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5月6日,浙商银行披露《浙商银行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董事长陆建强,行长张荣森,独立董事傅廷美,副行长骆峰,行长助理兼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行长助理(拟任)侯波及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等参会。
问答内容如下:
提问一(人民日报广东分社记者):中央提出金融机构要平衡好功能性和非营利性关系,坚持功能性是第一位的,浙商银行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董事长刚刚讲到了“善本金融”,浙商银行在行业里率先创新实践“善本金融”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有哪些推进举措和成效?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非常感谢您的关注和提问,特别是对浙商银行在业内提出“善本金融”这个理念的关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金融专题班上,总书记的两次讲话,把中国金融理论推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八个坚持”,为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定了调,也是现在金融创新的基本遵循。浙商银行提出“善本金融”也正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多地从社会价值视角来审视金融的定位、金融的站位。
浙商银行提出“善本金融”的核心,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第一,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营利性。金融是牌照资源,所以必须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社会上很多金融的缺失,作为金融专业机构就应该去弥补。第二,金融是“放大器”。服务了好的主体就是放大了社会效应。“善本金融”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逻辑是,我们要服务对社会正行正向的客户,放大好的社会效应。我们提“善本金融”,从原来“金融向善”走到“善本金融”,整个社会的发展正行正向,跟我们党号召倡导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利益的方向保持一致。这就是“善本金融”的初心。第三,“善本金融”提出之后,浙商银行一直在探索,现在已经形成了六大支柱的实践体系,包括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浙银善标、善本信托、问责向善、员工向善。
1.金融顾问制度。这项制度是浙江首创的。金融顾问制度,实际上就借鉴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法律顾问制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我们定位,给金融专业人士“金融顾问”的社会角色,去做企业的综合金融家庭医生、政府的金融子弟兵、居民的金融理财师这三个定位。理财师里面,我们也明确提出金融顾问就是义务的反诈宣传员。社会里面很多金融没有服务到的、应该去做的事情,让“金融顾问”承担起公益的社会责任。这项制度2018年11月份开始,现在已经五年多了,现在全浙江有104家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加盟到金融顾问制度的行业里来。全国有16个省已经发文推广了,浙江有3400多个金融顾问的专业队伍,还有93个金融顾问的工作室,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走出了浙江金融领域里面功能性放在第一位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样本。金融很重要的是融智,帮助企业去做金融的专业咨询,帮他提出解决方案。这项制度浙商银行在全国担当起了举旗引领。
2.开创了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试点。县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单元,也应该是金融服务价值体现最重要最基本的基地。金融的事权都在中央,金融的总部也都在大城市,真正在县域里面服务的往往都是一些支行。金融的“最后一公里”实际上在县域,所以我们在杭州临平区实践了两年,推出了县域金融综合生态建设。在一个县域里面到底有哪些金融需求,我们把它研究出来,下沉了79个金融顾问,做了三方面的事、形成了三个工具、八项措施、初步形成了六个成效,我们叫“3386临平模式”。政府平台的健康运营、企业运营成本下降、企业反诈投资者教育,让县域的金融生态全面提升起来,这就是我们“金融顾问”在做的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杭州准备5月份全面推开,我们行里也是要求每一个分行去联系一个县把这些制度落地下来。这也是“善本金融”坚持功能性,不是从浙商银行个体出发,而是从客户、从社会需求出发来建金融生态。
3.“浙银善标”善本信用体系。这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对所有的客户从社会价值视角去评判。我们原来对企业的风控,主要看他的资产质量。现在除了资产质量,更从社会价值维度去看客户善的评价。“浙银善标”自去年8月份已经正式发布,现在授信体系里面体现了“浙银善标”,也就是善本信用的体系。
4.开启了善本信托工程。金融在促进共同富裕上有两大使命,一是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上破题,二是要解决共享型生态上积极作为。推动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确定下来的长期战略目标,金融在共同富裕里面到底发挥怎么样的作用,我们认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的民生保障型、基础型不充分的这些金融工具要创出来;另一方面,共享型社会,让先富起来的人群真正通过金融工具帮到后富、帮到社会治理。在这里我们提出了探索企业自主可感知的慈善模式,为先富带动后富找到实现路径。主要找了“慈善+金融”的三大场景,企业自身产业生态的场景、企业家出生地的场景、企业家所在地的场景。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如果有100个员工,背后就有100个家庭,如果100个员工背后的100个家庭的大病做一个慈善,把100个家庭的大病都给保下来的话,他的财富是一种升维,解决劳资矛盾、对自己的生态也是一次反哺,更重要的是他不仅管好了100个员工,还管好了100个家庭。同样,他在所在地、他在老家,如果这些企业家都能够担当起这样的社会角色,这些可感知的慈善都能反哺到生态里来,我们相信企业家在这里面能够看到自身的价值。我们的梦想是,经过善本信托工程让中国的企业家,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体两翼,一方面把经营做好,另一方面把身边的慈善做好。这个工作我们去年5月份启动,11月份33家首批慈善信托落地,还有150家将在8月份落地。
5.构建问责向善机制。银行都有不良资产的处置,在不良资产出现的时候都要问责。但是我们现在问责里面引进了善本逻辑,只要是市场因素,不是人祸,不是主观故意,特别是比较好的客户、善分比较好的客户产生出了一些不良,我们从轻处罚。
6.推动了员工向善。要把善的文化在浙商银行真正入心入脑,每一个员工必须是善的使者。所以我们这几年专门推了“一行一校”,我们每一个分行都有一个学校进行帮扶,累计对接了32所学校,投入了3400余万元。这两年浙商银行的公益化项目更加多元化,我们还建成了100家“温暖驿站”,在社会化拥军方面,我们建立了30个社会拥军工作室。同时,浙商银行的员工有善行工作室,已经有11家了,浙商银行的员工走到哪里也释放出善的文化。这六个方面的实践,探索贯穿一个中心,就是金融回归初心本源,培育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让金融的社会价值全面提升。
2023年,浙商银行持续推进善本金融,让金融的力量与社会需求、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在经济价值、投资价值、社会价值方面都取得了优于过往、优于同业的好的表现。2023年我们业绩表现不俗,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的心气顺了,站位提升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跟我们推动“善本金融”的做法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真诚地希望这些探索能够得到学界、同业关注和讨论,更希望通过“善本金融”的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浙商银行的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