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网
用真心换真情 以实干助振兴
记黔西南州公安局驻村书记戴永亮
走进连绵的青山,绕过曲折的山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红星村映入眼帘,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静谧祥和、欣欣向荣,微风徐来,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处可见。
一大早,黔西南州公安局民警驻红星村第一书记戴永亮已经忙开了,昨夜下雨,要时刻确保靠山的那几户村民的安全;葫芦厂里的葫芦已经全部卖出,产量还得加大;学习如何进行直播,扩大葫芦工艺品的线上销路……
戴永亮介绍葫芦工艺品
大山簇拥的红星村是普安县脱贫村之一,在公安机关的帮扶下,戴永亮根据红星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胸怀责任勇担当
2021年6月1日,对戴永亮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正式担任红星村驻村第一书记。
“还记得2021年5月18日,我突然接到接替前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任务,让我做好第二天下乡驻村的准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当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组织的安排,但内心却如履薄冰,做得好可能锦上添花,做得不好那是有负众望。因为这个使命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组织!”戴永亮回忆道。
从警察到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能更好地了解驻村书记的工作,接到通知的当晚,他没有入睡,而是打开了一部记述了驻村书记、村主任等一群基层干部的脱贫攻坚工作历程的电视剧《花繁叶茂》,看了整晚。
即便是了解驻村书记的工作,但还是有些紧张,戴永亮坦言:“作为一名警察,一直以来做的都是保安护民的工作,这次要涉足一个新的行业领域,加上所派驻的红星村是一个地质条件差,经济落后的村,说实在的,当时我确实感到压力很大。”
面对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困难,戴永亮自己心里也打鼓,但他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毅然放弃安逸的城市生活,扛起背包,提着行囊,来到大山深处的红星村,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乡村振兴中。
戴永亮走访群众
初入红星村,容不得戴永亮片刻喘息。放下行囊,他便立即组织驻村队员马不停蹄地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然而,刚开始村民对他们的到来却是无动于衷。
“他们这些干部也就是到基层来镀金的,过两天也就回去了”“搞不出什么名堂的……”一句句讽刺的话语让戴永亮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干出名堂,做出成效。
后来,如何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成为戴永亮无数个日日夜夜深思熟虑的问题。
真抓实干为民生
尽管戴永亮对村里的艰苦条件有着一定心理准备,但当他真正到了村里后,还是震惊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贫乏等诸多原因严重制约着红星村经济社会发展,使红星村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缓慢而沉重。
“红星村的情况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严重。”戴永亮感叹说。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戴永亮明白,组织上派他当这个“第一书记”,就是要让他来改变村里这个落后状况的。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为尽快掌握村况民情,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有效帮扶计划,戴永亮就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挨家挨户地走,了解村民情况;村民和他不熟,他就经常走家串户,和村民拉家常,听取他们的困难和需求;项目资金不够,他就多方筹措、积极争取……
就这样,戴永亮开启了他的驻村之路。村里的田间地头无不留下他跋涉的足迹。拉家常、掏心窝、理思路、听建议。渐渐地,村民都知道组织上给他们村派来了一名警察书记。
驻村以来,他始终牢记“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是乡村振兴之策”。为了更好地发展红星村猕猴桃产业,改变村民“等、靠、要”思想,他走访群众、听取村民意愿,了解到村民对种植猕猴桃产业的最大顾虑。
据了解,红星村在脱贫攻坚期间多次尝试种植猕猴桃,但由于“先天不足”,长势总是差强人意,承包的种植地也年年亏损,经营者换了一茬又一茬。戴永亮和村委干部一商量,决定由村委会来挑大梁,成立红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我们现在种植猕猴桃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技术。”戴永亮说道。
为了解决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戴永亮先后到四川广元、云南建水等地寻找“实干派专家”,到农科院果科所找“学院派专家”进地指导,想方设法解决了红心猕猴桃增产的种植技术难题。
“猕猴桃口感的提升,主要是在施第二次肥的时候,注意肥料的配比……”说起猕猴桃种植“秘诀”,戴永亮说得头头是道,已然成了猕猴桃的种植行家。
创新发展促振兴
在积极推进猕猴桃产业的同时,红星村还有部分从村民手中流转的土地不适宜种植猕猴桃,怎么合理规划利用好这些土地,也是摆在戴永亮和红星村干部面前的另外一个难题。
“如果不利用好流转土地,村里将无法支付土地流转资金。”戴永亮说道。
改良种植增产,新增产业扩产。戴永亮根据当地桩网设施,多方考虑决定种植葫芦。
起初,因为路途遥远,位置偏僻,很多种植葫芦的种植户不愿意到红星村。戴永亮便多地走访联系合适的葫芦种植户,让他们了解红星村种植葫芦的优势。经过他多番努力,云南葫芦种植户陈绍勋终于答应将产业落户到红星村。
“刚开始我是不愿意来的,还是戴书记亲自上门跟我谈了很多,我也了解到红星村的确是一个非常适合种葫芦的地方,于是我就把产业从云南迁了过来,现在葫芦的长势很好,销量也不愁。”陈绍勋微笑着说道。
葫芦丝工艺品
走进红星村葫芦厂房,一排排的葫芦经过抛光、晾干后整齐堆放。葫芦成熟后不仅可以做乐器、器皿,还可供玩赏,效益相当好。
“产业兴、百姓才能富。”戴永亮说,今年年初就接到了400多万元的葫芦、南瓜订单,三期仓房建成后,可以吸纳更多的村民在厂里就业。同时,和村支委商量,准备培养几名村民开展直播,扩大葫芦工艺品的线上销路。
村民伍鹏与妻子李学艳在基地和厂区务工,一年收入能有8万元。伍鹏感慨道:“自从在村里上班,既能兼顾家庭,又能补贴家用,生活越来越好了!”
产业有收成,村民有收益,群众在家门口就业。2023年,红星村群众参加猕猴桃和葫芦种植劳作,务工收入合计达到140万元。
“村里有了南瓜、葫芦和猕猴桃产业,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谈起村里的变化,红星村村民伍庆锋脸上洋溢着笑容。
红星村这块曾经的荒芜之地渐渐变绿,变成了普安县的“后花园”。如今,在戴永亮带领下,红星村探索出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形成“一村两果”特色产业格局。
路虽远,行则将至。不管在哪个岗位,戴永亮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始终“驻”守为民初心,用心用情,真抓实干,续写藏蓝乡村振兴新故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