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珍妃的死,一直是后人争议的一个话题。
珍妃是13岁时被选入宫的,和她同时入宫的是她的姐姐瑾妃。
1876年,也是光绪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三,珍妃出生,她的父亲是原户部右侍郎长叙。
珍儿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家庭显贵。她的祖父为陕甘总督裕泰,伯父为广州将军长善。
珍妃和她的姐姐虽然出生在北京,但是从小却跟着伯父长善在广州生活。
广州是当初五口通商里最主要的口岸城市,与西方的接触最早,受到的影响也最大,容易接触到很多开放和先进的思想。
所以珍儿与传统的封建女子不一样,她思想开放,接受了很多新鲜事物,崇尚自由。
那时候,珍儿常和外国使节的家眷、女孩接触,并与她们一起学英语,学跳舞,她喜欢照相,喜欢骑马。她向往国外的生活,想去留洋,她羡慕那些女洋学生。
但是她的这些梦想却被进宫的现实全部打破了。
1889年,光绪皇帝到了可以成亲的年纪了。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一,珍儿和姐姐被送进宫里选秀了。
姐妹俩上轿前,母亲长叙夫人流着泪千叮咛万嘱咐:
“宫里乃是非之地,伴君如伴虎,你们俩进了宫要谨慎做人,小心做事,你们若惹下祸事可就要连累到一家老小……”
姐姐瑾儿哭得伤心,珍儿看着姐姐和伤心不已的母亲,她安慰地说道:
“母亲和姐姐,你们都不要哭了,我们这是去宫里做妃子享福的,又不是去送死!”
珍儿不仅思想开放,言语也这么爽快。
但是此时的姐妹俩并不知道,她们根本没有成为皇后的机会了,因为慈禧已经选了自己弟弟的女儿,21岁的叶赫那拉氏作为光绪的正选妻子。
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是一入宫门深似海?
所以,13岁的珍儿当时自然不知道,紫禁城内,究竟是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
选秀那天,光绪帝拿着玉如意在珍儿面前停留在了一阵,当光绪帝向她递出了那柄玉如意时,珍儿不知所措,感觉像是在做梦。
(玉如意不仅是皇帝挑选皇后的凭证,而且还是皇帝皇后的婚姻爱情见证。清朝皇宫就规定,皇帝挑选皇后要送玉如意。在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给那个女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
这时,慈禧突然见了一声,“皇上”。
光绪手里的如意差点掉到地上,人也差点摔倒,最终在李莲英的搀扶下,他走到了慈禧的侄女,隆裕面前,把玉如意交给了叶赫那拉氏。
李莲英随后宣布,隆裕为光绪钦选皇后。
皇后已经选定,接下来就是选出两位皇妃了。
李莲英把两个绣花荷包刚要递给光绪,光绪非常气愤,一甩衣袖说道:“皇儿一切愿听皇爸爸安排!”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由慈禧授权,李莲英爸绣花荷包给了珍儿姐妹。
就这样,珍儿与姐姐瑾儿双双入选,封为珍嫔和瑾嫔……
之后珍妃居住在景仁宫,姐姐瑾妃住在永和宫。
相比于相对木讷的瑾妃和比自己大三岁的隆裕,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珍妃无疑更讨人喜欢。
珍妃和光绪在某些方面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合,光绪甚是喜欢和宠爱她,就连慈禧起初也是喜欢珍妃的,因为慈禧觉得珍妃更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不过慈禧也没想到,数年之后她就下令让珍妃去死。
因为珍妃的字写得不错,所以有一段时间里,慈禧赐群臣的“福”“寿”“龙”“虎”等字,都是由珍妃代笔的。
为了提高珍妃的书画水平,慈禧还特地指派才女缪嘉惠做她的书画老师。
珍妃曾经替皇后主持过继嗣典礼——这种级别的典礼,如果没有慈禧点头,珍妃是绝对不可能获得资格的。
起初,珍妃不但受慈禧的重视和喜欢,更受光绪帝的宠爱。
在大婚当夜,本来应该是隆裕皇后和他共度良宵的,但是光绪帝却是连衣服都不脱,自己睡去了,对隆裕不管不问。
之后,光绪便是“独宠”珍妃,有事没事总是往景仁宫去。
珍妃不仅有才,还有艺。不仅传统舞蹈跳得精妙,她还会跳西洋舞,还会照相。
但自从珍妃入宫后,光绪帝心情好了很多,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整天笑眯眯的,很少发脾气。
太监们都从心里感谢珍妃,能让皇上有如此大的改变,他们也少受了不少苦。而且珍妃平易近人,不拘小节,经常拿大把的钱赏赐下人。
一时间珍妃的景仁宫里,经常是欢歌笑语,成为后宫中最热闹的地方。
相反,皇后隆裕的坤宁宫和瑾妃所居的永和宫显得十分冷清。
皇后和瑾妃只有吃醋和嫉妒的份。
瑾妃觉得妹妹独霸皇上,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她见到珍妃开始变得冷淡了,反而和皇后亲近了不少。
但是嫉妒可以让人变得面目全非。
瑾妃和珍妃是姐妹,嫉妒归嫉妒,不过她并没有做出伤害珍妃的事情,但是皇后就不一样了。
即便隆裕皇后后来以贤惠温和著称,但也不代表她不会吃醋和嫉妒。
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据说戏子的衣料是光绪送的),隆裕抓着这件事又大做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
隆裕为了报复珍妃,就和李莲英及珍妃宫内的太监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宫里,妄图污蔑她有奸情。
让皇后嫉妒,无非是为了得到光绪帝的宠爱,但是让慈禧厌恶,那可是要命的事情。
“不作就不会死”,珍妃的行为一步一步在挑战慈禧的底线,让起初慈禧对她的喜欢一点点的消失殆尽。
当时很多国人认为照相会取人魂魄,导致人损寿。但是思想开放的珍妃却完全不以为然,她偷偷买了一套照相机,在自己的寝宫景仁宫反复练习。珍妃给光绪皇帝和宫内的其他人拍照,还教太监学会拍照,让他们给自己照相。
珍妃还会穿着男装到处走动拍照,甚至还去了皇帝的养心殿。
有一次,皇后发现珍妃穿着男人的衣服和光绪在院里骑马,当时就气得牙痒痒,当即教训了珍妃一顿。
于是隆裕跑到慈禧的寝宫告了珍妃一状,说她女扮男装,骑马照像,有失体统。说她整天腻着皇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慈禧知道之后,大为反感。(尽管她自己也喜欢拍照)
据记载,珍妃还曾暗中指使一个姓戴的太监,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个照相馆,此事被慈禧听说后,以“宫嫔不应所为”斥责珍妃。照相馆被关闭,戴姓太监被打死。
不仅如此,慈禧还因为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这件事大为震怒,立即叫随身的太监二总管崔玉贵把旗袍扒下来。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竿子。
因为慈禧觉得自己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
如果说珍妃的以上这些行为只是被嫉妒的话,那倒也不至于要命,可是她却一步步挑战慈禧的底线。
后来慈禧已经让大婚后的光绪亲了政,但实权依旧掌握在慈禧中。
珍妃为了帮助皇上亲政需要,给皇上推荐了自己的老师文廷式和长兄志锐帮助皇上处理政事。
这样,慢慢的光绪帝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以稳固自己手中的权力,以保证有一天自己能够真正的亲政。
光绪提拔志锐为礼部侍郎,文廷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当时后宫的后妃们每月用度,都是配额供给的,比如皇后是每年一千两,外加些绸缎、兽皮、肉食等,然后逐级下降,到“妃”一级是三百两。
三百两银子,妃子自己开销自然是够了,但她们花销最多的,是打点和赏赐身边的人。
但是珍妃生性大方,身边又有不少太监顺着她心意吹捧,再加上喜欢照相等各种西洋玩意儿,钱自然是不够花了。
刚开始时,光绪还会拿出自己的俸银接济一下珍妃,但光绪作为天子,日常开销也很多。而且,他的俸禄也开始减少,时间长了也不能给珍妃太多了。
珍妃的钱还是不够用,她曾多次向姐姐瑾妃借,但瑾妃虽较节俭,但俸银也只够自己日常开销。
于是她就找到时任礼部侍郎的长兄志锐商讨赚钱的门路。
志锐一听,当下建议珍妃卖官赚钱,而且还对她说“皇妃若不趁着皇上恩宠之时,捞上一笔,日后若情况有变,皇妃又能依靠谁呢?”
珍妃觉得有道理,接下来,珍妃就与志锐买通了奏事太监,由奏事太监探知有何官缺,告知志锐,志锐就出面寻找买家,谈妥之后,再转达给珍妃。
于是她开始对光绪帝吹“枕边风”,让光绪帝给人封官,有一次更是收取了4万两白银的贿赂。
几个月之后的一天,太监李莲英交给慈禧一个本子。
(在珍妃没参与卖官前,卖官的利益全被李莲英收入囊中。珍妃的出现抢走了他的一大部分利益,使他和靠他发财之人财路受阻。他也想借此机会整治珍妃)
慈禧打开本子一看,上面记载的全都是某年某月某日,珍妃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的具体情况。
慈禧决定一定要给珍妃来个“下马威”——珍妃连同姐姐瑾妃,被施以“褫衣廷杖”的刑罚。
这种刑罚就是脱了裤子赤身露体地挨板子,不仅肉体遭受酷刑,而且人格也要遭到极大凌辱。
这一刑罚主要针对朝中大臣,在此之前还没有过对嫔妃施刑的先例。不仅如此,这一年的十月二十九,珍妃和瑾妃双双被降为“贵人”。
慈禧惩治了珍妃之后,接下来就是那些参与卖官的人。
此事涉及的人数众多。光前后打死的太监就有六十余人,珍妃的长兄志锐得到消息,连夜逃到上海,才幸免于难。
但慈禧也不想因此与光绪的关系弄得太僵,惩治结束,慈禧派人又送给珍妃八盒食品以示自己的宽大。
一年以后,慈禧颁布懿旨,恢复了珍妃和瑾妃的封号。
戊戌变法之后,光绪帝被慈禧囚禁在瀛台。
皇后隆裕向慈禧说道:皇上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都是那珍妃挑唆的结果。慈禧听后是火冒三丈,立即命人带珍妃来。
于是珍妃又被慈禧打了一顿,之后慈禧把珍妃交与隆裕处置。隆裕把珍妃关在了北三所景旗阁小屋。
接着,慈禧又命人把珍妃宫中三十余名太监全部捉拿,施以气毙之刑,即用七层棉纸沾水封口、鼻、耳,再用杖刑击毙。
慈禧最后宣布,任何人都不得为幽禁中的珍妃传送信息,如果违例,就地正法。
珍妃被关在北三所最西边的屋子里,屋门从外面反锁。只有一扇很小的窗子是可以活动的。
北三所是后宫一个单独的小院落。此处是宫女的住处,十分简陋凄凉。
在这里,珍妃被禁止跟下人们说话。每天吃的是下等人的饭食。
而且慈禧派两个亲信太监负责监视珍妃的一举一动。
最让人痛苦的是,每到节日、忌日,每逢初一、十五,在吃午饭之前,老太监就按慈禧的旨意来到北三所,列数珍妃的罪状。珍妃必须跪地仔细倾听,老太监训斥完毕,珍妃还要叩头谢恩。
如果没有1900年的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珍妃会不会在冷宫里孤独终老?无人知晓答案,因为珍妃在这一年失去了生命。
此时,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耳闻太后和皇后一起折磨珍妃,只有气愤难当,他自身难保,也无能为力。他只希望自己能见见珍妃。
后来在几个忠心太监的冒死协助下,光绪去了北三和珍妃见了一面。
谁都没想到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1900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一片风声鹤唳。
准备西逃的慈禧命太监把关在北三所两年之久的珍妃提了出来,
慈禧一见珍妃,慢悠悠地说道:“这么久不见,你还好吧?”
珍妃嘴角牵动,似乎在笑,她也慢慢地说道:“托老佛爷的福,奴婢安好。”
慈禧后来直截了当地说,洋人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侮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主持大局。
然而就这几句话戳了慈禧的的痛处,她立刻翻脸,大声呵斥说,你死到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
“不管你有罪没罪,都得给我死。”慈禧咬牙切齿地说。
“我要见皇上,皇上没让我死!”
“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把她给我扔到井里去!”慈禧命令道。
就这样,珍妃被推到井里淹死了,结束了25岁的生命。
临死前,珍妃高声喊着:“皇上,来世再报了……”
珍妃的尸体在井里泡了一年多。
1901年,八国联军退军,瑾妃到处求情,慈禧才命令珍妃的家人将珍妃的尸体从井中打捞上来,装殓入棺。
由于井口太小,打捞珍妃费了很大的力气,后由她的家人安葬于北京西郊的田村。
据当时的人回忆,尸体浮肿,面目已不可辨认。
慈禧表示大为惋惜,追封珍妃为“珍贵,或许这是为了安抚光绪帝。
从此以后,光绪再也没有亲近过任何一个嫔妃。
珍妃临死前还对光绪帝抱有希望,或许这就是慈禧非让她死的原因。因为她害怕失去权利。
在隆裕皇后去世后,已成为皇太贵妃的瑾妃,才将妹妹的灵柩迁葬清西陵的崇园妃陵寝。
宣统退位后,在珍妃井北侧的怀远堂东间,瑾妃为珍妃设置了一个小小的灵堂,以示哀悼。并且亲书“怀远堂”匾额,又在灵堂正中悬挂了亲书的“精卫通诚”横幅,褒奖妹妹对光绪的忠诚。
这也是故宫博物院现在收藏的两件文物。
1924年,瑾妃病逝后,也和妹妹埋在了一起。看来她对自己的妹妹多少是有感情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2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