喜地说。自该乡实施橡胶林下轨道运输工程以来,共为2100余户胶农节约运输成本1150余万元。
“乡村振兴路上,不能让一位村民掉队。”秉持这样的信念,邓国东走遍全乡、访遍群众,探索出“党组织+村集体+农户+土地”为基础的“微循环”和“党建引领·多金带农”模式。
二甫新村距半坡乡政府60多公里,是该乡唯一的边境村。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导致群众增收致富缓慢。邓国东依托当地哈尼族群众世代传承的鼓凳制作技艺,探索出“党组织+编织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帮扶金+奖补金”,投入20万元滚动帮扶资金发展二甫竹藤编织产业,打造“二甫工坊”品牌,建设主题工坊群,为群众年创收500余万元。二甫村为此荣获2021年红河州优秀村庄规划三等奖,2022年获评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
“收益最高的编织户年收入可达8万元至9万元,收入最低的也有2万元,让村民又增加了一笔收入。”二甫村民小组长杨万兴说,二甫鼓凳由于做工讲究、结实耐用而声名远扬,远销省内外,深受市场欢迎。
除发展鼓凳编织产业外,半坡乡用活电子商务平台,做优蜂蜜、草珊瑚、竹笋、野草果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通过抱团取暖、异地入股、盘活资源等方式,今年7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预计超过10万元。
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方案编制及项目实施,村(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半坡、高井槽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产业路改扩建以及配合实施的乡村道路修复工程……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的背后,都有邓国东努力的身影,在他的带动下,该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打通影响全乡发展的堵点难点,带领大家奔向更好的生活。”邓国东自信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